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我們已然進入到全媒體時代,在這一時代下新媒體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形成了巨大沖擊,但實際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關系不應是對立的,他們均為全媒體時代發展的基礎。故此,本文先簡要分析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全媒體時代下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并對兩者的融合發展路徑展開了具體論述。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傳播渠道;新媒體
隨著進入到全媒體時代,傳媒產業在受眾群、傳播內容及傳播媒介等方面都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在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承受著很大的轉型壓力,生存空間也不斷縮小。即便從某種程度來講,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生存、發展帶來了較大沖擊,但倘若傳統媒體能嘗試融合新媒體,則能獲得良好發展。
一、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區別
(一)傳播渠道
傳統傳媒主要采用的是點對點的形式,關于信息的處理有著嚴格要求,但這也使得其在一些工作中耗時較多,如信息的接收、處理和發布等[1]。新媒體在這一方面,有著較為顯著的優勢,其依托于信息化手段,能夠快速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并且,是直接將內容傳遞給信息接收者,信息的接收、.處理到發布過程無中間環節,使得資源和時間得到良好節約。
(二)傳播內容
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很大程度上區別于新媒體。當前,我國的傳統媒體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專業性,更傾向于新聞內容與國家政策,身上的官方色彩較多。而新媒體作為剛興起的一種信息傳遞方式,有著廣泛的信息獲取途徑、有著較多的信息內容,并且信息傳播擁有隨意性,信息內容更為偏向社會化以及法律范圍內的非限制傳播,這也是當前新媒體發展迅速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傳播效果
傳統媒體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較大,對于傳播媒介十分依賴。而新媒體除了能快速傳遞大量的信息,信息受眾還能夠參與到新媒體的所有環節,通過網絡受眾能夠發表自身的看法、意見,此種更深入的互動,能使信息內容得到更深層次的挖掘,同時,其受眾范圍的廣泛對于信息接受度的提升也有著顯著作用[2]。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較,顯得更為自由,限制不多,自然能夠擁有更好的傳播效果。
二、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必要性
通過整理、分析現有的文獻資料,并結合筆者的個人體會,認為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可行性,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網民數量的持續增長
伴隨信息技術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網絡普及率、智能設備擁有率都顯著提升,進而也推動了我國的網民數量上升,截止到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超過了8.5億人[3]。網民作為使用新媒體平臺的主要群體,其數量的增加,無疑給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形成了較大推動。比如,原先的傳統媒體受眾,在開始嘗試借助新媒體獲取信息,便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潛移默化中展開融合。與此同時,在信息技術還不太成熟的時候,網民信息素養整體不高,相較于多元開放的新媒體平臺,他們更傾向于閱讀報紙、觀看電視,而伴隨廣大網民信息素養的不斷提高,他們變得更傾向于新媒體信息平臺,也越來越多地開始使用新媒體信息平臺,這對于媒介融合都會起到有效推動。
(二)技術發展的不斷驅動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內生驅動力就是技術驅動。在全媒體時代有關互聯網的一系列技術是最為顯著的技術應用,此技術體現在軟件傳輸與硬件接收設備上。從硬件方面而言,各類智能終端設備以及依托互聯網程序應用的載體平臺,使得信息的應用與接收方式不再單一、固化,能夠不受時空限制的展開閱讀、分享和查看,而實現這一重要轉變的技術,包括了傳統媒體時代的晶體管、液晶顯示技術,同時更趨于信息技術,比如APP技術和裸眼3D等。從軟件方面而言,在全媒體時代互聯網手機應用的更新頻率是很快的,其實受眾擁有了更為良好的信息獲取體驗,也增加了信息的迭代次數。我們可以預見,作為一種內生驅動力,技術決定了傳統媒體勢必會迎來新的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展開融合就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思路。
(三)產業附加值和利益的驅動
