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東 呂碧嬌
【摘要】隨著對財務一體化平臺的日益熟悉,深化平臺應用對財務管理轉型的推進作用逐漸凸顯。在會計準則和財稅政策頻頻改革的環境下,對財務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結合新收入準則落實、新租賃準則落地、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增值稅稅負分析、項目現金流管理和公司運營指標管控六項財務管理要點,提出了完善合同識別、豐富核算標記、優化數據生成和增設管理權限四大類平臺優化建議,以期助力推動財務管理轉型。
【關鍵詞】財務管理;新會計準則;稅會差異;信息優化
【中圖分類號】F426
一、引言
(一)外部政策環境
近年來稅會政策多次改革,對會計要素和稅前扣除的確認和計量等財務核算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1.會計準則變化較大
2017年起修訂了多項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中收入、政府補助、租賃、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會計、金融工具列報和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都有重大調整。修訂后的會計準則陸續開始實施,最晚于2021年1月1日起,此輪修訂的準則都要求必須開始施行,將影響對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的判斷與計量,從而進一步影響財務管理主要指標的一系列變化。
2.稅收法規調整不斷
在結構性減稅的大背景下,“簡單粗暴”的減稅少了,“因地制宜”的優惠多了。隨著旅客運輸服務抵扣、四大行業加計抵扣、“打包支出”分包扣除、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以及新個稅改革等一系列稅收法規的頒布,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的抵扣或扣除事項更為繁雜,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調整事項也有所增多,這對財務管理的精度、效率和信息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內部管理要求
財務管理的內涵不斷擴大,從初級的記賬出納業務,逐漸發展為集核算、計劃和管控于一體的管理工作。“記錄者”的角色逐步由信息系統所取代,財務人員轉變為“分析者”和“決策輔助者”。
已上線的財務一體化平臺通過自動生成憑證、報表和部分臺賬很好地替代了部分財務基礎工作,而且初步融合業務與財務數據的采集口徑,可以說,為財務管理轉型奠定良好的平臺基礎和數據基礎。而財務管理轉型絕不僅是“一鍵出表”,在運營分析和風險管控方面有更大的空間,因此能夠充分挖掘利用現有平臺的功能、數據以及優化平臺信息輸出的“最后一公里”是相當重要的。
二、當前財務管理要點及相關平臺設計不足
(一)新收入準則落實
自2019年起施行新收入準則以來,在管理過程中發現,針對收入確認時點、應收賬款與合同資產的區別與計量、預收賬款與合同負債的區別與計量以及合同中是否存在重大融資成分等主要準則變化,將產生較為復雜的重分類事項和納稅調整事項。現有的平臺已對重分類事項進行相當有效的自動重分類設計,但是對納稅調整事項的自動調整還未有涉及。
比如企業所得稅收入確認時點與會計收入確認時點不同時,會產生收入類的企業所得稅時間性差異;或者總包合同中存在重大融資成分時,分攤的“未確認融資收益”會同時產生收入類和扣除類的企業所得稅永久性差異。
(二)新租賃準則落地
公司將自2021年起開始施行新租賃準則,通俗而言原經營性租賃的租賃支出作為費用成本支出,不計入資產、負債,也不計提折舊;而新準則要求除一年以內的短期租賃和低價值資產租賃值外,承租人應當對租賃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因此,將影響最受關注的資產負債率和資產總額指標。
實際管理涉及大量不動產、設備租賃,使用權資產初始計量包含因素復雜,租賃負債計量涉及折現,也難以輕易分析出租金高周期長的租賃事項對關鍵指標的影響。平臺尚未明確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的計量能否實現自動化,以及能否提供事前資產指標測算功能。
(三)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
