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 ? ? ? ? ? ? 要:鑒于股票具有強流動性、易變現性等特點,近年來股權質押自然就成為熱門的融資工具之一。股權質押作為新型的融資渠道,雖解決了上市企業融資難的難題,與此同時,這種融資方式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風險。股權質押,顧名思義,質押人將所持股份質押給質權人。如果在合約期間一旦出現違約,被質押的股份極大可能被平倉,繼而導致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本文以康美藥業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風險控制案例為基礎,分析了控股股東股質押的動因和所產生的風險。針對風險提出了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在風險控制措施中,引入了區塊鏈技術概念完善整篇文章風險控制體系。最后陳述了康美藥業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風險控制案例的啟示。
關鍵詞: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風險;風險控制
一、引言
2019年11月17日至19日,二十國集團財政和央行部長級和副手級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將加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并取消外資金融機構的股比限制,更好的為國內外金融機構提供平等的競爭環境。基于股票的特性,分散的股權逐漸集中在少數人手里,隨之成為公司的控股人。
根據東方財富數據庫統計,截至2020年2月7日,A股市場上市公司共計3802家,其中進行股權質押的公司有2450家,占比66.44%。在股權質押的2450家上市公司中,股權質押比例超過70%的有8家,50%-70%區間內的有82家,30%-50%區間內的有452家,10%-30%區間內的有1123家,0%-10%區間的有785家,沒有進行股權質押的有1352家。基于數據庫統計,A股股權質押總比例為 7.94%,質押筆數4.11萬筆,涉及股數5720億股,總市值4.54萬億元。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個股數據統計,“康美藥業”質押總股數為19.76億股,占持股數的99.68%,質押比例為39.73%。目前來看,股權質押比例大于70%屬于高風險,一旦股價下跌容易引發平倉風險。雖說“康美藥業”未達到高風險要求,但之前公司爆發債務危機,同時期于2019年12月28日“康美藥業”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所以綜合來看,“康美藥業”已然達到了高風險提示要求。因此,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融資存在問題將會逐漸顯現,這一融資方式的風險亟須管控。
二、案例概述
(一)康美藥業股權質押情況
康美藥業公司于1997年6月18日廣東省普寧市成立,2001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康美藥業是國內率先打造互聯網中醫藥全方位產業鏈的大型上市公司,其公司致力于創建“大數據+大平臺+大健康+大服務”中醫藥生態體系,實現中醫藥領域精準服務的目標。通過國家公示系統查詢得知,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馬興田,即康美藥業現任董事長,其持有康美藥業股份共計1628702199股,總共持股比例為32.75%。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被ST的康美藥業,2015-2020年總計質押34筆,其在2018年11月29日完成最后一筆質押后,至今沒有質押情況。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累計質押康美藥業股份162,934.92萬股,占總股本的32.76%,累計質押股份數量占持股比例的99.53%。根據東方財富數據庫顯示,康美藥業股東累計質押45.71%,累計股權質押最大跌幅-88.99%。34筆股權質押業務中,達到預警線共計13筆,達到平倉線的有13筆,預計未來三個月即將到期的股權質押業務2筆。再加上之前債務危機,結合控股股東高股權質押比例,康美藥業未來發展前景堪憂。
(二)康美藥業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融資的動因
1.資金短缺
康美藥業通過自身發展,實行全產業鏈一體化營銷模式。構建龐大的全產業鏈一體化營銷模式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對于以現在經營情況下的康美藥也是個巨大的考驗。據2019年中期報告可知,控股股東對外欠款高達12.28億元,而康美藥業截止于2019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凈利潤為-0.51億元,再之前的債務危機,無疑是對康美藥業的雪上加霜。
2.融資渠道受限
通過企業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康美藥業的資產負債率高達61%,已經很接近銀行的貸款限制標準,再加上公司財務危機以及信用評級下調,因此康美藥業從銀行貸款融資的概率很小。除上述之外,公司出售地產及在投資項目,這也進一步不限制了企業在銀行的授信額度。康美藥業在資金短缺和銀行貸款限制的情況下,公司必須拓展其他融資渠道,比如股權質押融資等。
3.利益侵占
控股股東利用絕對地位和內部治理缺陷,非法占用公司資金。2019年8月16日,證監會就康美藥業披露信息不實公示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并且擬定對康美藥業21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根據證監會立案調查結果顯示,康美藥業在多次財務造假的行為當中,沒有如實披露控制股東及關聯方非經常性資金占用情況。康美藥業沒有經過審批和合法的授權下,連續向關聯方及其控制股東提供非經常性資金,包括購買公司股票、幫助關聯方及其控制股東償還貸款及利息等,資金占用達116億元人民幣。
三、案例分析
(一)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風險分析
