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志初 袁少冰
摘要:中職學生不良的數(shù)學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教師要用師愛去感化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注重過性評價。
關鍵詞:師愛;學生教育;數(shù)學學習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教育的直接傳播者和執(zhí)行者。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師愛”是進行教育的原動力。冰心老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愛便有了一切。”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特殊的感情,它不同于親子之情,兄弟之情,友人之情,它是多種愛的集合體。“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的奉獻。具有正確師愛的人,必須全身心地投入,用火熱的真情去感化學生,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有了這種無私的愛,其言必親切,其行必感人。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育中,師愛更是中職學校教師很重要的一種師德。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現(xiàn)這種崇高而深厚的師愛。
一、尊重學生,平等相待
古代教育家孔子曰:“有教無類”。意思是指,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對誰都要進行教育。教師要真正地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對數(shù)學學習有畏難情緒,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加上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數(shù)學學習成績不理想,因此在中考中成績不理想,沒有考上普通高中而迫于無奈進入到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習。這些學生并不是他們的智商有問題,他們進入中職學校后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不濃,學習自信心不足。許多中職學生對數(shù)學課程的學習存在嚴重的恐懼心理,再加上數(shù)學知識越來越抽象,邏輯性越來越強,與初中階段的聯(lián)系也很緊密,因此有的學生有一種“望數(shù)生畏”的感覺。這些學生每到上數(shù)學課時就沒有了自信心,懼怕老師的提問。對于數(shù)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在學習上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贊賞和表揚,而不是批評學生,更不能指責或嘲笑學生。如果學生做錯了或回答不了問題,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現(xiàn)代教育追求的目標。在課堂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教師不能憑自己的好惡感情,偏視、庇護一部分學生,而鄙視、冷淡另一部分學生。相反,應將更多的愛給予后進或處于困境中的學生,偏愛有缺陷的學生,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完全是平等的。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避免整堂課都是教師的一言堂現(xiàn)象。在教學中應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注重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因素,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分析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只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提高了,學生才能夠真正掌握學習內容。
二、關心學生,愛護學生
教師的天職是給學生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事業(yè)。不愛學生、不懂得如何施愛于學生的教師是不合格的教師。熱愛學生,是教師的一種寶貴的職業(yè)情感,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質;愛應該與教育同在。
師愛猶如春雨,不論滋潤什么樣性格的學生的心田,都會產生巨大的效應,使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產生向上的力量,進而自強進取。正因為如此,學生渴望愛的撫育,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追求。老師關心學生,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的愛,這是讓學生理解師愛的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
中職學生在初中甚至是在小學的時候就很少得到老師的關愛,有的學生得到家長給予的關愛也很少,而得到的更多是批評和指責。他們在學習上缺乏上進心,學習態(tài)度不明確,對今后的奮斗目標也不是明確。作為中職學校的老師更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從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方面去關心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及時表揚他們、鼓勵他們,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老師的愛。“親其師、信其道”這樣,學生對老師所要求的會自覺地、積極地做好。
三、嚴格要求,耐心教育
對學生的嚴與寬應建立于愛的這個基點上,只要出發(fā)點是愛學生、為學生好,就應該嚴時嚴,該寬時寬。嚴出于愛,愛屬于嚴。具有正確師愛的教師,應該是“嚴父”又是“慈母”。例如,有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為了糾正這種不良風氣,如果我們規(guī)定不完成作業(yè),就沒有平時成績,那么學生就可能會去抄作業(yè),這又會造成另一種更為嚴重不良行為。教師應該治標先治本,首先,要幫助學生找出學習上的困難,且找時間補上缺漏的知識,掃清學習中的障礙。這樣學生成績有了提高,興趣自然也就增強了,同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的自覺性也就增強了。
四、全面評價,促進發(fā)展
初中教學是應試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終結性評價,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jù),可以說中職學生是義務教育的淘汰者,很多中職業(yè)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和習慣就是在應試教育過程中形成的。這些學生到了中職學校以后,如果我們仍采用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依據(jù)的終結性的評價方式,必然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使本來學習自信心就不足的學生,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學生的成績就會更差。因此,對中職學生的評價,應把只注重終結性評價方式轉變?yōu)樽⒅剡^程性評價,應更多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良好表現(xiàn)和態(tài)度,對有進步的學生要適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并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jù)。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揮。
師愛是每個教師的財富,教師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除了要有無私的愛心和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外,還必須高度重視個人的修養(yǎng),端正教學思想,更新知識結構,確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觀,以高尚的人格、博大無私的愛去感化學生,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