楊永春 魏 娜 靳宇星
(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1401)
機電工程學院在2007 年成立之初僅有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和汽車電子技術專業,后申報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鐵道供電技術專業、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電梯工程技術專業和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以及“4+0”軌道交通信號與維護和“3+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兩個高本銜接專業,以初步形成了機電專業群發展格局,但在運作過程中,課程的設置不考慮與其它專業的相關性,造成開設課程門數太多,而部分專業招生人數較少,造成師資無法滿足每個專業所開設課程的需求,不利于教師的長遠發展,更不利于精品課程的建設,因此對專業群的課程體系需科學系統的凝練,專業群發展才能越來越強,并符合行業企業用人的要求,基于這種考慮,將原有的高職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重構,搭建了德能并重、雙平臺、創新發展課程體系結構。更加貼近目前新疆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并將思想素質教育融入了課程體系中(專業選修課中包含了6S 管理實踐),專業群課程體系更加規范合理,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搭建避免了機電類各專業發展思路不清晰,僅以自身專業考慮問題的狹隘局面。

圖2 機電專業群結構圖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在借鑒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先進的職教理念基礎上,汲取其理念精髓,開拓思路,并加以本土化吸收與改造;并根據我國具體國情,結合師資力量、師生比例和教學設備等條件,進行課程體系的創新。課程體系創新的本源是打破傳統課程體系的束縛,解放教師教學理念的禁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核心是開發教師教學思路,提高教師教學設計和實踐教學能力,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中不斷獲取知識與及技能。在新課程體系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執行者和參與者;教師必須在教學中轉換自己的角色,教師不是教學的主導者,是教學的組織者、咨詢者和伴隨者;企業技術人員積極參與也必不可少,只有依靠他們,我們教師才能與時俱進,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合作,開發的學習情境方能真實、可操作性強。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專業教師、公共基礎教師、實訓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的智慧結晶。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是在保證專業知識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注重學生職業素質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培養,對知識進行解構與重構;以項目為引導,任務為驅動,合理地序化和銜接專業知識與能力,從而挖掘學生學習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實現知識的傳授與吸收。
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機電專業群建設積極推行校企共建,工學結合的建設思想,在建設過程中與烏魯木齊城軌集團、新疆統一集團公司、VOLVO 建筑設備(中國)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2+1”人才培養模式;以職業崗位(群)能力培養為主線,校企雙方充分利用設備、技術、實習實訓基地和人力資源上的優勢共同培養企業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人才,不斷完善“2+1”人才培養模式,為適應“2+1”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改革了專業群課程體系與課程設置。以就業為導向,根據企業人才需求變化,調整各專業培養目標。從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入手,分析出企業對該工作領域的能力要求,得出對應的課程,完成各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課程體系構建總體思路如圖1 所示。

圖1 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機電專業群建設以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樞紐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中國制造2025》新疆行動方案為引領,以交通機電技術、工程機械產業鏈為依托,圍繞機電設備營銷、安裝、調試、施工、維護保養、檢修等職業崗位群,構建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核心,涵蓋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工程機械運用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鐵道供電技術、電梯工程技術及工業機器人技術的交通機電專業群。機電專業群結構圖如圖2 所示。
圍繞一條主線,結合新疆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搭建機電專業群課程體系;在充分的研討和企業調研基礎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整體社會氛圍下,進一步推動課程體系改革,形成了覆蓋分院7 個專業的機電平臺課程和素質教育平臺,與專業基礎、專業崗位、專業拓展平臺課程形成有機整體,繼承本科課程的知識體系結構,同時加入了職業教育的崗位能力導向,發揮兩種體系所長,相互融合,突出綜合素質培養,是綜合改革的重點探索內容之一。
以機電平臺課程為基礎,通過具體實踐強化項目,將價值觀、文化、創新、工匠精神、傳統文化、行業文化,融入素質教育課程中;將創新的教學理念引入到課堂中;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每個課堂和每個教學環節中;依托學院及行業實訓師資優勢資源的課程體系。在機電檢修能力的基礎上,拓展專業技能結構認識,更好對自身崗位能力和要求進行定位;從而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
在課程體系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課程開設,形成包含課程課時、課程標準、整體設計、教材、主講人等課程庫,并結合國家職業教育實施方案的要求,融入了學分制,進一步減輕教師的備課壓力,著重把精力放在技能學習和教學研究上來。
構建了“搭建了德能并重、雙平臺、創新發展的課程體系;“雙平臺”為以機電平臺和素質平臺;“德能并重”貫穿整個課程體系當中。
“創新發展”以創新課程、實踐課程為載體,融合德能教育理念同時將傳統文化、行業文化,融入創新課程、實踐的課程,將創新的教學理念引入到課堂中并融入到每個課堂和每個教學環節中,課程體系邏輯如圖3 所示,課程體系設計如圖4 所示。

圖3 課程系邏輯

圖4 課程體系結構
專業設置要考慮特色,但是從長期的發展著眼,必須考慮專業的安全性,學院辦學長遠的安全,注重基礎專業的培育,在此基礎上可靈活轉變方向,這樣整個專業群的發展才會有后勁,不會因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的萎縮而被社會所淘汰。
專業群思路定位晰后,需考慮將所涉及的相關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上下貫通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兩個教學體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作為交叉點和教學重點。既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又可根據各專業實際選擇不同平臺或側重點進行教學,達到資源共享的局面。
最后,結合課程要求,配套和完善師資和實訓基地的建設內容,師資方面:新引進的青年教師都是近幾年新分來的研究生,在從事高職教育工作時,還不能完全適應專業的發展要求,除了通過各類培訓強化職業教育的理念外,更需要與企業深度融合,強化技能的培養,這樣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這也是分院今后師資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結合課程體系建設要求,搭建機電類實訓基地及實驗室整體架構,并隨著專業群的不斷擴大進一步在原有的框架下進行完善實訓基地建設。
機電專業群的發展任務而道遠,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一直在不斷地調整專業群發展方向,隨著機電工程學院校企合作建設“院企一體、訂單培養、定制培訓”的二級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傲立電梯學院的成立,緊跟新疆軌道交通大發展的時代步伐,做大做強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交機電專業群建設,提高機電專業群服務產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