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冬娟
摘 要:近年來,我國快遞物流發展非常迅速,為電商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方便了人們購物消費。快遞企業是提供快遞物流服務的主體,近年來有關快遞行業薪酬的一些問題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本文就針對快遞企業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探討這些問題背后的具體原因,最后提出一些措施建議,希望可以給快遞企業的薪酬結構和管理優化帶來一些參考,為快遞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快遞企業;薪酬管理;物流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我國網上零售總額達到10.632 4萬億元,突破10萬億大關,比2018年上漲16.5%。網上零售的發展,帶動了快遞業蓬勃發展,2019年全年快遞包裹超過630億件,全國快遞員數量超過320萬人。快遞業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支柱產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緊密聯系。隨著快遞行業蓬勃發展,快遞員的工資問題也受到了廣泛關注,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引起了很大的網絡輿論。對此,本文就針對快遞企業的薪酬管理作出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把握其中的具體原因,并通過有效手段來更新薪酬體系結構,為快遞員提供更加合理的薪酬福利,使其可以取得符合勞動付出的報酬,讓快遞行業可以持續健康發展。
一、當前快遞企業薪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明顯的薪酬水平差異
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快遞企業在薪酬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有快遞人員和管理人員之間的薪酬差異,也有快遞人員彼此之間的薪酬差異。薪酬的差異會導致人員出現心理不平衡的問題,雖然只是一小部分人員可能出現心理不平衡問題,但反映到工作中,被曝光出來,將會引來社會對整個企業的口誅筆伐。比如,近年來新聞媒體上可以時常看到一些暴力篩揀快遞的新聞,其主要原因就是薪酬問題,薪酬不平衡,導致工作人員心中存在不滿情緒,在工作中表現出來,就是對工作不認真,敷衍了事,甚至帶著負面情緒。
(二)薪酬水平不符合市場情況
從經濟學原理的角度來講,一個行業的蓬勃發展,會帶動從業者的薪酬水平不斷提升。比如:近年來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等領域發展迅速,相關從業者的薪資水平就有了明顯提高。而快遞行業在近年來發展也非常迅速:2012年全年快遞包裹9億個左右,到2019年已經達到630億個,短短7年增長了70倍。然而,快遞員的薪酬水平并沒有明顯的增長,一些二三線城市快遞員的薪酬水平基本還停留在幾年前的水平。雖然快遞行業蓬勃發展,但快遞員的薪水并未有效增長,這就與市場實際情況不符。
(三)薪水方面的處罰措施過于嚴厲
快遞行業屬于服務行業,消費者對服務品質和態度有一定的要求。快遞企業為提高服務質量,便通過薪水方面的處罰措施來對快遞員進行約束。比如:派件延誤,會扣工資;被客戶投訴,也會扣工資。據筆者了解,國內主流快遞企業對投訴處罰的金額一般在幾百元左右,一些嚴重情況甚至可能處罰上千元,還可能暫停相關快遞員的工作。服務業在工作上出現問題,設置處罰機制是可以理解的,但動輒扣薪水,這顯然不合理,會直接影響到快遞員的工作情緒和收入。
(四)薪酬福利機制不健全
薪酬管理不僅要關注薪資發放,還需要注意到相應的薪酬福利,如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以及一些其他的福利。但從實際來看,目前很多快遞企業在薪酬管理上還處在初級階段,薪酬體系局限于“基本工資+基本社保”。即便一些快遞員的收入較高,企業依然按照最低標準購買社保,這顯然損害了快遞人員的一些福利權益。至于住房公積金,基本沒有為快遞員購買。此外,股權激勵、任職資歷等方面的對應福利措施也基本沒有,這就導致薪酬福利體系單一,無法發揮出理想作用。
二、快遞企業薪酬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針對目前快遞企業在薪酬管理方面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需要對其進行多角度的理解,明確其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原因。
(一)快遞員個人因素
快遞行業在工資計算方式上,核心主體是計件,也就是依據快遞員配送貨物的數量來計算工資,從本質來說,這屬于一種“多勞多得”的薪酬模式。在實際工作中,快遞員只要認真努力,那么其薪水還是可以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狀態。不過,從實際來講,并非所有快遞員都具有強烈的工作意識,部分快遞員在工作中較為隨意,并沒有制定具體的薪水目標,在工作中缺乏動力,這不僅降低了快遞配送的效率和服務質量,也會限制其自身薪水的提高,導致其成為低收入群體中的一員。
(二)市場環境因素
