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
摘 要:“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主張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英語閱讀》作為高校英語專業低年級骨干課程,具有“隱性思政”教育功能優勢;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用于本院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課堂教學,探索在該課程中推行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以此來改變目前閱讀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枯燥乏味的現狀。研究發現,融入思政因素的閱讀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閱讀技能技巧、提高閱讀效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擴展學生視野的同時,能幫助辨證地看待西方文化,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英語閱讀;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0. 引言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他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1] 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是“依托、借助于專業課、通識課而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或者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專業課、通識課的教育實踐活動”。[2] 115 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思想政治課程(比如初中的《道德與法制》、高中的《思想政治》、高校的《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為載體,班主任、輔導員、心理學教師等協同完成的。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專門的思政課程能系統的教授學生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在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具有顯性優勢,但理論的輸入難免枯燥。課程思政的提出旨在解決當前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教育“兩張皮”現象,利用“隱性思政”的優勢探索在專業課課堂內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質、政治覺悟和文化修養,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
1. 英語閱讀課程現狀
《英語閱讀》是高校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學生能從該門課程中接觸到大量反映西方文化思潮的英語讀物。從大學英語四、六級,專業英語四、八級考試來看,英語閱讀是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的,英語閱讀教學亦是英語專業教學的重頭戲。專業課教師總是會想盡各種辦法,采取各種閱讀教學手段、選擇各種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安排各種形式的閱讀步驟來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訓練,以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力。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由于民辦高校新生入口成績相對較低,英語底子相對薄弱,我院低年級英語閱讀課程的4位教師主要采取的教學模式是“自下而上”式,即教師先講解新詞及其用法,然后讓學生對材料進行閱讀、完成練習題之后再對文中重難點句子進行語法分析、翻譯,講解文中的語言點。此種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主體,雖然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也有互動,但主要是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由于課文中語法知識點眾多,教師經常覺得課時不足,不能提供給學生補充閱讀材料、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而學生則覺得課堂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實在提不起興趣來學習。同時,閱讀課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少關注英語國家的文化或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更不會主動地去干預、引導學生批判性地看待英語國家文化。
大學低年級學生一般十八、九歲,理想、信念與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過程中;而大學階段思想相自由,在這個重要的窗口期,學英語的大學生更易受到大量英語國家思想和文化的影響,這些文化和思想深刻影響著他們對道德的甑別、判斷與選擇;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引入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課堂上教師的正確引導,使他們能夠辨證地看待西方文化,免受或者少受西方不良風氣的影響,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鑒于此,筆者嘗試在課程思政相關理論的指導下,構建適合本院英語專業學生的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并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探索在該課程中推行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盡可能的改變當下閱讀教學現狀,在培養學生閱讀技能技巧、提高閱讀效率的同時,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 融入思政因素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人們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對教學客觀結構做出的主觀選擇。”[3]6 在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將傳統的英語閱讀課堂生詞講解部分布置為學生課外自學,課堂中只做適當檢測,從而節省時間用來“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教學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課前挖掘,課中融入,課后鞏固。三個階段互為促進,共同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愉快的學到知識,同時潛移默化的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
首先是課前挖掘。在進入單元學習之前,教師就單元內容分析,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因素,經過充分討論,確定文中能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點,以及如何將思政教育與這個點巧妙的切入、延伸和拓展,從而使整個課堂更具貼近性、互動性和共鳴性,最大限度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愛國主義自自然然的滲透到教學活動中,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其次是課中融入。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充分調動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活躍課堂氣氛、使思政教育有機的融入到課堂中去。課中融入可以分為大體分為三個環節:導入、討論以及反饋。導入環節,教師根據課前挖掘出的思政話題,設置適當的導入形式,引發學生對與文章相關的思政話題的深入思考。討論環節,教師就文章內容提供相關思政話題,設置討論支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引導學生開展思辯性討論。反饋環節,教師針對小組討論后形成的觀點進行梳理、總結和評價,引導并幫助學生形成較為系統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
最后是課后鞏固。教師布置課后任務,要求學生就文章與教師補充的思政內容再次結合進行反思和拓展,該步驟是實現思政內容內化和遷移的重要步驟。課后任務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比如寫作文談感想、角色扮演、辯論等,在設計課后任務時教師要注意融入思政因素,同時要注意任務的趣味性。
3. 英語閱讀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下面以《英語閱讀》課程低年級英語專業使用的教材《泛讀教程》(王守仁、趙文書、康文凱編)中Unit 3 The Movies為例,筆者嘗試結合課程思政,構建適合我院低年級英語專業學生的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課前挖掘。本課以電影為主題,課文主要分析了人們為什么喜歡恐怖電影,以及該從哪些角度來欣賞電影。電影一直是西方文化思想、意識形態滲透的一種重要方式。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以及宗教信仰等常常會通過電影表現出來,而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由于所學語種的關系,會更多的接觸到英語類電影,很容易形成西化的價值取向。因此,在該課的思政因素課前挖掘階段,筆者嘗試引入吳京主演的《戰狼2》,該片不僅有大規模的交戰場面、精彩的打斗動作、淡淡的君子相交之情、甜蜜的男女愛戀,還有保家衛國的英勇激昂之情;該電影的節奏感也相當強,上一秒鐘大家還在篝火旁跳舞歡笑,歌頌對生活的熱愛,下一秒突然炮火來襲,戰爭叛亂,到處都是病毒,殘忍與美共存著。《戰狼2》中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熱情為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契機;燃爆的劇情、緊湊的節奏、精彩的打斗場面也極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選擇《戰狼2》中極具視覺沖擊力、體現我國大國風范和魄力的鏡頭(比如冷鋒揮舞著五星紅旗、大家扔掉槍炮安全通過戰區的鏡頭)進行剪輯,以供課堂上使用。
課中融入。在處理、分析完課文內容后,教師進行思政內容的導入,設置問題:Who is your favorite Kung Fu movie star? Why do you like her or him so much? 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導入動作片演員吳京以及《戰狼2》,并播放課前選擇并剪輯的《戰狼2》電影片段,供學生觀看,使學生在觀影中感性的認識到只有日益強大的祖國才能保護我們,祖國才是我們最強大的依靠。在討論環節,教師繼續設置問題:Since only a powerful country can protect us, what can we do to make it more powerful? 通過對該問題的討論,既能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克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端,同時也讓學生從討論中明白,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學生,他們能為祖國做些什么,使學生領悟到信念、信仰的力量。反饋環節主要是教師根據學生討論后形成觀點的總結:牢記歷史使命,不斷豐富自己的綜合素養,愛國、愛黨、愛家,隨時準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課后鞏固。教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整的觀看《戰狼2》,并用文中所學選擇某一方面來欣賞該電影、結合生活實際談感想,思考自己如何才能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貢獻綿薄之力,從而使思政內容在學生實際生活中得到遷移應用。
4. 結語
筆者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融入思政因素的閱讀課堂教學能有效的將英語閱讀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二者互相促進,即融入思政教育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課堂教學不再那么枯燥,學生更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從而提高了教學有效性;反過來,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政內容,規避了思政課說教式思政教育的不足,提升了 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教育效果,能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參考文獻]
[1] 趙繼偉. “課程思政”:涵義、理念、問題與對策[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9(3):114-119.
[2] 陳曉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基金項目:本文是四川省民辦教育協會研究課題“民辦高校課堂教學模式、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創新研究--以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英語閱讀課程為例“(課題編號:MBXH2019YB6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四川 成都 61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