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濃厚的興趣對一個人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采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科的學習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0-0048-02
引 言
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理論的抽象性造成數學課堂教學枯燥、乏味,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抗拒心理,嚴重阻礙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師應正確分析當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育情況,制訂適合的教學計劃,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在小學教育階段中,數學學科由于對學生的邏輯和運算能力要求較多,屬于學習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在日常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或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會導致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日漸下降,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和厭煩心理[1]。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育中的不斷深入,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當前小學生缺乏學習數學興趣的原因
1.教師教學方式較為傳統
數學是中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在學生的考試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將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看得非常重要,認為成績是衡量一位學生數學能力高低的唯一評判標準[2]。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這些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側重分析、講解數學的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向,對數學理論知識采用“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致使學生無法真正了解其中的運算奧秘,降低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教師對課堂內容設計不合理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直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在課堂教學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有的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與課堂的有機聯系,教師與學生的內在聯系,導致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教學活動和教學案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不緊密,讓學生認為數學學習復雜、枯燥,沒有實際應用價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3]。
3.教師缺乏創新理念
小學生年齡較小,天生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事物容易產生好奇心,越是新穎的事物越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陳舊,創新意識較為薄弱,主要采用板書的方式進行教學,不會采用新興技術創新教學方式,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沒有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學生對數學存有抵觸心理
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處于啟蒙階段,剛剛開始進行系統性學習,再加上數學學科的理論性較強,抽象的數學推理過程有時比較難以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高,自信心低,經常會產生挫敗感,導致學習興趣日漸降低,甚至對數學產生抵觸和排斥心理[4]。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對策
1.以興趣為導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各有不同,數學學科的邏輯性較強,對于學生的數學運算和推理能力要求較高,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個體差異表現明顯。為了更好地引導小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小學數學教師應營造有趣、輕松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專注力。
小學數學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導向,用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對學生存有任何偏見[5]。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教師不應對學生進行人身攻擊和責罵,而應耐心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知識。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活動引入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積極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
2.趣味教學,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不能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6]。
教師可以親自演示或讓學生親手制作教學工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設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二)”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一些與本節課教學主題相關的圖形或物品,在上課時讓學生在講臺上為其他學生演示這些物品的對稱軸在哪里;或讓學生畫出身邊熟悉的軸對稱圖形。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數學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鼓勵學生,及時予以學生肯定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要求越來越明確。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改善傳統數學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詳細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施個性化教育,對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對于家庭條件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在與學生的談話中積極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予以更多的關心和關注,在提問環節積極引導學生發表想法和見解,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7]。
4.將數學課堂與學生生活相聯系
數學課堂的枯燥、乏味是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的重要原因。由于實際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不緊密,學生理解數學原理的難度較大。數學起源于生活并將回歸于生活,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應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積極回答“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分別有什么特點”;然后,鼓勵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屬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在圖紙上繪畫出來,讓學生思考:“這些物品為什么要做成梯形?做成梯形有什么好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5.學以致用,增加數學應用實踐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是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及時給學生灌輸“學以致用”的觀念,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8]。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統計”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擬統計主題,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在班級、學校、家庭或小區內進行統計,將統計數據用統計圖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增加了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
6.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有效調節學生興趣狀態
單一的評價機制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會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選擇多樣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健康、快樂發展[9]。例如,當學生遇到學習困境,情緒低落,無法認真聽講時,教師不應在課堂上點名批評學生,應與學生進行私下面談或以書面的形式進行指導,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學生走出學習困境。
結? ? 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小學教師應重視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導向作用,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制訂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10]。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對數學的實踐和應用、引入多元化評價機制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予以及時的鼓勵和肯定,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劉建澤.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與激發[J].學周刊,2020(15):95-96.
任麗榮.淺談調動學生學習小學數學興趣的方法[J].中國新通信,2020,22(07):212.
潘智.注重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中國農村教育,2020(09):83.
薛香香.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解析[J].學周刊,2020(10):103-104.
王兆喜.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分析[J].學周刊,2020(21):21-22.
梁錫梅.小學數學教學思維發展策略探討[J].學周刊,2020(21):31-32.
薛潔.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研究[J].學周刊,2020(21):33-34.
李建潤.淺談小數數學趣味教學[J].學周刊,2020(21):37-38.
魏雪瑞.談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20(21):105-106.
范香花.談興趣驅動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20(21):119-120.
作者簡介:吳叢生(1972.7—),男,福建清流人,中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