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旺錄
摘 要:“主題圖”是小學數學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樣式新穎,與教材知識點聯系密切,對學生的數學理解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合理利用“主題圖”進行課程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活其數學思維,使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因此,教師要提高對教材中“主題圖”的重視程度,對其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合理進行課程設計,優化課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主題圖;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3-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59
新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主題圖”,教師對“主題圖”的解讀和教學,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特色內容。數學教材中的“主題圖”涉及范圍較廣,其中包含數學知識,也包括生活化圖片。教師要對每章節的“主題圖”進行分析,以此為課程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大幅提高。然而,目前小學教學中,教師對“主題圖”的運用并不恰當,導致“主題圖”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基于此,教師應當轉變對數學教材中“主題圖”的教學態度,不斷進行課程改革,將“主題圖”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課前積極準備,深入研究“主題圖”
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要不斷進行反思,分析課程設計的合理性,教師想要提高“主題圖”對課程的促進作用,首先要透徹地理解教材中“主題圖”插入的內涵,只有教師愿意花時間去分析教材中的“主題圖”,挖掘“主題圖”中包含的數學概念以及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才會領會其中奧秘,發現教材設計中蘊含的魅力。因此,教師要想將“主題圖”結合到課程教學中,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創造力,就要在備課過程中,對“主題圖”進行深入研究,透徹了解主題圖插入的用意以及對課程理解起到的促進作用,合理設計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此外,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除了日常進行數學課程教學外,還會擔任其他課程的教學任務,有的數學教師也是學生的班主任,再加上學校經常召開會議,也會不定期開展各類比賽活動,教師對數學教學的研究時間便會壓縮,對于數學教材的解讀更是浮于表面。教師想要保證數學課程教學水平,就要花更多的時間進行備課,勢必要從其他繁雜的工作中抽離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深入研究數學教材,挖掘主題圖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二、深入了解學生,創設貼切的教學情境
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分析其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教材內容,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其理解能力,保證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主題圖”相關教學,能夠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教材內容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目前小學生的數學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并且符合其認知規律。教材中創設了很多與生活和數學相關的情景,設置了眾多數學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學習動機。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中的“主題圖”,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讀主題圖的前提下,為學生創設便于理解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使復雜的概念更淺顯,便于學生的理解。
教材中的“主題圖”包含大部分學生熟悉的場景,意在調動學生的生活感知,通過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主題圖”的插入還能凸顯課程教學重點,能夠充分利用到教師的課堂設計中,除此之外,教材中的“主題圖”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圖中所呈現的生活化情景與學生所處情境相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主題圖”內容進行動手實踐,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設計時,也要立足班級情況,合理進行課程設置,使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探索中,教師根據主題內容為學生創設與課程相符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融入課堂學習中,提高其學習熱情,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給師生關系帶來的禁錮,有利于新型課堂的打造。
三、把握呈現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材中的“主題圖”包含大量的數學思想,其中學生對數學思想的理解,不僅靠自身對“主題圖”的解讀,也在于教師如何向學生展示“主題圖”,如何開展課程教學活動。教師在進行“主題圖”呈現時,要選擇適當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有些教師選擇比較簡單的方式,直接讓學生看教材;還有一部分教師使用多媒體,利用“主題圖”制作教學課件。但是大部分的數學教師更喜歡用靜態方式,為學生展現“主題圖”。然而,這種呈現方式僅適合一小部分“主題圖”,還有一部分教材中的“主題圖”如果用動態的方式呈現到學生面前,將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要根據“主題圖”內容以及教學內容,合理選擇“主題圖”的呈現方式,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呈現方式進行設計,用動畫或游戲的方式呈現,使“主題圖”更加吸引學生,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感受數學與個人生活的關聯,驅動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活動。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主題圖”的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情境要符合圖形內容,也要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大部分圖片的數學信息非常豐富,教師可以分不同層次幫助學生解讀“主題圖”。教師也要有創造性的使用主題圖,如將“主題圖”動態化,引導學生逐個擊破圖中問題,使其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產生對數學的熱愛。此外,教師進行課程教學時,也要抓住“主題圖”呈現的時機。很多教師將“主題圖”當作新課引導,上課初期就將“主題圖”展現給學生,這種展示方式使學生思維更加機械化。教師可以調整“主題圖”的展示時間,在課程結尾時為學生展示“主題圖”,幫助學生分析圖中涉及的知識點,如此學生的數學知識也能得到鞏固,并且可以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教學活動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也應自行調整“主題圖”的播放情況,在課中、課后皆可,具體播放時間要靠教師的觀察以及對課程的設計,進行合理調整。
四、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方法
隨著新課標逐漸深入小學課堂,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相應轉變,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立足點,教師在課程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產生終身學習意識,形成獨特的數學思維,面對復雜深奧的數學問題,能夠通過自主探索找到解決方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將“主題圖”作為課程引導,使學生融入課堂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興趣。此外,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交流環境,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圖片內容進行討論,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欲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教師可以根據學習情況和理解能力為班級學生進行分組,使其自行選擇“主題圖”的學習方法,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圖中問題,掌握團隊協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以“主題圖”為切入點,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助于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
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以及課程要求,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投入到課程實踐中,教師也要根據“主題圖”內容為學生創設適合他們交流的情境,引導小組成員根據“主題圖”中的指示,進行小組實驗。此外,教師還可以著眼于教材中問題性“主題圖”,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讓學生解讀“主題圖”中人物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這種教學模式還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對于“主題圖”中的問答,學生可以分角色扮演,在教師營造的學習氛圍內,自主構建討論小組并進行探究,這種課堂設計能夠為學生提供開放的討論環境。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問題延伸,也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相關問題,培養其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形成自主探究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有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五、結合學科特點,融入德育教育理念
數學學科有著獨特的教育體系,教學內容存在規律性,學科也有獨自的特點。因此,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數學特點,融入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在提高專業素質的同時,提升個人品質。對于小學教師而言,數學“主題圖”不僅是豐厚的數學教學資源,開展“主題圖”的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合作和交流的機會,為其創造了探索的空間。教師可以將德育教育和價值觀教育融入這一教學環節中,深度解讀“主題圖”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內容,在日常教育中滲透環保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意識,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主題圖”解析,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隨著教育理念的變革,教師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立足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著眼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進行課程設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與此同時。教師要在課程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美德,透過“主題圖”學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度解析具有中華特點的“主題圖”,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傳承意識,此外,“主題圖”教學還能豐富學生的數學和德育教學模式,使其數學和德育學習不再枯燥,更能將各學科充分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教材中的“主題圖”內容豐富,包含大量的數學知識,圖片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教師對“主題圖”進行深入研究,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投入到課堂探索中,此外,加大“主題圖”教學探索力度,更有助于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創造力,使其愛上數學學習。教師在進行“主題圖”教學設計時,要把握教學目標,將德育教育融合到數學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宏.小學數學“主題圖”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優化措施[J].名師在線,2019(13).
[2]魯成義.芻議主題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靈活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23).
[3]印閩翎.小學數學“主題圖”在教學中的應用[J].品牌(理論月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