康美藥業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風險主要包括:控制權轉移的風險、利益侵占的風險、財務風險、強制平倉的風險。就康美藥業自身而言,最大的風險是財務風險。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馬興田對經營管理決策有足夠的影響,因其將康美藥業股份進行質押后,對公司的治理防方式,導致公司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發生了巨大變化,進而引發了康美藥業的財務風險。控股股東質押爆倉后導致公司資金鏈斷裂,影響康美藥業公司日常的經營活動和未來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所以,康美藥業財務風險是控制股東股權質押融資的主要風險。財務風險在盈利能力差、現金流短缺兩個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盈利能力方面來看,2018年一季度至2019年三季度,康美藥業所有者權益在2018年三季度達到最大值347.20億元,在2109年三季度達到最小值280.30億元,最大差值為66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凈利潤從2018第一季度的14.31億元下降至2019年第三季度0.59億元,下降比例高達95.88%。同時也表明康美藥業的盈利能力不斷降低,這就是其更難償巨額財務虧空,與此同時康美藥業控股股東不斷舉新債換舊債的方式加劇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從現金流方面來看從2018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康美藥業凈現金流量均為負數,這也說明公司現金總流入量小于現金總流出量。與此之外,在投資活動上產生的現金流連續7個報告期都為負值。康美藥業全方位的產業鏈模式,需喲資金的投入量大,資金回籠周期長,無形中增加額企業現金流的壓力。
(二)新時代下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風險控制分析
人為因素和市場信號傳遞的滯后性及信息不對稱,傳統風險控制措施不能很好地解決。隨著近年來區塊鏈技術的普及,區塊鏈逐步從數字貨幣領域拓展到其他領域應用,說明區塊鏈的自身價值被大眾挖掘。區塊鏈通過鏈接底層用戶的結點帶到全網傳播的效果,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數據庫和共用賬本,這樣可以形成自信任機制和共識機制。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滲透入政府部門、物聯網、征信、金融監管等領域,同時在金融監管領域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并對傳統監管范式產生深刻影響。
借助區塊鏈技術改進風險控制措施,以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作為股權質押行為的底層架構。政府相關監管部門、質權機構、出質人、中中小股東、投資者都可以作為架構中的全息化結點,每個結點都可以實時上鏈,若要刪除或者增加一個結點的信息,需要超過全部架構所存在結點的51%而且是同意后才能在區塊領域中修改。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全網記賬、跨時空的機制,能夠有效提高股權質押的風險控制力度,同時提高了風險監管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四、案例的啟示
為中小股東、質權人及公司未來發展計,對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行為,公司經營管理層理應強化監督。經董事會決議通過,在公司“憲法”應明確寫明大股東質押行為的約束條件,比如控股股東進行股權質押行為前,應向股東大會提交質押申請,經股東大會大多數股東核實并確認這筆質押貸款是用公司建設的目的才允許通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后,為減少兩全分離導致利益侵占的風險,公司經營管理層應該限制控制股東在股東大會中對于重大事項的表決權。最主要的是減少控股股東地位,可以按照扣除質押股數后的股數作為表決權的依據,然后重新選舉改選監事會及董事會成員,這樣操作不僅削弱了控股股東的控制權而已也降低了兩全分離程度和降低了利益侵占的空間。
政府相關監管部門要想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和質押市場的健康發展,必須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關法律制度,監管部門需要通過市場調研真正知曉公司的真實準確的經營狀況,據此才能相關披露法律文件,嚴格把控披露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從而降低質權人、中小股東、投資者等之間因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風險。再者,監管部門可以將重心放在股權質押業務已達到預警線和平倉線的企業身上,重點關注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仔細核查股權質押業務情況。
參考文獻:
[1]Jiang G,Lee C M C,Yue H.Tunneling though intercorporate loans :The China experice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8(1):1-20.
[2]Vikrant Vig.Access to Collateral and Corpuorate Debt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J].Journal of financial,2013,(3):881-927.
[3]Bhattacharya,S. Imperfect information,dividend policy, and‘The Bird in the Handfallacy[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1):259-270.
[4]Kalay,A.Signaling,information content,and the reluctance to cut dividend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80,15(4):855-869.
[5]Amin,A.S.,Dutta,S.,Saadi,S.,Vora,P.P.Institutional shareholding and information content of dividend surprises:re-examining the dynamics in dividend-reappearance era[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31):152-170.
[6]花旻.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與防范[J].南方金融,2014(12):91-93.
[7]孟輝,孫寅浩.防范新型股價操縱行為[J].中國金融,2015(09):66-67.
[8]王新紅,張行.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現狀探究[J].財會通訊,2016(31):40-43.
作者簡介:
王方(1993-? ),男,漢族,安徽望江人,合肥工業大學,金融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