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寒鵬
摘要:資產負債率是企業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既對企業整體資產狀況進行分析,也是對未來償債能力的評估。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企業,更應注重合理、科學把控負債水平。國有企業在確保完成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要求的同時,將降低經營風險、提升償債能力作為年度經營目標,實現高負債率風險破解,實現國有企業健康發展。本文結合國有企業高負債率的影響因素,重點探究國有企業高負債率的形成原因,并結合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破解對策。
關鍵詞:國企;高負債率;形成;破解
引言
在我國國企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債務居高不下。結合當前我國國有企業運營發展情況來說,通常會面臨各種負債經營的狀況。如果負債率相對較高,將會給國有企業運營發展帶來直接影響。所以針對處于轉型階段的國有企業,為了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地位,要求國有企業做好負債管理工作。如果國有企業長期面臨高負債現象,將會給企業及社會國民經濟發展造成威脅。因此要想能夠讓我國國民經濟得以穩定發展,應該對國有企業現存的高負債率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破解對策,降低對企業運營發展帶來的影響,給國有企業及社會國民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一、國企高負債率的影響
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環境下,國有企業運營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因此在運營發展中,國有企業對資產要求量隨之增大,在實際中,如果僅依賴內部融資將會給國有企業運營發展帶來直接影響,因此還要依賴外部融資。但在國有企業融資過程中,如何對資金來源和額度進行合理把控,對于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和運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國有企業始終處在較高負債的狀態,根據Wind經濟數據庫2018年統計結果來看,我國國有控股企業,包括國有資本100%的完全國有控股企業,國有資本占超過50%(含)的絕對國有控股企業,以及國有資本未達到50%,但卻高于其他任何企業資本占比的相對國有控股企業,這幾類國有企業的平均負債率超過60%。
由于居高不下的負債率,導致國企在各項業務運營發展中,受到了嚴重制約。國有企業要想實現穩定發展,不得不面臨高負債率的狀況,使得企業承擔的風險壓力增大,這給企業運營發展造成嚴重威脅,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
二、國企高負債率的形成原因
(一)投資大收益低
無論是東部發達省份還是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區域,政府在地方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引領作用,而國有企業作為政府開發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也就間接地承擔著引導產業項目投資的職責。新區的規劃、產業園的投入等是現階段助推地方經濟快速聚集的方式,國有企業直接參與了該類型項目開發建設,而這些項目普遍具有投入大、周期長、變現慢的特點。國有企業獲得的建設啟動資金極為有限,只能通過放大財務杠桿的形式來維持項目投入所需資金,通過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來完成項目的建設任務。國有企業重資產的結構同步催生了高負債率的結果。
(二)國企承擔融資平臺職能
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土地財政是地方政府解決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地方政府在推行該政策初期就需要對目標地塊及周邊的基礎設施等進行新建、改造等投入,從而形成土地的溢價空間以獲取更高土地財政收入。地方政府將解決前期區域開發建設資金的任務直接指派至國有企業,由其直接承擔了政府融資平臺的職能。國有企業在舉債完成籌集資金的任務的同時,其支付的資金成本往往不能得到全額補償,只能繼續通過借新還舊的模式延續既有債務規模。地方政府為放大國有企業的融資能力,通常將一些低效甚至無收益的資產注入承擔融資平臺任務的國有企業,做大國有企業規模來實現籌集資金的目的。近幾年,國家在持續化解國有企業隱性債務風險的過程中,這類融資平臺的債務規模得到一定的控制并有所下降,但存量債務規模仍較大。
(三)國企市場化程度偏低
國有企業具有獨立法人主體資格,應積極參與市場化競爭以獲取合理的經營收入。國有企業在開展自主經營的同時,往往會受到主管行政部門的決策介入,在地方國有企業項目開發建設初期尤為明顯。國有企業在項目設計階段,需要提前取得主管行政部門的認可,也就間接拉長了項目建設周期,使得項目收益降低。政府在集聚產業經濟發展的初期,以指令性建設任務的形式要求國有企業先行完成部分項目建設任務,同時通過這些項目載體讓渡部分收益以實現快速產業聚集效應,而國有企業在該進程中往往不能得到全額收益的補償,降低了盈利能力。國資管理部門在履行監管職責時,對國有企業的管理層最關鍵的考核目標是保值、增值,對經營過程的階段性虧損容忍度較低。因此,國有企業管理層將完成考核任務的重點放在了資產總量上,對資產的結構和擴大持續發展的動力相對較弱。
三、國企高負債率的破解對策
在國有企業運營發展中,不但需要接受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督,還要受到市場調控等政策影響。隨著深化改革的全面實施,由國有企業為核心建設的地方政府平臺企業在經營發展中將面臨諸多考驗和調整,需要從客觀角度入手,增強自身發展潛力。與此同時,對于經營發展選擇,應全面處理國有企業運營中各種矛盾問題,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實現資源科學分配,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活動中,在提高企業經營水平的同時,給企業創造理想效益。鑒于國有企業面臨的高負債率問題,國有企業需要從政企分離等方面入手,增強企業發展實力,實現國有企業健康發展。下面,本文將重點介紹國有企業高負債率的破解對策。
(一)政企分開,國企主體獨立