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是企業稅務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納稅調整事項主要是調整業務招待費、福利費、加計扣除研發費用的“常見調整”,少部分是調整諸如前文提到的“未確認融資收益”之類的非常規事項。
由于憑證量巨大,往往是少數的非常規事項占用更多的梳理時間,潛藏更多的稅務風險。比如疫情期間購買口罩有時無法取得發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不得扣除,應在次年匯算清繳時調增處理。但次年只能通過搜索摘要的方式查找需要調增的事項,若經辦人再有所遺忘,產生的稅務風險不言而喻,易形成稅務管理的短板。
(四)增值稅稅負分析
增值稅作為價外稅,只能間接通過附征影響利潤指標,但作為資金壓力重的建筑企業,研究增值稅稅金支出在現金流層面也頗具意義。一般計稅項目的工程造價系統也要求采用價稅分離模式,各費用項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稅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價格計算,建立各類工程的成本費用的可抵扣進項比例數據庫,有助于更準確地概算工程造價。
增值稅稅負分析的基礎都蘊藏在所有的發票數據中,目前平臺的稅務臺賬更傾向為月度申報服務,查詢功能側重于時序和申報節點角度,尚未構建類似新中大稅務系統的稅務報表功能,無法簡便地獲得項目角度的稅務數據。
(五)項目現金流管理
項目現金流管理是工程局財務管理的重點,資金策劃和兩金管控都是現金流管理的有力手段。項目資金策劃里“平均付現成本率”的編定既依據合同付款條款也部分依賴項目對付款情況的經驗判斷,積累各類工程各階段的實際平均付現成本率有助于更準確的預估項目資金收支情況。在兩金管控中“有收款權的應收賬款”和“已開票未收款”均是主要關注指標之一,為滿足管理層動態掌握指標變化的需求,往往要求基層項目人員時常填報相關數據。
目前平臺只能在同一模塊系統中查詢,篩選條件不能同時涵蓋合約、報賬和稅務系統,難以同時查詢項目的收付款條件、收付款金額和開票金額。
(六)公司運營指標管控
作為財務職能轉型后的“決策建議者”,不再只參與財務資金管理,還將在營銷、簽約、采購和風險管控等重要管理領域提供專業支撐。在運營分析過程中建筑企業需要關注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經營增長和補充管理五大類共15項績效評價指標,借助平臺數據基礎可更有效率更統一地掌握各層級的指標情況,有助于進一步的指標對比、分析、分解和管理壓力傳導。目前對于平臺的數據功能利用還大多停留在“一鍵出表”,沒有走向“一鍵出指標”。
三、結合財務管理要點的平臺優化對策
(一)完善合同識別
1.標準化合同要素錄入
新收入和新租賃準則都更強調合同要素對會計判斷的影響,類似收入確認“五步法”,租賃的資產、負債確認也需要識別合同、識別單項或合并的義務、確認價格和分攤價格。建議平臺要求涉及識別的主要合同條款分項錄入,比如涉及重大融資成分判斷條件和租賃激勵的條款;設計標準化錄入模塊,增加部分選項式填報,類似現有的“付款條件類型”處理方式,為未確認融資收益(費用)、租賃項資產負債的自動生成和跨系統查詢篩選奠定基礎。
2.增加合同模擬執行功能
財務管理不僅體現在中期核算、管控和后期分析、評價,更需要應用于前期合同審議環節。在未確認融資收益(費用)和租賃項資產負債能夠自動生成的基礎上,建議研究合同模擬執行功能,大型租賃合同簽約前可以根據草擬條款自動試算使用權資產、租賃負債,評估對資產負債率、資產總額等重要指標的影響。
(二)豐富核算標記
1.完善履約進度和涉稅類標記
目前平臺在收票登記等收票環節已設有進項轉出、分包扣除等標記功能,在完稅單表單不僅有標記功能,還設計有單獨上傳項目地預繳所得稅完稅憑證的附件功能,方便后續申報時統一查詢下載附件。
建議在報賬系統也增加相應便于統計查詢的標記功能,類似ERP系統的備用段功能。可對收付款對應的履約進度或收付款條件做標記,同時關聯該合同“付款條件方式”,以便組合查詢合同欠款、有收款權的應收賬款。還可對可能涉及納稅調整的憑證做標記,比如稅會折舊年限不同的固定資產等,以便次年匯算清繳時可更快鎖定需要調整的事項,同樣也可設置做標記的憑證附件可批量查詢下載,以便向稅務機關提供。
2.增加自動納稅調整功能
目前平臺針對增值稅月度申報表有自動生成功能,建議增加針對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的部分自動取數功能。比如視同銷售、分期收款、壞賬準備、減值損失、折現、未確認融資收益(費用)、營業外支出(捐贈、稅收滯納金、罰沒)、個人商業保險、稅會折舊年限不同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未取得發票且真實合法相關的支出和與收入無關的成本支出等較為明確的納稅調整項,進行自動取數;針對營業外支出等需要向稅務機關提供附件的,還可設置批量查詢下載。
