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琳?

【摘要】目的 探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探討。方法 對8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基礎資料收集整合并納入研究對象。統計整合相關數據指標情況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logistic分析表明,患者發病季節、年齡、生活環境、抗生素應用和補體水平低是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因素。結論 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多發生在秋季、冬季和初夏。患兒主要臨床表現為高熱、咳嗽、肺濕羅音等病癥,明確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特點和危險因素,應及時診治。
【關鍵詞】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危險因素
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常見急癥,臨床癥狀表現為化膿性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炎性肺炎等,肺炎支原體發病較急,病狀發展迅速,此病特點是病狀反復發作[1]。一旦有肺炎支原體感染兒童,就會導致患兒生活質量下降,容易導致患兒營養不良,從而導致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受到影響[2]。本文將針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8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基礎資料收集整合并納入研究對象此組分為研究組,病例資料收集時間為2017年7月~2018年8月,患兒資料統計整合進行回顧性分析,80例患兒病例中,男女性別比例為3:2,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分別為10歲、1歲,平均年齡(4.87±0.59)歲,發熱時長2~12天,平均時長(6.17±1.05)。經檢驗發現組間基礎資料無P≤0.05的統計學差異值,即P>0.05,可開展統計學處理。
1.2 方法
應用統計系統對80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臨床表現、檢查結果、抗生素應用情況及病歷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
1.3 評價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兒病癥臨床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并使用logistic分析表明。
1.4 統計學方法
組間檢驗運算以統計學軟件包(版本:SPSS 20.0)進行輔助,對應執行t檢驗、x2檢驗用以開展計量、計數資料的檢驗,對應以(x±s)、(n)%表示計量、計數資料數據,當P<0.05即表明數值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分析患兒病癥臨床特點
8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病癥特點,高熱56(70.00%)例,熱程1~7天59(73.75%)例,陣發性咳嗽54(67.50%)例,肺部細濕啰音39(48.75%)例,WBC升高40(50.00%)例,WBC 降低13(16.25%)例,C反應蛋白升高51(63.75%)例,感染支氣管肺炎32(40.00%)例,感染支氣管炎26(32.50%)例,影像學檢查斑點狀模糊影61(76.25%)例。
2.2 分析危險因素
3 討 論
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主要致病機制是,被終末機制所指引,肺炎支原體通過呼吸道粘膜纖毛層,粘附在患兒呼吸道上皮表層,肺炎支原體附著一段時間后,可進入細胞間隙,造成細胞損傷,破壞兒童支氣管氣管和粘膜層,支氣管上皮最終導致細胞腫脹、壞死或者脫落。結果,免疫細胞的浸潤導致炎癥反應,如肺泡壁的浸潤和增厚[3]。
綜上所述,經危險元素分析后,患者發病季節、年齡、生活環境、抗生素應用和補體水平低是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因素,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多發生在秋季、冬季和初夏。患兒主要臨床表現為高熱、咳嗽、肺濕羅音等病癥,明確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特點和危險因素,應及時診治。
參考文獻
[1] 馮軍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特點和危險因素研究[J].心理月刊,2018(08):195.
[2] 陳小燕.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7,6(01):20-21.
[3] 程燕莉.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肺外消化系統損害77例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4):2660-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