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中國信用卡發卡量的增長,由信用卡所引發的風險也日益增加,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各商業銀行在追求發卡業務時應重點考慮和解決的問題為認真分析風險的成因以及采取相應的控制對策。
關鍵詞:信用卡風險;風險成因;控制對策
將信用卡作為載體,集消費和支付于一體,是一種非現金交易支付方式,具有簡單方便、便攜等優點。然而,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開放和金融體系改革的加速,信用卡行業面臨著全新的風險,例如法律制度匱乏、風險意識薄弱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日益加重。
一、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風險概述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主要分為以下三類風險: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貸款人由于各種原因未能按時償還貸款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持卡人的還款能力減弱,有可能不愿將錢還給銀行,從而有可能無法歸還銀行,或者不愿歸還銀行。
2.操作風險
一般而言,一旦信用卡業務開始運作,它的內部流程包括銷售、風險控制、運營和市場營銷等方面。操作風險屬于信用卡風險中的外部風險之一,是指員工違規操作的風險以及發卡機構的監管機制、制度體系、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管理控制不力而造成的不按流程執行等行為而產生的風險。如對政策的錯誤理解進而判斷錯誤,銀行員工道德缺失,不按規定進行資信審查,對資信較差的人員發放信用卡以及設定不恰當的信用額度,銀行信息系統故障等軟硬件問題導致的信用卡交易失敗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3.欺詐風險
信用卡欺詐是指故意使用偽造、作廢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騙取財物,或用本人信用卡進行惡意透支的行為。從主觀上看,信用卡欺詐行為直接作用的對象有4種,即現金貨幣、商品貨幣、商戶勞務和信用卡本身。信用卡欺詐行為最明顯的一個特點便是其欺詐中介為“信用卡”本身,也就是說,信用卡欺詐行為都是通過利用“信用卡”這一媒介物而實施的。這里的“信用卡”即包括真卡(如在真卡被遺失或被竊后,行為人冒充持卡人而去實施騙取財物的行為,是使用真卡欺詐行為的范圍),也包括偽卡、“黑卡”等。無論是真卡,偽卡或“黑卡”在信用卡欺詐違法犯罪活動中都成了不法分子實施欺詐行為的工具之一,都充當了違法犯罪活動手段。
二、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風險成因分析
1、信用風險管理環境有待改善
近年來,中國幾個行業發布了打擊信用卡不良行為的通知。試圖通過部分操作有效控制信用卡發行風險,如健全賬戶體系,規范發卡。隨著多個規約的出臺,促進了信用卡交易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其中包括:信用制度不完善,難以改變居民對信用卡的信用意識等。
2、宏觀經濟因素
系統性風險的重要來源為經濟周期對信用卡交易的影響。隨著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不斷增加,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在某種程度上對信用卡業務的增長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表現為:環境惡化以及信用卡業務信用風險呈現上升趨勢。
三、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風險防范對策
1、提高應對系統性風險的能力
提高對系統性風險的認識,建立符合商業銀行自身特點的風險控制機制,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或客戶違約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商業銀行風險控制部門應加強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地區經濟發展、銀行業務水平等方面的研究和認識,及時反饋市場或行業變化的信息。同時,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構建信息體系、完善客戶畫像,并通過適時關注客戶信用狀況,實時跟進客戶用卡行為,構建評分體系,對有風險的客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風險進一步擴大。
2、加強法制與預警體系建設
控制信用卡風險,首先要從完善法律保護入手。目前,中國要結合現代金融以及信貸業務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識別標準、風險控制以及信用卡風險的概念等方面進一步進行詳細的規定。強化對系統性風險的認識,建立一套符合商業銀行自身特點的風險管理機制,運用金融科技力量,充分運用大數據,豐富數據模型,構建并不斷完善預警機制與體系,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或因客戶違約而引發的風險。
3、建立差異化的風險管理模式
應重視全流程風險閉環管理,結合國家和地區經濟形勢,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產品的客戶采取差異化的風險管理模式。貸前環節應做好真實性調查、面談面訪,把控客戶及申報材料、用途的真實性;貸中環節,在客戶審批方面,應做好信息核實,選擇償債能力較強的客戶;對不符合條件的客戶,應適當提高準入門檻,采取規避風險措施,以降低風險;貸后環節,對于不同用卡習慣、用卡行為、信用狀況、用卡需求的客戶,差異化動態調整與管控信用卡固定額度,減少風險敞口;此外,商業銀行在推行風險控制措施時,應依托商業銀行及分支機構現有力量,在準確把握市場動態的前提下,探索適合自身的風險控制措施,一行一策、一客戶一策,盡量減少損失。
四、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創新應用
2019年我國銀行業信用卡發卡量達到7.46億張,與2018年相比增長8.7%,但隨著整體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信用卡發卡量增速出現下滑,與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就人均持卡數量而言,到2019年,中國人均持卡數量僅為0.53張,比2018年增加了8.3%,但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各大商業銀行近年來綜合運用了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提升了科技賦能企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商業銀行應該順應金融科技帶來的轉型趨勢,直面這些挑戰,因為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機遇,期待在科技、互聯網和細分消費領域的影響下,信用卡業務會煥發全新的光彩。
五、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商業銀行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開展營銷活動時紛紛采取各種手段,也造成了不符合要求的違規經營現象橫行,銀行發卡不良比率迅速上升,信用卡風險警報早已響起,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合理看待我國商業銀行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問題找出信用卡風險的類型和成因,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對策,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季成.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態勢——基于2015年上市商業銀行年報的研究[J].中國信用卡,2016(7).
[2]袁笑冬.信用卡風險的主要特性與成因分析[J].中國信用卡,2006(08X):43-46.
[3]劉曉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機制研究[J].金融研究,2006(7):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