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每個化學教師都知道實驗對化學教學的意義非同小可。因為成功的化學實驗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是幫助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基礎,引導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主動探索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營造“學中做,做中學”的課堂氛圍。下面我以《必修1》的教學內容為例,談談我的處理方法。
關鍵詞:化學教學;教學策略;化學實驗
一、讓學生真正理解實驗目的
如在做Na2O2與水、二氧化碳反應的演示實驗前,我提問:請同學們學習過氧化鈉化學性質后告訴我,我能否滴水點火,也能吹氣點火?水在平時是用來滅火的,為什么會點火呢?我們也知道,火可被吹滅,怎么吹氣點火?這樣學生就會產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實驗探究的興趣,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會自主認真研究Na2O2與水、二氧化碳反應要放出熱量、氧氣,還要尋找合適的方法:在哪點火?燒什么好?等學生思考了這些問題后,我再演示滴水點火、吹氣點火。此時課堂情景是全體同學眼光聚焦老師的演示實驗,觀察實驗后,對過氧化鈉性質深刻理解。在學習碳酸鈉、碳酸氫鈉化學性質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如何鑒別Na2CO3與NaHCO3?學生先找到三種方法:(1)加熱,看能否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2)將稀鹽酸分別慢慢滴入,看誰快速產生氣泡。(3)在Na2CO3與NaHCO3溶液中分別滴入BaCl2溶液。等學生提出實驗方案后,老師在學生“指導”下演示實驗,課堂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對氫氧化鋁兩性教學時,我提問:這有兩瓶無色溶液,是氫氧化鋁或氫氧化鎂溶液,如何鑒別?學生學習、思考后,指導我這樣操作:取一種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沉淀,再滴加過量氫氧化鈉溶液,白色沉淀消失,說明被取溶液是氫氧化鋁,另一種溶液是氫氧化鎂。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自主掌握了氫氧化鋁與強堿反應。有時候我什么也不問,只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然后說明實驗原理。如教學Fe2+與Fe3+的相互轉換,我直接演示:Fe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紅了;加入過量鐵粉,振蕩,紅色消失;又滴入氯水,上層紅了,振蕩,紅色消失。反復幾次,紅了又褪,褪了又紅。將鐵粉換成銅粉,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后,學生得出結論:Fe3+有氧化性,鐵、銅等金屬能將其還有成Fe2+,F(xiàn)e2+有還原性,氯水、硝酸能將其氧化成Fe3+。檢驗新制氯水的成分時,我給出了這樣的任務:往氯水中加入不同的試劑,氯水中參與反應的微粒不同。觀察實驗后請完善下表:(帶著目標,學生觀察、思考,并得出結論)
通過上述實驗教學實例,不難看出,我讓學生理解實驗目標的方法看似很多,要么提問,要么尋找方案,要么探索結論等,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都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實驗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質疑,收集資料,得出結論,解決問題。
二、注重實驗過程,更要注重實驗結果
如學習SO2的化學性質時,首先要知道如何獲取二氧化硫,讓學生理解用強酸制弱酸原理制二氧化硫比實驗操作更重要。因為只有理解實驗原理才能選擇合適的儀器、收集方法、尾氣處理等,這樣才能提升學科素養(yǎng)。然后完成操作:(1)SO2通入品紅溶液,褪色后,加熱。(2)SO2通入酸化的KMnO4溶液,褪色后,加熱。(3)將SO2通入滴了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后,加熱,再滴酚酞。(4)將SO2通入水中,滴入紫色石蕊。(5)將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6)假如將SO2通入H2S溶液中。觀察實驗后,分析每個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二氧化硫能使滴了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褪色、紫色石蕊變紅、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都體現(xiàn)了二氧化硫的酸性。但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體現(xiàn)二氧化硫的還原性,使品紅溶液褪色卻體現(xiàn)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些不同的“褪色”為什么體現(xiàn)了不同的化學性質。引導繼續(xù)探究,又要從原理尋找:堿能使無色酚酞變紅,于是SO2通入滴了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后,加熱,再滴酚酞,溶液保持無色,再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溶液變紅,這說明什么?堿在,酚酞紅,這也證明了此過程SO2體現(xiàn)酸性。SO2通入品紅溶液褪色后,加熱,紅色又恢復,為什么?再通入SO2品紅溶液又褪色,說明SO2在,品紅褪色,SO2逸出,品紅恢復紅色,SO2有漂白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得從價態(tài)去分析,再利用高錳酸鉀本身的顏色,很容易理解此過程體現(xiàn)SO2的還原性。同理,SO2通入H2S溶液中的現(xiàn)象也用價態(tài)分析,SO2通入H2S溶液中出現(xiàn)硫單質,SO2中硫元素化合價降低,此過程SO2體現(xiàn)其氧化性。到此,SO2的酸性、氧化性、還原性、漂白性已經探究完畢,但探究還不能停。將氯氣與二氧化硫混合通入有色溶液中漂白能力是否更強?該問題引導學生現(xiàn)學現(xiàn)用,會用二氧化硫的還原性解決該問題。
掌控好“實驗”是實現(xiàn)“學中做,做中學”的策略。
參考文獻:
陸華.淺論“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教學策略[J].科教文匯(9期):106-106.
陸華."淺論“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教學策略."科教文匯9期: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