(三)優化數據生成
1.打破系統界限自動生成財管指標
運營分析方面,關注上文提到的五大類15項績效評價指標,建議以財務報表為基礎自動生成指標結果;現金流方面,在收付款標記履約進度和收付款條件的前提下,建議聯動平臺內合約、報賬和稅務系統數據自動生成“有收款權的應收賬款”和“已開票未收款”臺賬;稅務方面,在現有銷項發票、發票認證、旅客運輸服務、增值稅預繳等臺賬的基礎上,建議依據增值稅稅負公式生成稅負臺賬。上述生成指標和臺賬都可以結合平臺利潤中心式的扁平化特點,從項目、經理部、分公司分別形成統計數據,提高各層級的財務管理意識和能力,也有利于管理層鎖定需要重點關注的項目和領域。
2.以項目為單元集約生成管理報表
平臺現有的臺賬和查詢功能多是縱向結構,呈現所有項目(利潤中心)的某一項或某一類數據。建議增加橫向查詢邏輯,即某一項目的各類數據,并最終呈現橫縱關聯的管理報表,逐漸替代人工重復統計,替代手工設置Excel公式的初級數據加工工作。類似原新中大系統(原稅務系統)中的“報表模塊”,可以自動查詢任意期間內所有項目的銷項、進項、抵扣、預繳和稅負情況,無需再導出各項表格手工匯總計算項目稅負。建立以項目為單位的管理報表后,可以結合項目類型進一步積累“平均付現成本率”和“增值稅稅負”的經驗數據庫。
3.增加生成圖表功能
在生成財管指標和管理報表的前提下,建議增加生成簡易圖表的插件,直觀形象對比不同期間或者不同下屬單位(項目)的指標差異。通過系統自帶插件,可省略每次導出數據利用office軟件生成簡圖的過程。減輕財務數據初級加工工作量,可以切實減輕基層統計壓力,提高動態數據更新效率,留出更多的人力資源去分析和解決財務數據反映出的問題。
(四)增設管理權限
1.增強二級單位項目穿透權限
目前工程局二級單位(平臺中為4級)超級用戶的部分管理權限無法穿透至三級單位,即指工程局二級單位無法直接統計本管理口徑的全部數據。比如需統計一般計稅項目的總包合同額,二級單位超級用戶只能直接統計所有項目的總包合同額,暫無權限直接統計所有項目的計稅方式,需要由三級單位配合導出計稅方式。不斷完善超級用戶統計查詢權限,有助于對下屬單位的集中財務管理。
2.增設管理層指標查詢權限
業財一體化的初衷既是讓財務更好地管理財務,業務更好地管理業務,更是讓財務具有業務思維,業務獲得財務專業力量。前述的財管指標、管理報表甚至圖表功能,主要是為領導層、中間管理層服務,建議查詢交互頁面的設計應簡單友好,考慮非財務專業管理層的查詢需要。在為基層員工減輕重復統計負擔的同時,也提高對財務基礎工作的要求,從根本上夯實財務管理轉型的基礎。
四、結束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正如電商經濟不是簡單地把銷售地從商場改在網絡,而是互聯網思維下的銷售體系變革。一體化平臺的上線和應用也不是為了簡單地把各業務系統統一,而是大數據信息化下的管理思維變革,隨著平臺的不斷優化,必然將促進財務管理轉型,為企業發展激發更多潛能。
主要參考文獻:
[1]祝捷.大數據時代下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轉型[J].管理觀察,2020,(01):151-153.
[2]趙鵬飛.構建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思考——以建筑業為例[J].中國總會計師,2020,(01):100-101.
[3]宋開慧.淺析業務財務一體化與財務管理職能轉型[J].財會學習,2019,(25):49+51.
[4]陳志.基于業財融合視角的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路徑研究——以建筑業企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9,(07):4-7.
[5]畢永華.探究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與財務管理職能轉型[J].納稅,2019,13(08):74+76.
[6]朱言志.施工企業“財務共享”環境下的“業務財務一體化”初探[J].交通財會,2019,(03):55-58.
[7]張華芳.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的最佳途徑——中國交建業財一體化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施工企業管理,2017,(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