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互聯網+”背景下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尤其在2015年李克強總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互聯網+”概念之后這一概念便深入人心。因此,筆者從“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分析,之后提出“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路。
【關鍵詞】 “互聯網+” 大學生 創新創業教育 機遇
挑戰
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進入到“互聯網+”時代,該時代的到來讓網絡融入到各行各業中。網絡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型技術并得到廣泛應用,提升了各領域創新力與生產力。從我國教育行業分析,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育的發展[1]。然而,“互聯網+”背景下給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帶來諸多機遇與挑戰,因此如何構建新的教育模式就是當前高校面臨的主要問題。
1.“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1.1機遇。首先,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新思路。互聯網時代下人們更容易了解與接受新事物的文化知識、新鮮的商業模式以及新鮮事物,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高校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引入了騰訊或阿里巴巴等成功案例給學生講解。同時,各種商業網絡平臺如微信、淘寶等出現給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高校可通過設置實踐課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其次,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廣闊平臺。現代市場經濟與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的影響面積越來越大,且多種電子商業模式逐步興起,如網絡電影、互聯網金融等。“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學生而言給其提供了更加穩定的平臺,且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得到更多實踐機會[2]。最后,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創業。就目前我國創業政策分析,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已經達成共識鼓勵大學生創業。從財政支出方面分析,國家加大創業方面的財政支持,無疑拓寬了大學生融資與投資渠道。國家的重視主要體現在三點:第一,加大資金支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多種方式給創新創業學生提供支持。第二,制定微小企業稅費優惠政策。第三,開展微型創新創業基地城市示范,降低創業者眾創空間成本,改進對微小企業的公共服務。
1.2挑戰。一方面,缺乏基本創業素質。當前背景下越來越多學生主動投身于自主創業,且熱情逐步高漲。由于近年來創業門檻降低,且受到社會輿論宣傳的影響,使得部分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畢業后盲目創業。此外,雖然大學生畢業后已經取得本科甚至更高學歷,也形成一定的文化素養,但是因為社會閱歷不足,缺乏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的情商素質,如人際交往、洞察力、責任感等,因此創業成功概率不高。另一方面,缺乏優秀團隊與核心技術。從大學生創業角度分析,其最大的優勢一共是擁有核心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然而目前學生創業主要以一些簡單的項目為主,如微商、網店、連鎖加盟店等,這些創業項目并沒有結合學生專業,因此并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且很容易被復制甚至取代。此外,大學生創業時并沒有團隊領軍人物,最終出現團隊解散、核心成員離開等問題。
2.“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路
2.1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應以生為本,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重點內容深化教育改革。首先,完善本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立全校上下聯動等長效的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培養人才的質量標準,健全學科專業調整機制,明確設備、場地、資金等,改革人才培養方式。其次,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3]。不斷完善創業通識教育課程,將專業課程教學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中,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加大力度改革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積極開展討論式、實踐式教學,逐步幫助學生掌握更加扎實的創業知識與專業知識,讓學生具備創業的基本素質。最后,培養教師創新創業能力,打造綜合素質較強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吸引校外資源,建立校內外相結合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創業導師庫,強化培養素質較高的現代型人才。
2.2建立網絡創業基地。互聯網時代信息流通速度極快,且具有平等交互、開放自由等優勢,用戶數量較大,且影響力極大。因此,在此背景下可挖掘教育資源建立虛擬創新創業教育基地,便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當前,京東、淘寶、微店等各大電商平臺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高校可以通過建立網絡創業基地,比如在京東、淘寶等各大平臺建立網絡創業基地,便于學生可以從中學習網絡創業知識。
2.3制定個性化人才培養方式。個性化教育與工業化精準流水線生產模式有一定的差異。當代青年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更追求的是個人價值[4]。高校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在教育中應結合學生迫切希望能實現個人價值這一需求開展教學活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制定以人為本的教育方案。“互聯網+”理念的實施給我國制造業轉型打了強心劑,因此高校結合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一定程度上為國家培養更多優質人才。
結束語
從學生角度分析,“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就像是一把雙刃劍,給學生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因此,高校應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彌補傳統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不足,構建新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明月.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探究[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19(10).
[2] 于文明.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 2018(12).
[3] 畢雪.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 商情, 2018, 000(045):145,147.
[4] 于文明.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 2018, 000(012):42.
指導老師:朱天鵬、齊英
作者簡介:江倩(2000年2月),女,苗族,湖南懷化。湖南文理學院外國學院英語18101班學生,本科在讀,湖南文理學院,湖南省常德市,415000)
此論文為202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聯合華泰證券“一個長江·野生動植物保護小額基金”項目:湖南文理護鳥營中華秋沙鴨宣教項目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