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查找有關中醫“治未病”理論在不同體質妊娠婦女心理護理工作中的學術研究結果,探討關注孕產婦心理健康狀況及運用中醫“治未病”理論改善妊娠期婦女心理狀況的必要性。
[關鍵詞]中醫治未病;體質;情志;妊娠期;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1860-01
妊娠期通常是從末次月經的第一日算起至胎兒及胎盤全部娩出的時期,約為40周。這段時期產婦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導致分娩終止或失敗,除客觀環境及疾病因素外,影響最終分娩結局的還包括產婦自身焦慮抑郁等心理因素。中醫認為,情志的病不可以用藥來治愈。針對情志病,中醫基本上采取了情志生克法[]。
有相關的研究表明:心理護理能縮短患者的產程,顯著減少并發癥的出現[2]。因此,醫護人員運用中醫辯證論治判定孕產婦體質及情志狀況,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調節,來減輕產婦分娩痛苦,確保母嬰健康。
1.中醫治未病在妊娠病領域的發展優勢
將中醫治未病思想運用于妊娠病防治中,其思想有據可溯。王希浩[3]探討妊娠病中醫治未病思想發展源流時發現,治未病思想理論蘊釀于東漢末年《傷寒雜病論》,產生于隋《諸病源候論》,發展于后世。中醫治未病理論中“未病先防”思想尤適用于預防婦女妊娠病,《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中記載“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后百病悉主之。..”由此,婦女妊娠時服用當歸散可利于分娩、減少新生兒疾病,及產后病癥??梢姡嗅t治未病思想作為預防醫學對妊娠病有其獨特見解,能夠為產婦及胎兒的健康提供有效意見。
2.中醫治未病在辯證孕產婦不同體質情志方面的應用
2.1中醫治未病對孕產婦體質辨證論治
中醫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4]。隨著體質辯證理論的提出,產婦的體質辯證也就應運而生[5]。張新燕等[6探討中醫體質評價結合健康宣教對孕婦孕期保健的影響時發現運用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根據孕婦的體質給予不同的飲食指導、生活方式干預能減少妊娠合并癥,提高圍產兒出生質量。因此,運用中醫“治未病”理念改善孕產婦偏頗體質促進產婦產后的健康恢復有良好作用。
2.2中醫治未病對孕產婦情志辯證分析
情志是指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五志(喜、怒尤、思、恐),它是人體對客觀外界事物和現象所作的情感反應,屬于人體正常的精神活動7]?!鹅`樞·五音五味》中記載“婦人之生,有余于氣,不足于血,以其數脫血也。”可見“婦女以血為本”,中醫所說肝主藏血,有“婦女肝為先天”之說,肝臟有調節人的情緒、情志作用,肝氣郁結易導致氣機失調、情緒失控,嚴重時會影響健康發生疾病?!陡登嘀髋啤しN子》中記載“婦人有懷抱素惡不能生子者,人以為天心厭之也,誰知是肝氣郁結乎?”可見,孕產婦在孕期因情志不暢可能會導致胎兒不成。秦曉明[8]在對遼寧省480例孕婦心理因素調查研究時發現,32.6%處于產前焦慮狀態,24.8%存在產前抑郁狀態,而孕產婦產前伴有焦慮、抑郁及缺乏社會支持是影響產后抑郁癥的危險因素。由于醫護人員、產婦及其家屬的忽視,及未及時干預,最終會導致產后PPD的出現。
2.3中醫辨證論治對偏頗體質孕產婦的護理干預措施
陰虛質患者多性情急躁,活潑外向。易患虛勞、不寐等病。在飲食護理上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如瘦豬肉、綠豆、冬瓜等,忌性溫燥烈之品,如辣椒、羊肉、韭菜、葵花籽等。情志護理上,囑其情緒要克制,多聽曲調舒緩、輕柔的音樂,可適當進行中小強度運動,如游泳,運動時要及時補充水分。此類孕婦性情多緊張焦躁,護士可向其解釋孕期情緒波動大對胎兒生長發育的影響,配合其進行心理調節。
痰濕質患者多性格溫和、穩重,多善于忍耐。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在飲食護理上以清淡為主,如如三文魚、冬瓜、芹菜、豆腐等。情志護理上需保持心境平和。此類孕婦易發生妊娠期并發癥,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護士重點關注其生命體征變化,按時產檢,根據自身情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鍛煉。
