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讓學生建立政治認同感,首先應該從政治課堂著手,因為政治課堂能夠最有效地將政治認同感植入學生的心中,堅定學生的政治信仰。政治課堂是學生了解國家和國家政治的渠道之一,因此,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政治觀念的輸出,使學生將政治學習內容與國家時事政治聯系起來,進而培養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本文主要圍繞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的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政治認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0-0042-02
引 言
隨著身體機能的逐步完善和心理的逐漸成熟,中學生開始產生一些自我觀點和思想,對于社會上的事物,不同的學生產生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而在中學生的思維中也有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痕跡,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思想政治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雖然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思想政治只是考試科目之一,但實際上,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正直、善良的品德及堅定的政治信仰而存在的。一直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為穩定我國社會結構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在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學科有著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身心品質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其政治認同素養。
一、高中生建立政治認同的意義
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就是社會成員認同社會政治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政治體系,也能幫助學生認同自身政治價值。學生對我國的政治體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認同自身所處的政治體系,自然就會運用一些政治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認同感。而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感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的政治結構穩定,因此,高中生要想順利開展政治生活,就需要從心里對其給予充分的肯定。
1.是培育學生學科素養的必然選擇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科素養,政治認同就是政治學科的核心理念,包含對制度、思想、文化等的認同感。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學生能夠更加了解我國的國情及政治形態,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更深刻的認識。政治認同也是對國家的認同,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其實也是為學生日后參與政治生活做鋪墊。此外,所謂愛國情感也是對國家政治產生認同后而形成的,因此,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2.是提高授課效率的現實需求
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尤其是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要將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多的課堂變得豐富有趣,若課堂教學枯燥無味,那么教學質量就很難得到提升,也就很難保證學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學科的內容。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學生對國家政治體系有足夠的了解,在對國家政治體系不了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理解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既是思想政治教學的要求,也是為了使學生主動了解國家政治相關內容[1]。
3.對提升學生走向社會后的政治參與能力及積極性有重要影響
現階段,大部分高中生對自己未來的學習走向和職業發展走向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一方面,是因為高中生的社會閱歷尚淺,對社會、職業、未來發展等都沒有具體而明確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因為高中生未來有太大的不確定性,沒有任何一位學生可以保證自己現在所學的知識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是能夠應用到的。不過必須要強調的一點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知識并不完全是為了未來的職業發展做準備,而是為自身的綜合素養的提升做鋪墊,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品質。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學的地位日益提高。為了使學生以后順利適應社會發展,教師要注重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感,因為政治素養將成為學生日后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基礎[2]。
二、調查摸底,以究其源
欲求改變,必究其源。目前,很多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不強,筆者通過對各方面的分析總結出如下原因。
1.學生自身因素
高中生的身心發育尚不健全,這個階段的學生既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是自我良好習慣建立的黃金時期,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自身具有強烈的個人主觀意識和獨特的個性,因此,有些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不強。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1)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的確立使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學生在此環境中能夠具有獨特的創新意識,與此同時,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會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2)高中政治課的缺陷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的教師為了片面追求學生的成績,忽視了政治學科所具有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對理論內容的重視度遠遠大于對學科價值的重視度,對學生成績的重視,使教師和學生忽視了對政治認同的培養,導致政治課程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三、高中政治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方法
1.通過對道理的講解進行傳播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通過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向學生傳達政治認同感,如介紹相關制度時,可以通過實際案例進行分析。例如,在教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優秀的人大代表的案例來展開分析,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先通過圖文結合或者視頻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人大代表賈春雷,然后組織學生自由討論,讓他們分析人大代表的權利和義務,學生了解了賈春雷不斷為人民辦實事的行為后,既深入理解了所學知識,也增強了自身的政治認同意識[3]。
當然,有真正為人民辦實事的例子,也會有一些反面案例使學生產生疑問。例如,在學習“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時,學生會出現一些疑問,因為目前社會上經常有一些關于村委會和村民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村委會出現貪污腐敗現象等。那么學生就會產生疑問:這樣的制度是不是不合理呢?所以,面對這些問題,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能夠聯系實際做出積極思考;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向學生說明并不是所有的村委會都會出現類似問題,有可能是相關監督工作不力導致,也可能是村委會人員品行不端正,但個例的出現不能全盤否認;最后,教師向學生講解,一般出現類似問題可以用哪些辦法解決,而且通過長期的實踐證明,我國的基礎民主自治制度是可行的。教師及時的講解,能夠消除學生的疑慮,使他們堅信國家政治制度,增強了政治認同意識。
2.通過課堂模擬提升興趣
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較大,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會感到枯燥,尤其是高中政治學科的理論知識繁多,需要記憶和背誦的內容較多,導致部分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入手,站在學生的角度,將學生喜愛的事物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讓學生在枯燥的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的政治認同感。
在教學完政府相關職能后,教師可以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在班級內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使他們通過扮演政府職能部門人員,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法庭案件審理”,先讓學生提前觀看法院審判的視頻,然后分角色扮演,這樣的活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印象,更重要的是學生對我國的依法治國、有法必依等內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增強了政治認同感。
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如演講、政治論文比賽、辯論會等,使學生與國家政治的聯系更加緊密[4]。
3.改變教學形式,嘗試走出去
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僅僅通過課堂知識的教授是不夠的,學生沒有切身感受到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將會使他們的政治認同感的形成有很大局限性,這樣學生就不能清晰而深刻地理解政治本身。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校外活動,開闊學生眼界,既能夠愉悅學生的身心,也能夠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戶外作業,讓他們觀察社會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收集相關資料后,在政治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收集到的材料進行討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便民服務中心、紀念館等,通過校外課堂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再如,在教學完“基層民主”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社區進行崗位體驗,為社區居民提供社會服務,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真正體會到工作人員的辛苦;學習完“處理民族關系”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網絡平臺與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等,從而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
結? ?語
高中生是未來社會的棟梁,他們的政治認同素養將會影響我國的社會發展和政治思想,并且,我國開展政治教育和政治生活的范圍也包括高中生,因此,高中生的政治行為將體現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有部分教師不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認為只要完成了教學任務就可以了,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對學生以后的一言一行產生正確而深遠的影響。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保障教學的有效性,在引導學生學習政治理念的同時,加強對他們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李德強,暢歡.在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路徑分析——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發展生產滿足消費”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19(13):66-67.
江燕鈿.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嘗試——以培育“政治認同”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05):104-105.
張要武.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課堂教學的“溫度”[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72(02):31-34.
朱婷婷.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探究——以高中政治生活課程為例[J].學園,2018(16):124-125.
作者簡介:馮冬云(1983.11—),女,江蘇海門人,碩士學位,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