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對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實際狀況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課堂練習作為完成數學學習任務必不可少的手段,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也能通過學生的習題練習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薄弱點,從而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策略,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以達到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題;設計;存在問題;對策研究
一、 引言
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題的設計能夠發現在此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教師沒有重視練習在數學課堂中發揮的作用,導致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形式較為單一。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讓學生不斷重復的訓練某一類題型,讓學生掌握做題技巧,也有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練習題設計脫離課本,設計內容偏難,導致學生對數學課程產生強烈的興趣,也有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實體設計的過程中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練習中沒有關注學生對于習題練習的態度和情感,也使得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分析這些數學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才能真正發揮習題練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真正價值。
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題存在的問題
(一)數學課堂教學習題練習目的單一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課堂教學習題練習時,只是單純的將習題練習作為鞏固數學知識,忽略了形體練習深化和延伸的功能,這種認知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針對某一類題型進行反復訓練,希望利用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和能力,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這樣的習題練習方式,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科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強烈的畏難情緒,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思維水平決定其數學學習是在興趣的帶領下進行的,但教師的這種習題練習方式使得學生對數學課程感到枯燥無味,最終對數學課堂教學產生抵觸心理。
(二)沒有把握好習題設計的針對性
一方面,大多數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題的過程中追求練習內容的難度,希望學生通過帶有難度的習題練習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沒有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數學能力,通過增加教材習題訓練的數量和難度,加重了學生的數學課業負擔,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一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了較強的學習能力,在數學練習題中能夠很快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題,同樣,也有一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學習能力較差,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更多的指導。針對這樣的實際問題,需要教師在進行習題設計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設計,注重習題設計的針對性。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習題設計沒有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性,導致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在完成習題練習后難以進行深度總結反思,而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在習題練習的過程中,逐漸對數學產生畏難情緒,沒有成就感和體驗感,無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
(三)課堂教學練習形式較為單調
數學課堂上最為普遍的課堂教學習題練習形式是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問題進行單獨解答,也有一些教師將課堂教學習題練習作為小測驗的方式進行。這樣的課堂教學練習方式更多的傾向于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通過習題練習掌握解題方法和能力,但對于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幫助不大。隨著對數學課堂教學習題練習的不斷改革,當前,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新的習題練習形式,內容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習題練習,設計開放式習題內容。但一些教師在運用新形式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策略完成習題練習時,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導致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完全是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掌握局勢,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在此過程中沒有體驗感、成就感,這導致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被弱化,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不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長遠發展。
(四)課堂練習評價反饋機制不合理
一些教師在習題練習過程中不重視課堂的及時反饋功效,對學生的課堂練習進行有效的評價是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練習題設計的重要依據,通過學生在習題練習過程中反饋出來的現象,教師能夠根據自己的課堂練習設計不斷進行優化和改正,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但一些教師不重視課堂即時反饋,沒有展現課堂習題練習的真正價值。而有的教師認識到了課堂練習評價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也注重對學生的習題練習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在評價過程中沒有從學生發展的角度進行評價,也沒有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在這些方式的綜合影響下導致教師的課堂練習評價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三、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習題設計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發展教師的專業素養
發展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夠讓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更好的認識到數學教學帶給學生的真正意義,也能認識到數學課堂教學習題設計的真正價值和應用目的。這樣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習題設計的過程中,才能針對習題練習開發出更多的練習目的,并且對數學課堂教學習題設計進行深層次的研究,使之更加符合當前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需要。在發展專業素養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研活動,在教研活動中才能針對自身的習題設計進行深刻的反思;另一方面,就是在教學活動中還要不斷的進行自我批評,發現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實體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改進的方向。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首先,在練習題的知識目標層面上,教師要通過課堂習題設計讓學生明確數學原理以及數學概念的數學問題。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練習題設計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習題練習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能夠讓學生通過習題練習明白本節課程所學的意義,這樣學生才能在習題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
(二)運用多樣化的習題練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樣化的習題練習能夠使之更具有針對性,從而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發展需要,并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習題練習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有著整體的掌握,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使習題練習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要關注到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性,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習題練習,根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水平高低,為學生布置相應的習題練習,這樣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效的提高。通過習題練習,讓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向著更深層次的學習探究,讓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獲得更強的學習體驗,為學生樹立學習自信,進一步增強習題練習的實際效果。
(三)不斷豐富習題練習的形式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題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認知模式、行為模式、心理狀態等多個維度的實際狀況,通過對這些實際情況的分析,利用多樣化的練習題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而教師在豐富習題練習形式的過程中,要注重利用習題練習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啟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習題練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計游戲、猜謎語、走迷宮、實踐練習、動手操作、書面練習等各種各樣的形式,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個維度獲得相應的能力提升。就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來說,教師在利用小組合作進行課堂教學練習題設計的過程中,要保證分組的科學合理,讓高水平的學生和低水平的學生相互穿插搭配,并且在讓學生進行練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和高效溝通,為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體驗,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通過小組合作式的習題練習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除此之外,教師要重視課堂練習的內容設計,在進行課堂教學練習題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將習題內容盡量的貼近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生活化的習題練習中學生能夠進一步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維持長期的學習熱情,并能通過習題練習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問題的解決中,長期在這樣的練習模式下,學生也能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練習題設計過程中要切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只有貼近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習題練習,才能逐步讓學生掌握數學能力。
(四)豐富習題練習教學評價
首先,教師要多運用積極的評價語言,評價以鼓勵為主,并且盡量的使用簡潔的評價語言,達到讓小學生一聽就懂的效果。其次,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練習評價形式,除了教師在練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口頭評價之外,還應當充分運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書面評價等等,接下來,教師還要重視練習中的即時評價,以幫助教師更好的獲得練習反饋,幫助教師不斷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習題設計。通過這些方式的綜合運用,教師要建立起合理全面的評價體系,使之不斷促進學生的習題練習效果,幫助教師不斷優化習題設計。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習題講評的過程中還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通過不斷深入的方式深入理解習題練習中的內容,有效培養自身的數學能力和素養。
四、 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題設計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教師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接下來,在此基礎上制定有效的解決策略,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加以運用,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練習題的設計,能夠真正促進學生有效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從而使學生保持長期的數學學習熱情,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譚穎瑩.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2]趙雅楠.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的思考[J].小學數學,2019(7):176.
[3]牛亞紅.小學數學練習題的設計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4):28.
[4]花文魁.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的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9(6):5.
作者簡介:曾慧雯,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東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