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及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與發展,以及當今互聯網網絡信息科技水平及應用領域的不斷深入,在當下的教育及教學中,任課老師要更加注重通過互聯網的有效利用來實現對學生的教學引導。互聯網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與應用之下,諸多新的思想理念、教育模式及相關概念等都隨之而生。互聯網網絡的發展既有著其獨特的價值和優勢,又同時是一把雙刃劍,由于學生本身年齡階段的性格特點,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獵奇心理較重,面對互聯網的誘惑,極易對自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消極的影響。對此,教師要通過科學、正確的互聯網教學,使學生正確的看待和面對互聯網世界中良莠不齊的信息,使其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理性的思想和思維約束自身在互聯網中的行為。而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更加要正確認識及利用互聯網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在互聯網中積極有效的提升自我。本文則基當今“互聯網+”時代下對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學的認知和理解,對其相關的問題、概念及工作實施策略提出了相關的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
引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各種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開始大肆泛濫,并且快速傳播,各種言論和觀點充斥著網絡世界。大學生作為當代互聯網使用的主要群體,極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高校輔導員如何在此時代背景之下,實現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極易的積極引導,就成為了當今大學生教育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及研究任務。
一、“互聯網+”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勢
(一)有利于師生交流的增進以及資源共享的優化
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面談交流的形式為主的,這主要是受其工作開展模式和教學基礎設施條件所決定的。這種面談式的教育及教學方式,雖然可以使輔導員老師更加準確的把握和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動態,但是由于高校內學生的人數眾多,每個人所面臨的思想問題又千差萬別,輔導員老師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同時也極易出現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阻礙了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順利開展[1]。而互聯網網絡的有效利用,則可以幫助輔導員老師通過互聯網與學生之間進行聯絡和溝通,更加方便、快捷和及時的了解到學生的思想變化,進而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針對性,提升輔導員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同時有效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對時間和空間的需要限制。此外,借助互聯網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及溝通,相比于面對面的交流來講,更加有利于學生心理壓力的緩解,降低師生交流的障礙性,使學生能夠更加暢所欲言的表達自身的觀點。
QQ、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在當今社會已經被普遍化的運用了,極大的提高了人們日常的溝通和交流效率。因此,積極有效的運用互聯網網絡社交平臺及軟件,實現在“互聯網+”時代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與發展也是勢在必行的。輔導員對互聯網的有效利用,不僅僅可以提高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效率,同時也可以方便快捷的分享一些有價值的學習資料和教學信息給學生進行觀看和學習。
(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發展機遇
互聯網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使得信息傳播的途徑和形式變得更加的多樣和豐富了,同時,加之網絡世界的開發性、共享性和透明性,大量的知識信息傳播和充斥在互聯網網絡之中,從而使得各種思想、文化、意識等形態互相碰撞和融合,極大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因此,高校輔導員通過對“互聯網+”模式的有效利用,在幫助和培養學生對互聯網不良信息進行有效篩選和鑒別的同時,也可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教育的高效融合,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效率。通過“互聯網+”模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引入和應用,可以將線上溝通與線下教育進行高效的融合及聯動,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線上及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中,實現更加廣闊的溝通與交流。
二、“互聯網+”給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互聯網網絡信息技術在當今時代下實現了高度普及化的應用,從而將高校教育與社會之間通過網絡建立起了更密切的關聯,使高校內的學生在校內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網絡獲取和認知到社會上的各種新聞動態和輿論觀點。但是,由于此階段的學生思想變化及波動較大,極易受到社會不良思想及價值觀的影響和誘導,從而產生一些諸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喪文化、利己主義等不良價值觀,從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在互聯網網絡的世界之中,由于用戶身份的虛擬化等因素,使其自由性、開發性等都處于極高的狀態之中,學生可以自由沒有約束的在網絡世界中發表自己的言論,如若沒有正確的引導加以規勸,學生極易在網絡世界中迷失自我,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失敗[3]。
除此之外,由于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下,各種攜帶方便的移動電子網絡設備等也不斷普及,如手機、平板電腦、ipad等,學生極易對這些電子互聯網設備產生依賴性,甚至會出現成癮的現象和問題,從而長期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之中。但是對于大學生而言,現實生活中的學習、人際交往等才是其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大學生有極大一部分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將網絡世界當做了自己生活中的主要內容,與實際生活產生脫離。盡管當代互聯網及移動網絡設備的高度智能化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因此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喪失獨立思考和辨別十分的能力。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及路徑
(一)利用“互聯網+”平臺,有效增加及強化師生交流
通常情況下,很多學生在面對輔導員老師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緊張、羞于表達自己的現象,尤其是一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就更是如此。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網絡聊天平臺和軟件便應運而生,如如今使用普及率極高的騰訊QQ,QQ聊天軟件中設置和添加了一項“匿名聊天”的系統功能,對此,高校輔導員老師可以與學生通過匿名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學生能夠自由、無約束的表達自身的想法,使輔導員老師更加準確、全面的了解和捕捉到學生的不良情緒,從而進行有效的排解和疏通。在此過程中,輔導員老師與學生的情感與關系也能得到進一步的增進,使輔導員老師更加有效的幫助和培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網絡評論互動,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確立
在當今的互聯網網絡世界中,各種社交及通訊軟件被普遍性的運用,如微信、微博、抖音及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等,在大學生群體中廣受歡迎。但是,當今的網絡世界,信息傳播速度較快、信息量也十分巨大,難免出現一些不良視頻及信息,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消極影響[3]。對此,高校輔導員要針對一些在大學生群體中流傳或轉發的不良信息或視頻進行評論引導,使大學生正確認知這些信息背后的不良影響,積極向學生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思想政治觀念,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全面提升學生的個人道德修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結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的時代發展背景之下,充分利用和有效結合互聯網的教育優勢,積極創新及改革高校輔導員老師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繁榮工作模式,是一項極富挑戰和價值意義的研究課題,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道德素養引導等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春霓.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28+25.
[2]吳婷.“互聯網+”與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9(33):81.
[3]申濤.“互聯網+”視野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賾[J].呂梁學院學報,2019,9(0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