之所以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要展開融合發展,也是不同媒介形式對各自利益最大化和產業附加值驅動下的結果。首先,在全媒體時代下新媒體平臺或新媒體技術的良性發展,需要從經過長期發展的傳統媒體中借鑒寶貴經驗,吸取經驗教訓。雖然,在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中,不斷壓縮了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但并不代表傳統媒體就沒有任何優勢。要知道,新媒體的發展周期較短,其也存在較多的問題,比如信息的權威性、真實性等,而這些都是傳統媒體的顯著特點,所以,新媒體要想在當下得到良好發展,也需積極融合傳統媒體,通過兩者優勢互動實現同步發展。其次,在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也需要通過新媒體來實現自身的多元化發展,實現自身的技術改造與產品升級,進而收獲更多的利益。
三、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路徑
(一)創新管理機制,提高科學性與凝聚力
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良好融合,應進行管理機制的創新,進而使其具有更強的科學性與凝聚力。具體而言,傳統媒體企業在與新媒體進行融合的時候,應在內部進行專門新媒體部門的建設,將之納入到企業運營管理和部門運作中,如此則有利于全媒體時代的規范管理及運營的實現。同時,傳媒行業協會與地方政府也須注意發揮作用,制定符合當地新舊媒體融合的規范,以指導新舊媒體在全媒體時代下展開良好融合發展。在國內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中,中央電視臺作為新聞輿論機構與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取得了較為亮眼的成績。一方面,其通過“融媒體”演播室的創建,打造出了一個“高質量交互+新聞現場+同場感”的社交平臺。“央視新聞”新媒體在《候鳥遷徙》這檔直播節目中,串聯起電視直播、記者連線、手機移動直播,首次構建出圍繞手機用戶的“融媒體”演播室,實現了“三合一”,即電視、用戶和新媒體,提高了交互直播的質量。在互動直播中,總閱讀量五天便超過了1.1億,觸達用戶在2000萬以上。另一方面,積極探尋小屏反哺大屏的實現方式,探索和大屏的差異化直播。“央視新聞”立足重大選題,在我國的兩次發射任務中,即天宮二號和神州十一號,分別進行了獨家新媒體直播機位的設置,并通過大屏進行精剪直播視頻的播放,實施了差異化直播策略,取得了較好效果。
(二)改進融合思維,促成1+1>2的發生
在全媒體時代下,為了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不只是單純的1+1=2,也就是不能只是將兩者的資源加在一起,傳媒行業要改進融合思維,進而得到1+1>2的效果。因此,傳媒行業協會要起到牽頭的作用,通過集中培訓及知識講解等方式,使傳媒從業人員能夠對兩者融合的重要變化及顯著效益有更為清楚地認識。并且,幫助傳媒從業人員對兩者展開融合發展后,在輿論引導和信息傳播等方面的優勢、變化有著更多了解,同時引導傳媒行業從業人員重視自身融媒體操作能力的增強,以不斷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良好融合。
(三)創新采編方式,體現新舊媒體的運用功能
新聞資訊有效傳播的一個重要前提便是新聞采編,注重改進和創新新聞采編方式,對于全媒體時代下新舊媒體的融合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不斷創新新聞采編方式,能夠使全臺新聞板塊采、編、發程序與方式出現良性改變,使新聞分發速度得以提升。具體而言,借助微信、微博、APP、網站等新媒體、廣播(準點播報或連線直播)先進行簡報處理,然后電視新聞欄目再詳細與跟蹤報道,一線記者與各個新聞采編部門要注意聯動、新聞要及時、要共享資源,做到融合而不是合并發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良好融合,需要在具體新聞播報工作中進行融合,將新舊媒體的運用功能全面體現出來。
(四)借助短視頻,實行“碎片化”整合戰略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積極迎合現代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借助短視頻的力量。而要做到這一點,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具有優秀的新聞編輯能力,可以在1分鐘以內的視頻中清楚表述一個新聞事件,進而吸引更多受眾的注意。“碎片化”整合戰略的實行,需要結合人們的閱讀習慣以及網絡傳播的特點,以使人們對媒體信息的關注得以增加,提高短視頻編輯質量,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形成有效的合力,從而實現兩者的融合發展。例如,《人民日報》在全國人大新聞報道中,就采用了短視頻播報的方式,調動了年輕人參與國家大事的積極性,取得了較為良好的社會輿論引導效果。
結語
總之,在信息技術不斷更新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迎來了全媒體時代,其對于現代社會的進步有著深遠影響。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全媒體時代下的必然趨勢。作為信息傳播者,不管是傳統媒體亦或是新媒體都應利用彼此的長處與優勢,互利互惠,實現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倫立松.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轉型分析[J].新聞傳播,2019(1):24-25.
[2]張咪.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轉型研究[J].藝術科技,2019(7)':119-120.
[3]郭坤.傳統媒體新聞報道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實現突破[J].記者觀察(下),2019(3):46-47.
【作者簡介】吳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亞非中心土耳其語部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