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
摘要:政府采購工作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方面的一項關鍵內容。行政事業單位是否具備標準化的政府采購活動,不僅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采購經費的預算約束力有較大影響,而且對政府財政預算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率產生巨大影響,良好、規范的政府采購活動可以有效防范腐敗與貪污浪費現象,屬于政府宏觀調控的關鍵內容。本文就當下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的現狀進行分析,闡述現階段政府采購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政府采購活動提出了淺顯的改善建議。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現狀;完善策略
引言
政府采購活動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常規管理的一項關鍵的基礎性工作,通過強化政府采購控制,能夠不斷提高采購效能,管理采購費用,提升采購工作的標準性,保證政府采購資金的充分使用,并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常規活動的順利進行。伴隨國家政府采購方針的不斷完善和健全,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活動逐漸增加、范圍持續拓展,要求不斷提高。新時期強化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管理,控制無預算、無計劃采購就顯得特別關鍵,因為政府采購包含許多環節,且影響要素很多,要求全面考慮各種因素,進一步發揮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優勢。
一、政府采購的作用
(一)節省采購經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政府屬于世界上最強的買家,國際信息顯示,一般政府采購規模通常占據當年GDP的10%左右。以招標模式組織統一性的政府采購活動,不僅能夠吸引生產廠家直接參加投標,削減中間商的獲利過程,減少采購費用,而且,因為政府采購規模較大,形成買方市場,能依靠供應廠家之間的激烈競爭,讓廠商和銷售商減少產品成本與投標計價,進而減少采購費用。而經費預算與支出管理的規范讓采購的事前、事中監管得以強化,提升采購資金的應用效益。
(二)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方針,完善市場經濟秩序
一方面,基于政府購貨量的擴張與收縮,拉動國民經濟增長,落實國家在經濟數量產業框架調控力層面的意圖。另一方面,利用《政府采購法》來保護我國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經營,克服地方封鎖,落實綠色環保。最后,政府是市場較大的顧客,在采購環節公開、完善、透明,落實優勝劣汰體系,對創建公平競爭的市場局勢起到關鍵的示范與促進意義。此外,還能夠起到防腐倡廉,防止利用權力尋租和利益輸送等作用。
二、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過程常見的問題
(一)缺少科學的采購預算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的政府采購活動要遵循預算編制、方案設計、采購執行等操作流程及原則,實現采購活動終極目標。但當前,國內行政事業單位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通常只重視單位財務收支的年度預算編制,忽略了政府采購活動的項目預算編制。因為政府采購活動項目預算編制缺失,造成行政事業單位實施采購活動時缺少計劃性與目的性,而存在明顯的主觀性與隨意性。在政府采購過程缺少項目預算管理時,行政事業單位開展無計劃的物資購置,任意向管理層申請經費追加,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計劃持續調整。比如,在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出現變化時,按照人員的多少隨意增加和降低采購總數,通常是按照單位現有經費的多少確定采購方案,往往時間進度不到半年就支出了全年的預算,而原計劃下半年支出被迫縮減,財政(財務)預算的剛性得不到保證。
(二)政府采購信息不公開、不透明
財政部令第19號《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政府采購信息公告應當遵循信息發布及時,內容規范統一、渠道相對集中,便于獲得查找的原則”,以提高政府采購活動的透明度,促進公平競爭。但當前我國還有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采購信息的公開上做文章,降低政府采購公開性與透明性。比如,在采購公告發布前向有意向的供應商透露相關信息內容,為其提供關鍵參數資料,從而影響政府采購的公平、公正。部分采購單位不按規定在指定系統發布政府采購信息,而是在很小的特定范圍內披露,造成供應商無法及時獲得完整、有效的采購信息,使政府信息得不到完全公開。這些不規范的政府采購活動容易滋生權力尋租、腐敗、暗箱操作等違法違規現象,影響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政府采購活動的公信力。
(三)代理機構越權代理和無權代理
1.越權代理
代理機構為采購人代理政府采購業務,必須在采購人的授權范圍內進行。部分代理機構在開展政府采購代理業務過程中,為自身利益考慮,未按照雙方所簽訂的代理合同約定,超越采購人的授權范圍,擅自做出改變采購方式、提高或降低標準、在采購過程中私下與投標人協商談判、確定中標供應商等違法違規行為,嚴重侵害采購人的根本權益。
2.無權代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十八條規定,采購人采購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即所有集中采購目錄內的政府采購項目,應當由政府設立的集中采購代理機構進行法定代理。但部分社會代理機構為招攬業務,慫恿采購人通過變更采購項目名稱的方式,將集中采購目錄內項目變更為目錄外項目,逃避監管部門的監管,違規代理,從而獲得相關經濟利益。
(四)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的異地代理風險
根據政府采購放、管、服的改革要求,財政部出臺了《政府代理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放寬了政府采購代理機構準入門檻,降低了代理機構設立的要求,同時也增加了政府采購監管部門的監管難度。
