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從傳統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加強創新型人才與產業轉型升級之間的聯系。本文將對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以及有效解決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3-02
作者簡介:陳晨(1985-),女,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會計應用、高等教育管理。
技術創新是實現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保證,不僅有利于產業結構升級,而且有利于促進經濟不斷發展。為了實現技術創新,國家必須要重視對社會成員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
1 傳統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的融合現狀
1.1 人才培養理念方面
滿足社會人才需求是高職院校傳統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依據,在此傳統理念下,高職院校為社會不同領域培養出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但是在經濟水平不斷發展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如果高職院校仍秉承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必然是行不通的。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隨著國家對教育的不斷重視,各高校在擴招的同時畢業生的數量也得到了顯著的增加,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數量卻逐漸呈現出下降趨勢,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出現不平衡問題,在此形勢下,大量畢業生不得不陷入就業難的困境。其次,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理念落后,沒有結合當前社會時代發展背景以及學生的多樣化需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導致學生不能將所學理論知識有效運用于社會實踐中。最后,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地位,其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處于信息網絡和快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需要的是具備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而這種質量和數量都不達標的人才培養模式顯然是不同實現區域經濟產業結構升級的[1]。
1.2 人才培養方式方面
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普遍存在著各要素之間關系的構建沒有從創新型人才要求出發。在政府、行業和企業對創新型人才需求越來越急切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要與其建立有效的互動與合作關系。封閉式的人才培養目標方式不僅不利于為社會輸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而且容易降低人才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是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要重視的一點,但是在具體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宰,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此模式下雖然學生能夠輕松應對各種筆試,但是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卻差強人意。顯然,是不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
2 區域產業轉型融合下高職人才培養的具體策略
2.1 適應市場需要:變革傳統粗放型人才培養模式
2.1.1 開展市場需求調研分析,加強專業內涵建設
高職院校在加大人才培養規模、促進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還要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要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對產業結構調整、行業和崗位需求以及當前社會對復合型人才要求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調查和分析;其次,加強與政府、企業以及行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嚴格遵循前瞻性以及保險性原則的基礎上制定相關人才培養策略,不斷提高高職人才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從而滿足國家和社會對集生產、技術與管理為一體的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最后,為了真正實現滿足社會人才需要的人才目標,高職院校還可以請相關行業以及企業參與到專業建設中,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才能有效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1.2 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為導向改革創新傳統人才培養目標
在傳統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大部分集中在制造產業生產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上,隨著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管理理念的不斷深入,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也產生了顯著的變化,即越來越重視對高端制造業生產和高端服務業技術應用人才的需求。為實現這一目標,高職院校必須要以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為導向改革傳統教學理念,建構有利于提高職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推動區域產業化發展[2]。
2.2 著眼國際接軌:探尋人才培養模式的體制機制
2.2.1 借鑒西方發達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和先進理念
受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外的教育水平不僅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而且職業教育在長期不斷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要想實現區域產業經濟與職業人才的有效融合,我國高職院校必須要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西方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德國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2)美國的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育;(3)英國的模塊式技能培訓人才培養模式;(4)以英國為代表的“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
2.2.2 探尋國外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和優勢
盡管各個國家的人才培養模式產生于不同的時代背景,但是其先進的教學經驗和理念卻為我國職業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具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社會市場需求選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重視提高學生的崗位核心能力,采取社會參與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有效提高了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其次,在職業技術教育過程中,不僅重視對學生個人品質的培養,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未來更好地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再次,加強了與企業、行業之間的聯系,除了根據企業、行業特點設置課程內容外,還鼓勵企業主動參與職業教育教學過。最后,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學生提前去企業車間實現,其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有利于積累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創新培養模式: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的轉型升級
3.1 以就業為導向和超前理念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
在信息網絡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發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要想實現區域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高職院校必須準確把握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從而滿足國家和社會對高職技術專業人才的需要。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及時把握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脈搏,以就業為導向,邀請企業、行業優秀專家來校對當前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及人才需求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其次,人才培養規格必須要在專家指導和參與下進行,加強對職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職業專業人才與區域經濟的有效融合;最后,人才管理部門必須要從觀念上認識到產業升級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然后以職業群為基準,從而掌握人才培養的主動權。
3.2 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作為實現高職人才轉型升級的核心要素
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是當前國家和社會對職業技術專業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提高職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不僅是順應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任務,更是職業技術人才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失的關鍵因素,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高職院校必須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以符合社會職業道德要求以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另一方面要及時把握社會市場發展變化,有效改革傳統教學理念、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科學設計出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方案,從而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4]。
4 結語
高職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工業化、信息化和現代化輸送大量職業技術人才的重要任務,其有效開展既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區域產業化結構優化升級的根本保證。在國家和社會對復合式、創新型以及發展型職業技術人才越來越迫切的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必須要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從而推動高職教育與產業結構轉型的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楊琳,何邦財.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工匠精神”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5):105-106.
[2]毛青松.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思路的探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0):95.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he voca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must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factor-driven to innovation-driven, and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novative talent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and the effective solu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