血瘀質患者多易煩,健忘。牙齦易出血,易患痛證、血證,不耐受寒邪。飲食護理上宜攝入活血解郁類食物,如香菇、山楂、玫瑰花等,少食肥肉等滋膩之品。情志護理上應保持心情愉快,可適當的按摩促進脈絡血液運行。宜進行活血促氣類體育運動,如散步、舞蹈等。此類孕婦易出現焦慮情緒,護上應為其營造安靜舒適的病室環境,護理治療應集中進行,避免打擾其休息。氣郁質患者多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易患臟躁、郁證等。飲食護理上多食黃花菜、海帶、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氣、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情志護理上應鼓勵患者多與家人、朋友交流心理感受,宣泄情緒。此類孕婦易患有抑郁癥,林海雄等[13]整理文獻時發現,中醫五音中角音條暢平和、親切爽朗具有緩解抑郁癥的作用。護士應認真傾聽患者心理感受、避免令其獨處一室,耐心安慰患者,為其講解保胎教程,消除內心顧慮,此期間家人的支持同樣至關重要。
3.中醫治未病“情志養生”干預孕產婦心理健康發展的效果
保證人體身心健康和維護人體
正常的生命活動的重要前提,同時也在“治未病”思想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9]。陳敏蓮等[10]在研究孕產婦心理護理效果時發現給予產婦情志護理能夠改善孕產婦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情志護理還能明顯改善孕產婦妊娠結局,非病理性剖宮產率、新生兒室息率、產后出血率,明顯低于常規心理護理的39.34%、11.48%、14.75%,母乳喂養率86.8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93%。護士在臨床中應用中醫情志護理方法能夠有效緩解孕產婦產前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不僅有助于產婦順利分娩減輕痛苦,而且能夠提高母乳喂養率,促進胎兒生長發育。
4.結語
近年來,國家對中醫藥行業的重視使中醫“治未病”理論學科得到大力發展。另外,為更好地堅持計劃生育國家政策,統籌規劃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配置,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人民健康水平,醫護人員在進行醫療服務過程中,將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相結合,特別是從事臨床護理的護:七通過學習中醫護理理論,運用于妊娠期不同體質狀況產婦的日常心理護理中,可有效改善產婦產前抑郁等負面情緒,提高分娩成功率及胎兒成活率,亦能促進護患關系和諧。因此,應用中醫“治未病”理論改善不同體質妊娠期婦女心理狀況切實可行。
[參考文獻]
[1]《圖說天下.國學書院系列》編委會.黃帝內經[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張佑清.初產婦分娩期心理護理對產程的影響[J].現代醫2013.v.13;No.128,116-117.
[3]王希浩.妊娠病之中醫治未病思想源流初探[J]中華醫史雜志1998,16-18.
[4]ZYYXH/T157-2009,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S].北京:中華中醫藥學會,2009.
[5]莊愛文李榮群張薏等中醫體質辯識在孕產婦中的應用即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7(4);782-783.
[6]張新燕盧瓊芳,丘馳中醫體質評價結合健康宣教對孕婦孕期保健的影響[J].當代護出(下旬刊),2020,.v.27,74-76
[7]滕晶,齊向華.中醫情志致病學說淺談D.中醫藥臨床雜志2007,99-100.
[8]張華.中醫體質理論在孕期保健中的應用[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3):105-106.
[9]秦曉明.產后抑郁癥的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6.
[10]李小妹心理,理(續二).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3):235-239.[基金項目]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2018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中醫治未病理論在妊娠期婦女心理護理中的應用研究——以南寧市為例”(編號:201813643036)
[作者簡介]李祎鑫(1997.2-),女,漢族,陜西人,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