快遞員個人因素僅僅是一個很小的原因,并非影響快遞企業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從主要因素角度講,市場環境才是影響較大的因素。目前,快遞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在以往“郵政+四通一達”的體系下,其他新型快遞企業涌現,如以阿里巴巴和京東為首的電子平臺,正在考慮并推進自建快遞物流體系,這將會給市場帶來更深的沖擊。快遞市場原本就競爭激烈,企業之間一直在打價格戰,依靠降低價格競爭市場,那么必然會導致快遞企業利潤縮減,如此一來自然就會將一部分風險轉移到快遞員身上,進而從薪資水平上體現出來,這也是快遞員近年來薪水一直沒有顯著提升的根本原因。價格戰并非長久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良策,必須要規范市場,讓快遞行業恢復正常的價格水平,才能提升快遞員的薪資水平。
(三)企業管理因素
針對快遞企業的薪酬問題,除了快遞員和市場環境之外,企業自身的原因也不能忽視。從實際來講,部分快遞企業在薪酬管理上較為混亂,一些制度條款頻繁更改,導致快遞員的薪水不穩定。同時,一些快遞企業在薪酬體系上不夠完善,薪酬結構較為單一,尤其是福利機制不健全,這樣難以對快遞員形成激勵。此外,部分快遞企業的責任意識淡薄,沒有發揮出企業應承擔的責任精神,反而想盡辦法降低快遞員的薪資成本支出,這樣自然就會影響到薪酬管理的整體效果。
(四)政府監管因素
對于快遞行業的薪酬問題,還需要政府勞動部門參與管理,發揮監管作用,指導快遞企業對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整頓改正,比如:對快遞員按最低標準購買社保、高額的罰金等,這些都是應整改的地方。不過,目前一些地方勞動部門的監管缺乏主動性,常常是無投訴不監管,自然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三、快遞企業薪酬管理的措施建議
引起快遞企業薪酬問題的原因較為多樣,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需要對其形成認識,并且從具體的原因出發,對薪酬管理予以優化構建,使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加強快遞員個人教育
對于薪酬問題的解決,需要從快遞員個人教育方面切入。一方面,要對快遞員進行專業的快遞服務教育,要突出服務意識,提升快遞員在物流配送中的服務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導快遞員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激發快遞員的工作積極性,引導他們設定任務目標,不能在工作中過于隨意和松散。此外,還需要注重快遞員的心理建設,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其形成健康的工作心理。
(二)優化企業戰略規劃
從快遞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價格戰不能一直進行,因為其無法帶來積極的作用,反而會損傷和限制快遞行業的發展。因此,對快遞企業而言,其就需要優化自身戰略規劃,以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為目標,推動快遞物流配送的體系升級,并以此為基礎,走出價格戰的困境,提升快遞服務水平,擴大企業營收。只有企業營收增加,才能有更多資金用于改善快遞員薪酬福利待遇,解決目前存在的薪酬問題。
(三)優化薪酬結構體系
對快遞企業而言,其還需要關注薪酬結構體系的優化,要跳出目前單一化的薪酬結構,構建起更加高效的薪酬體系,比如:可以構建起“任務底薪+分段提成+績效獎金+福利”的綜合體系,為快遞員設置一定的基礎任務底薪,依據快遞企業的業務量,為快遞員設置基本的派件量任務和對應的底薪,在超出任務量以后,設置分段提成,如每多送500件,可以依照一定的比例逐步提高提成比例,讓快遞員送得越多賺得越多。另外,還需要設置績效考核和一些基本的福利,給快遞員全面的保障。
(四)落實政府監督管理
要想讓快遞企業的薪酬管理得到優化,還需要發揮出政府部門的監管作用,具體來說,勞動部門要主動積極地對快遞企業的薪酬情況進行監督,對快遞員進行實際調查,了解其薪酬狀況,對不足額購買社保、過高處罰薪水、缺少相應補貼等現象,要予以打擊和治理,確保快遞員的正當權益不受侵害。
四、結語
從目前快遞行業的發展來看,其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不過,快遞企業的薪酬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有關人員要形成正確的認識,通過合理的策略,優化快遞企業的薪酬結構和管理體系,還需要勞動部門發揮監督管理作用,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治理,從而為保證快遞企業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邵美琪.內蒙古快遞民營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3):129-132.
[2]楊俠.物流企業物流員崗位薪酬管理對策研究:以順豐快遞為例[J].經濟師,2017(3):234-235.
[3]李燕榮,李廣義.物流企業薪酬福利管理現狀及問題:基于北京市114家企業的調查[J].中國流通經濟,2013,27(5):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