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月
摘 要:本文探討了綠化美化村屯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及綠化美化村屯對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所具的重要的意義。目前,村屯綠化所受到的阻力和在建設檔次上所存在的問題,對搞好新農村建設中的綠化美化工作提出了具體性的建議和針對此項工作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提出所應采取的措施。村莊綠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不斷推進村莊綠化美化進程,提高村莊綠化質量,對于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增加農民的經濟效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重要意義,為加快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提供生態保障。
關鍵詞:新時期;新農村;村屯綠化
通過近幾年的建設,磐石市的村屯綠化有了新的發展。現階段綠化現狀:磐石市共有22個鄉鎮,100個村屯,綠化面積5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8%以上,綠化樹種主要有垂榆、柳樹、云杉等。宜林荒山基本得到綠化;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村村綠”;城鎮綠化也基本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一、存在問題
鎮和鎮之間、村與村之間在規劃標準、綠化檔次上也存在較大差距。一些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的村屯和經濟狀況較好但對村屯綠化認識不深刻的村莊,對村莊綠化無興趣,認為村屯綠化好不好與地方經濟發展沒有多大關系。忽略村屯綠化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作用,導致村屯綠化發展速度緩慢。
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村屯,新建了小公園或廣場,綠化投資大、標準高,有的村注重大小高低樹種及花色的合理搭配,層次錯落有致。部分鄉鎮工作上存有畏難發愁情緒,面對鎮村財力不足、協調群眾土地難度大等實際困難,拿不出推進村屯綠化的有效措施,村屯綠化進展不快。大多數鎮只注重進村路和主街道綠化,四旁植樹沒有實質性進展;大多數鎮村莊綠化的形式單一,樹種單調,缺少喬木與灌木、常綠樹與落葉樹的搭配,且苗木規格偏小,栽植密度不夠,綠化的整體檔次不高;多數鎮村內空地綠化和圍村林建設沒有實質性進展。個別鎮單純為綠化而綠化,沒有把村屯綠化與環境綜合整治很好地結合起來,有的村屯街道上垃圾成堆,雖然搞了綠化苗木但效果仍不理想。
二、要樹立四點意識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綠化,離不開城鄉綠化一體化發展。因此對縣級市綠化要跳出城市,擴展到廣大農村,走城鄉綠化一體化的新路子。
隨著信息、通訊、交通等的發展,大而言之,全球正走向一體化,小而言之,城鄉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小,農村已在向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邁進。村莊綠化向園林化、城市化發展已成為一種時代潮流。
大量植樹種草,可充分發揮林木的生態作用和社會作用,林木能吸收空氣中大量的灰塵和有害物質,清新空氣,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精神文明發展。村屯綠化不僅能改變村容村貌,同時可以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提高文化藝術修養,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通過村屯綠化,栽種經濟樹種、用材樹種,發展圍村林和庭院經濟林,既綠化美化了村莊院貌,又增加了經濟收入,使群眾從中得到了實惠,有的還脫貧致富。
總之加速村莊綠化美化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又是豐富林業內涵,推動林業向高水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搞好高標準村莊綠化的重要性,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把村屯綠化提高到更高更新水平。
三、建議
村莊綠化特別是沿主干道路兩側可視村屯的綠化是全市大環境建設的需要,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各級政府一定要深入研究搞好村莊綠化的政策和措施,特別是要認真研究好土地補償、管護責任、苗木確權受益等關鍵環節,著力調動和激發廣大群眾參與村屯綠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強化措施,倒排工期,集中力量、集中時間加快進度,并切實加強管護,確保植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保證村莊綠化的質量和效果。
可以以現場會的形式,觀摩2~3個有亮點、有特色的村屯。通過觀摩,使各鎮之間相互學習借鑒,進一步開闊視野,取長補短,推動各鎮村莊綠化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各級政府要統籌研究財政支出盤子,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對村莊綠化的投入,在保證苗木數量的同時,要更注重苗木的規格和檔次。
凡是舊村改造比較好的村,無論是村莊整體規劃,還是村綠化規劃都搞得較好,村莊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公綠率都比較高。反之,未開展舊村改造的村,由于沒有村莊建設和綠化規劃,房屋陳舊,村道狹窄,綠化布局零亂,綠化效果差。同時,新聞宣傳部門可選擇部分典型鎮及村莊進行集中宣傳報道,引導鎮村干部及廣大群眾切實提高對村屯綠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村屯綠化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改進措施
處理好生態效益和經濟利益的關系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全面推進農村小康建設,固然是建設新農村的主旋律,但新農村建設也要強調“協調建設、和諧發展、內外兼顧、整體推進、良性循環”的發展思路,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的雙贏。如果我們一味注重發展生產而忽視“綠化與美化”,不僅違背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也會加劇生態環境的惡化,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將受到自然的懲罰。因此,做到科學規劃顯得尤為必要。一要將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貫穿于規劃全過程,必須做到尊重農民的意愿、維護農民的利益,以促進農村社會發展為基本原則。二要以綠化美化和生態安全為切入點,與村莊規劃、環境整治、道路交通、農田林網和經濟發展等有機結合,不搞單一模式或“一刀切”。三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集約發展,注重植物材料空間配置和季相變化,突出地方特色,鼓勵農戶在房前屋后栽植樹木,建立小花園、小果園,小林園,營造各具特色的立體網絡化的綠色居住環境,展現田園風光,體現郊野自然,最終達到“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自然景觀效果,真正展示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農村綠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要求,我們必須站在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進一步統籌規劃新農村綠化建設,一是注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讓農民切身感受到綠化建設在改善生態、改善村莊面貌、提高生產生活條件、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的益處。二是堅持“三個突出”即突出新農村綠化建設的“空間特征”“鄉土特色”和“節約性”的統一。新農村綠化只有突出鄉土特色,才能體現獨具魅力的鄉村風光。進而在尊重生態、改善環境的基礎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鄉村綠化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譚成春.綠化村屯建文明富庶生態村.國土綠化,2005.
[2]何偉.海南創建文明生態村.中國林業,2006.
[3]齊景海.加快推進創建文明生態村步伐.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