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關鍵詞:新媒體;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環境;時效性
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精神源泉,是全民族凝心聚力共同奮斗的鮮明旗幟;同時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大學生是國家發展未來動力,其愛國主義情懷的熏陶對全民族凝聚力的培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信息化網絡技術、新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視頻、微博等一些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產生,對愛國主義思想的宣傳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對新媒體具有天然的喜愛,這就要求新媒體在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宣傳內容的甄別。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具有無屏障性、虛擬性和不易控制等特點,加上社會上存在的各種魚龍混雜的糟粕理念,這都為新媒體環境下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帶來新的困境。只有清醒的認識到、思考現階段愛國追思想傳播的存在的現有困境,才能真正的把握其傳播的效果,使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在新媒體環境下與時俱進。
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在借助新媒體的傳播,特別是抖音、快手等平臺的短視頻,是當下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的主流方式。新媒體的愛國主義的思想傳播具有傳播速度快、社會影響力廣等方面的特點。愛國主義思想在借助新媒體傳播過程中已經呈現出“雙面性”的現實狀況。
1.1 新媒體環境下愛國主義教育取得的成果
隨著國際對高校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社會各界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上做了諸多的探索和嘗試,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方面,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新媒體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的時代楷模或某些感人事跡,他們的英雄感人事跡通過新媒體的傳播,可以再極短的時間在社會上產生極大的影響力,特別是對當代大學生的心靈震撼,使愛國主義情懷深入每一個大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另一方面新媒體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創新教育形式,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從傳統的課堂才贏“灌輸”式的理論知識的影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而采用新媒體的可以全方位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微博、新聞客戶端、微課、慕課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熏陶,提升實際的教育實效。
1.2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困境
新媒體環境下當代大學生在互聯網中會接收到大量的信息資源,但這些信息系資源相較于傳統媒體受到的限制有限,其中會包括一些不專業、不真實、甚至是偏激、片年扭曲的觀點,這些觀點都會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造成不能的影響。首先,西方過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思想滲透,西方發達國家利用新媒體技術宣傳與我國不一致的文化、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這些信息的滲透戶在不知不覺中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妨礙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其次,新媒體環境下愛國主義的教育環境更加復雜,傳統的得愛國主義情懷教育主要是在學校課堂和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完成的,受教育的環境相對比較單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把控;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接觸到一些的社會思潮和不良的危害青年學生的言論觀點,通過新媒體在大學生當中傳播,會對部分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的培養出現新的問題。
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就必須創新愛國主義想傳播的方式,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提高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性和時效性。
2.1 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的時代性
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必須結合當代中國的國情,與中國的發展實際相適應,與時俱進,才能彰顯當代愛國主義精神的生命力。特別是信息化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要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傳播方式的創新發展,傳播的內容要與有時代性、傳播的方式要符合社會的潮流,這樣才能體現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的時代性。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要全方位、全時段的進行,讓他們沐浴下愛國主義教育的“光輝之下”,這就需要借助各種新媒體的技術優勢,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性。在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愛國主義思想宣傳的過程中,首先要積極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具體實踐,增強大學愛國主義宣傳的歷史實踐性;其次在從宣傳愛國主義思想的過程中要對傳統文化“去蕪存菁”,積極利用新媒體傳播優秀的的中華傳統文化,洗滌大學生的心靈,提高大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宣傳的目標性。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傳播,是應對愛國主義教育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應對全球化多元文化沖突要求,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從而體現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的時代性。
2.2 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的時效性
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宣傳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把握當前社會發展的新熱點,創新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的新形式。采用新媒體技術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思想得傳播,可以避免傳統愛國主思想教育的弊端,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滲透力和時效性。傳統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主要采用課堂灌輸式的教室式教育,這種教育方法相對來說教育的內容滯后、形式單調、方法刻板、教學效果不佳等諸多的弊端;而采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可以增強教學內容的時效性、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和教學手段的豐富,全方位的改革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構建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全程式教育新模式,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和傳播的時效性。構建新媒體環境下愛國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全程式教育新模式,要根據當今社會的發展熱點,增加信息的搜集量,創新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同時,要積極借用先到花的各種網絡平臺,開設課下第二課堂,提高大學生學習的下過;還要積極通過各種新媒體媒介,如學習強國APP、媒體客戶端、短視頻等方式對大學生記性實時性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從而增強愛國主義思想傳播的時效性。
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愛國主義情懷教育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并結合當代大學生自身的接受特點,運用新媒體媒介手段加強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激發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目標。
3.1 整合新媒體資源,擴展學習空間
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的更好實現,就要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全程式的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耳濡目染式的實際學習。這就需要全社會對新媒體愛國主義資源進行整合,提高大學生課下的愛國主義情懷的教育效果,充分發揮新媒體愛國主義教育豐富性功能。高校要充分利用專門的正是網站、學習強國APP、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短視頻等途徑,及時的更新各類新媒體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擴充大學生的學習空間。在內容的更新過程中要貼合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實際需要,吸引積極其參與其中,提高大學生參與愛國主義教育的主動性,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宣傳的時效性。同時,高校要重點對學校官方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和抖音短視頻等官方愛國主義思想傳播平臺的普及力度,使其能深入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拓寬愛國主義教育的渠道。高校輔導員、思政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需求,及時的調整學生的教育方式和內容,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柔性融入;同時要采用各種措施和方法提高愛國主義平臺——學習強國APP的實際使用效率,積極的督促學生學習學習強國內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要注意對各種新媒體愛國主義平臺內容的凈化,特別是信息的篩選和網路的監督,保證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積極向上。利用新媒體提升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幫助大學生逐步養成獨立判斷的能力。
3.2提升教師新媒體素養,提高教學質量
在信息化社會高速發展的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實用信息化技術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能力,特別是采用各種新媒體手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完善滋生的理論知識體系,也要積極的轉變教育理念,積極地發揮新媒體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這就需要打破傳統“灌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根據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發揮各種新媒體平臺優勢,提升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學質量。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的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積極地學習心得教學方式和方法,特別是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將其納入到日常的愛國主義教育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升自身利用新媒體技術的教學能力。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緊跟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高校就要為其提供穩定的技術培訓保障,采用不同形式的培訓、學習、交流不斷提高新媒體運用的能力。
3.3提升學生新媒體素養,提高學習效果
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的養成及提升主要是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要發揮學校和社會的作用,提升大學生自身的辨識能力、自控制能力。大學生新媒體素養的養成和提升,要求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到學校、社會開展的各種形式的新媒體辨識能力提升的培訓、交流活動中來,這不僅能提升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還可以在培訓、交流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辨別能力,自覺提升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質量。同時學校還要充分發揮學生課下“第二課堂”的學習效果,通過講座、宣傳片等方式普及各類新媒體平臺的使用方式,使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合理有效的使用新媒體。
參考文獻
[1]胡繼紅,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 挑戰及應對策略[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2]胡繼紅.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創新研究[D].華中師 范大學,2012.
[3]劉 穎.高校網絡輿情環境下的愛國主義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3(35).
[4]劉韻清.論新媒體條件下高校思政課的愛國主義教育創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30(08).
[5]吳佳偉.論新媒體條件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愛國主義教育創新[J].讀天下,2017(04).
[6]劉熠.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創新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7(05).
[7]陳慧嫻,李濤,單仁亮.導師制在培養應用型本科生中的問題與對策[J].高教學刊,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