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經工商注冊登記后,只要在中國政府采購網注冊地的省級分網填報相關信息,即可向全國任何地區的財政部門申請開通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相關操作權限,從業地財政部門不得要求其重復提交登記材料,不得強制要求其在從業地設立分支機構。該辦法出臺后,社會上成立了一些只會公關招攬業務,專業水平和能力欠缺的政府采購代理機構。這些代理機構只在注冊地有機構和營業場所,其業務招攬公關營銷能力極強,但沒有熟悉政府采購業務的專業人員,不懂得招標文件的編制,不熟悉開、評標業務的流程。這些代理機構在全國范圍大肆招攬業務,然后再違規私下委托給當地有機構的代理機構運作,或者臨時聘請人員操作業務,從中賺取代理費差價。這種現象的出現,增加了采購人的法律和經濟風險,政府采購效果難以得到保證,合法權益容易受到損害。而這種異地機構代理的行為也增加了政府采購監管部門調查、取證的監管難度,政府采購的秩序容易被擾亂。
三、行政事業單位優化政府采購活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政府采購預算控制
行政事業單位應注重采購活動的預算編制控制,把政府采購預算融入政府預算控制機制中[1]。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政府采購預算開展采購活動,嚴禁無預算組織采購活動和超預算采購。采購活動要落實先有預算、再編計劃、而后實施的流程。各單位的采購活動必須在財政批復采購預算后才可實施,且必須嚴格按批復的預算執行。在執行過程,如非特殊情況,不予追加或調整,以增強政府采購預算的剛性。
(二)規范政府采購信息公告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發布政府采購信息必須遵守公開、透明等原則。政府采購信息必須按要求在財政監管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開,便于供應商及時查詢與獲取相關內容。在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發布前,要做到信息資料的保密,防止重要內容提前泄露,而影響政府采購的公平、公正。
(三)加強采購活動的監管
采購單位應當強化政府采購的主體責任,科學、合理地確定采購需求,依法規定供應商資格條件,嚴格審核并確認相關采購文件,選派人員參與項目評審,嚴格監督開標流程,依法確定中標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等。
政府采購監管部門應當依法依規制定政府采購工作規則,依法監督采購人的采購行為和代理機構的代理行為,不定期參與政府采購開標現場的監標活動,每年按照“兩隨機一公開”的原則對代理機構和采購單位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活動。對異地代理機構的代理行為要引起特別的關注,確保政府采購活動正常開展,有效規避監管風險。
其次,行政事業單位還要注重社會監督,建立健全采購活動的舉報機制,從外界強化采購活動的監督機制,并提高政府采購活動的數據透明度,對出現不公平招標的業務進行調查,使政府采購起到最大化效用,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及社會公信力。
(四)加強履約驗收控制
采購方要突破“重招標,輕驗收”等思想,意識到政府采購履約驗收是法定不可或缺的,是政府采購項目最后一個關鍵環節,是確保采購質量、組織績效評估、形成閉環控制的關鍵環節。首先,應選擇責任心強、能遵循原則、業務水平高的人員來組成采購驗收小組,小組人員還要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如相關人員回避機制等。若采購單位自身力量不足,可以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或邀請其他參加投標的供應商參與采購項目的驗收。其次,規范驗收流程,驗收小組應當嚴格對照招標文件和采購合同所約定的要求來檢查供應商的履約情況。檢查物資外觀包裝狀況與各種證明文件,避免以舊換新。檢查物資數量、尺寸型號、科技參數以及安全標準,避免被下降低配以次充好,交貨后后期服務問題也應執行到位[4]。驗收小組成員應當客觀公正的出具項目驗收報告,并簽字確認。采購人根據驗收小組的驗收意見和采購合同的約定支付采購款。若驗收不合格,采購人應當要求供應商及時改正,在重新驗收合格前拒絕支付相關款項。驗收結論還要及時公布,接受監督。
(五)提升采購者專業知識及整體素養
基于采購工作者的現狀,政府采購管理部門應當強化對基層單位采購者采購法律法規的培訓。對采購實務處理能力和采購環節存在的不足,組織多層次、多途徑、大范圍的業務訓練,拓展其知識結構,提升勝任水平,逐漸制定政府采購者資格認證機制,持證上崗[5]。采購者本身也應有與時俱進的積極態度以及持續提升自己的學習思想,進一步學習充電,通過向專家請教、和同行溝通經驗、自學等諸多途徑,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然后將所學用于實際操作中,邊學習、邊實踐、邊思索,讓自己工作水平得以迅速提升,進而提升采購工作質量。此外,要提高廉潔意識,形成責任思想、服務思想、節約思想,不斷提升自身道德素養以及職業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活動,包含諸多環節,影響因素很多,但隨著政府采購活動遇到新情況、新問題,要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工作質量,就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強化全過程的標準化管理,要依法依規,強化全面監督控制,提高政府采購者的整體素養,注重信息公開化。如此方可形成規范的推動機制,不斷提升政府采購活動質量,不斷節約采購成本、降低風險。
參考文獻:
[1]朱虹.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20):16–17.
[2]盧慧芳.淺談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的現狀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9(27):214+216.
[3]陳藝軍.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9(21):157–158.
[4]陽朝紅.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9(04):214–215.
[5]李建英.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財稅,2019(0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