要想全面處理國有企業經營發展中面臨的高負債問題,需要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進行。政府部門需要適當轉變工作職能,實現政企分離,政府部門根據市場發展規律行使對應職責,從而破解國有企業中高負債率問題。在處理企業高負債問題過程中,政府部門應該理清管理邊界,促進國有企業獨立發展。通過利用政府主管部門優勢,進行同質資源整合以提升國有企業資產質量,對承擔部分社會職能的國有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在降低國有企業負債率的同時,促進國有企業健康發展。除此之外,為了破解國有企業中高負債問題,還要妥善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這也是降低國有企業負債的關鍵。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政府部門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涉。換句話說,地方政府應該適當降低重大項目建設對國有企業運營發展的壓力,讓其掌握一定的經營權限,將其不再成為政府部門的附屬品,真正實現國有企業經營獨立。
(二)國企體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
因為國有企業和國有企業承擔建設的政府平臺企業中管理者,間接受到直屬政府機關的管控,在這種情況下,使得行政指令代替科學決策等狀況出現,大部分地方政府平臺企業現有的決策體系缺少完善性,決策流程制定不規范,企業管理不合理,導致企業負債高問題頻繁出現。近幾年來,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出現了高層違規違法等現象,這給國有企業經營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所以,全面建設合理的現代企業制度,對法人治理結構進行優化改革,是當前國有企業重點關注的內容。通過建設把董事會當作核心的管理體系,優化董事會結構,引進外部董事,完善董事會制度,規范董事會行為。建設職業經理人職責機制,優化企業內部決策流程,完善管理體系,理順母公司和子公司管理要求,形成統一的企業管理格局。
(三)提高國企市場化競爭能力,提升盈利水平
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是每個企業經營發展的必要方向,國有企業也不例外。根據國家相關要求,除了承擔穩定經營收入的公益性融資項目,并且依賴于自身利益償還債務的融資平臺企業之外,其余國有企業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企業都要根據《公司法》相關內容,做好資金統籌工作,優化企業治理框架,朝著商業化方向經營。通過構建完善的經營體系,增強企業發展活力,讓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穩定地位,獲取更多的利益。為了完善轉變經營機制,首先需要改變思想理念,按照市場發展要求,組織開展各種經營活動,并不是完全按照政府部門要求進行經營。其次,完善激勵考核制度。在用人機制基礎上,加強人才引進,把崗位職責和績效相結合,把企業所有者、經營者等利益相連接。通過這種方式,讓企業轉變為獨立法人機構,在相關政策引導下,國有企業通過利用政府發展背景,增強企業發展實力,參與到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多的利益。與此同時,在參與市場競爭活動中,也應該加強市場競爭運營體系建設,深化企業勞動、人事、分配三向機制,加強激勵體系建設,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競爭環境,提高國有企業整體經營水平,增強企業償債能力。
(四)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提前防范高負債率出現
國有企業在諸多項目中,具有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等特點,在較長項目周期中,將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導致風險發生概率升高,增加企業負債率。但是有些風險能夠提前識別并控制,如政策調整、物價上漲等。國有企業需要利用政府背景,對相關政策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收集相關數據,便于國有企業更好掌握經濟發展規律,預測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對市場及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追蹤,掌握風險發生變化,及時對各項風險因素進行識別,結合風險產生原因及帶來的影響,提出相應的防范和處理對策,適當擴充企業融資渠道,實現資金盤活,提高企業資金流動率。
(五)推動股權多元化發展
促進股權多元化發展是實現國有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便于企業加強決策特細建設,優化企業融資模式,實現企業穩定經營。所以,加強地方政府平臺企業經營建設,通過采用增資擴股、股權置換等方式,促進股份制改革,全面處理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的問題,給完善企業法人治理框架提供良好條件。對于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通過優化核心產業,對接資本市場,促進企業發展,實現國資證券化,優化企業資產結構,創新投資模式,增強企業融資能力,實現國有企業健康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在國有企業運營發展中,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導致出現該現象的因素比較多,但是主要還是受到企業自身運營情況的影響。因此在國有企業運營發展中,需要加強對負債率較高問題的深入探究,并從體系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面實現對國有企業負債率的科學把控,促進國有企業深入轉型,從而實現國有企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曉月,綦好東,彭睿.構建資產負債管理長效機制防范國有企業財務風險[J].財務與會計,2019(02):36–38.
[2]畢爽.淺談國有企業降杠桿、防風險問題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9(06):60–61.
[3]吳秋生,鮑瑞雪.加強失信人監管與緩解民營企業過度負債[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9,34(03):69–79.
[4]黃林泉.降杠桿背景下國有企業降低資產負債率措施探討——以A集團為例[J].納稅,2019,13(20):207+210.
[5]吳峰.國有企業集團加強資產負債約束的措施[J].財經界,2019(10):107–109.
[6]連立帥.對外直接投資、產權性質與過度負債[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9,21(06):1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