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萍 馬珀 王衍鳳
【摘要】《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總結現代學徒試點的經驗,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工作”。 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全面對接與深度融合是真正實現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的終極目標。本文從分析高校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對發現問題的意義出發,幫助高校企業探索兩種文化融合的途徑和方法,促進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校企合作? 高職校園文化? 企業文化
前言: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大力推廣“現代學徒制”,行業、企業和學校積極開 展學徒培養,在招生招工一體化、標準體系建設、雙導師團隊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培養模式改革、管理機制建設等多方面共同進行了合作探索,但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職業精神、工匠精神、職業道德方面尚待提升。
一、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對企業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對學校以及企業雙方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資源,加大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的密切程度,對促進校企合作以及產學研結合的進一步發展有極大幫助。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同屬于組織文化、管理文化,兩種文化都是以人為本、關心組織成員的成長,凝聚成員力量,重視個人價值、個人的發展以及其素質提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都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雙方組織事業的發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是由制度、行為、物質以及精神文化構成,可以通過精煉精神文化、創新制度文化、崇尚行為文化、建設物質文化等步驟來構建。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比,具有適應性和差異性的特點。兩種文化都派生自特定的社會文化,具有典型的社會文化烙印,主動吸收社會文化中有益指出,呈現兩種文化的適應性。
二、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在長期的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高職院校校園文,這是師生價值觀、行為準則和生活方式等集中體現;再企業領導長期倡導、全體員工積極認同、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經營特點、管理風格和傳統習慣的影響下形成的總體價值觀、信念、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構成了企業文化的精神內核。但是兩種文化分歧明顯,一是目標定位有差異。校園文化具有包容、典雅性、含蓄和滲透的特征。 校園文化核心是倡導寬松、民主、平等、自由、個性化的學術氛圍和文化環境,以兼收并蓄為目標,在寬松的環境中培養和塑造學生。企業文化具有實用、明晰、規范的文化特征,服從和執行是管理運營的保證。 通過激勵和凝聚員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的。二是兩者的績效評價以及管理方面有差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師生在校園生活、學習、交流等具體活動中自然形成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充分體現了師生的創造力、活力和激情,管理方式靈活,更加體現了人文關懷。企業文化是企業各類型管理者和員工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建立形成的,它以是制度文化的特征呈現, 具有標準化,規范化,嚴格化的特征。第三種文化無法相互替代。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受目標定位、表達形式、存在環境以及文化主體等方面的差異,無法替代,只能相互融合。
(一)校企文化差異制約了校企文化融合
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是由政府主辦,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決定了高職院校的運轉更接近于本科院校,高職校園文化經過長期的積淀與傳播,具有穩定性和廣泛性;企業則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為最終目的,企業文化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文化的內涵和方向,同時企業為了適應市場、打造品牌,一般是一個企業一種文化,具有適應性和唯一性。企業的趨利屬性與高職院校的學院派作風存在本質差異,導致學校教師和企業人員在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等方面很難相向而行,增加了校企文化融合的難度。
(二)就業導向偏差阻礙了校企文化融合
從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來看,目前將學生薪資水平、就業滿意度和專業對口率作為就業質量的主要評價指標,所推崇的學生高質量就業概念主要從學生和學校的角度出發,而企業所需要是能夠適應工作崗位并為企業創造效益的畢業生,為此,高職院校的就業導向人為地將學生就業質量與企業利益割裂開來,這種導向不利于學生今后職業生涯發展,無法切實滿足企業需求。高職院校就業目標與企業趨利導向的不相容,帶來一系列校企文化特性的不同,以及校企之間諸多理念的不相融之處。
(三)高職院校發展現狀限制了校企文化融合
在國家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并促進其高速發展的強力政策驅動下,大部分高職院校剛經歷了轉型升級,目前還處于內涵建設的加速發展期,百事待興,沒有過多精力通過打造文化品牌來凝練和宣傳辦學特色。目前,各高職院校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成效不一,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時常隨著學校崗位人員變化而變化,校企文化融合的理念不能一以貫之;同時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所涉及的面有限,沒辦法實現全覆蓋,深度和廣度不夠,為校企實現文化融合設置了障礙。
(四)高職院校文化理念弱化了校企文化融合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環境設計和標識應用等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一般均是由學校獨自進行,學校邀請企業參與的意識不夠,企業參與其中的主觀意愿也不強,校企文化融合理念與實際行動相脫離,學校師生和企業人
結束語: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的最高層次是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全面對接與深度融合。堅持德技結合、工學結合、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與企業生產實習相結合、生活在現實中、實行彈性學習時間和學分制管理、教育與培訓相結合、工學結合、在職培訓,企業文化進入校園,融入課堂才能實現校企合作深層次融合,實現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的傳承。
參考文獻:
[1]胡大明.職業學校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內涵聯系和區別探究[J].科學導報,2015,000(012):149-149.
[2]陳洪.淺談高職高專實踐教學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j]教育與職業,2006,(36).
[3]劉彩琴,劉慶華,路建彩.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0,(1):64~67.
[4]丁曉軍.談談職業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問題[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