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影慧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使用較多,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教學環節。在課堂上合理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可以推動教學活動的深入發展。但是,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低效,不僅不能對學生起到引導或激發作用,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影響課堂教學的開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低效的主要原因,立足多樣性與趣味性兩個層面,有針對性地提出優化課堂提問的一些建議與策略,供大家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多樣性;趣味性
課堂提問是中小學教學中師生課堂互動的一種主要形式,教師面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展開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但是從目前教學實際來看,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提問存在低效的現象,導致課堂提問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不能給教學活動帶來積極的影響。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應該認識到目前課堂提問存在的不足,以多樣性與趣味性為導向,對課堂提問進行創新。
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低效的主要原因
1.教學目的不明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技巧,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有具體的目的作為引導。為什么要提問?提問要達到什么目的?這些都是教師在提問前應該予以明確的。然而,從目前的語文教學實際來看,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提問較為隨意,并沒有經過專門的設計,一些問題是在課堂中突然產生的。不僅如此,還存在一些無意義的問題,如“大家聽懂了嗎?”“誰還有問題?”這些提問對課堂教學并無幫助,但是卻已經成為一些教師的習慣。目的不明確,隨意提問,導致課堂提問流于表面,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教學形式單一
問題的提出,需要關注到具體的呈現方法,也就是通過什么樣的形式將問題展示給學生。口述和板書是目前課堂提問最常見的兩種方式,也是非常傳統的模式。很多語文教師習慣于通過口述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者是借助板書書寫問題。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比較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讓學生對問題形成深刻的認識。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出現了很多全新的教育技術和設備,但是有些教師并未將這些全新的教育技術和設備運用到課堂提問中。
3.課堂提問無趣
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行為的重要因素。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需要關注學生的這一特點,提出具有趣味性的問題,但是有些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興趣關注不夠,問題本身較為枯燥,而且脫離學生的認知,導致學生思考積極性較低。如果學生不能有效參與思考,那么問題的提出就難以收到效果。因此,需要教師優化課堂問題的設計,著眼趣味性這一要求,設計能夠吸引學生的問題。
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多樣性與趣味性策略
1.目的性提問
從多樣性與趣味性的層面出發,課堂提問的開展需要關注到提問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要基于明確的目的來提出問題,避免課堂提問隨意化。具體來說,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提問設計,不能臨時在課堂上提問。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就要對課文內容展開分析,明確教學主旨,結合課文內容設計課堂問題。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將相和》這篇課文時,課文內容涉及多個故事,隨著故事的發展,廉頗一開始對藺相如產生了不滿的情緒,但是在一些事情的影響下,改變了自身的認識,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于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對于這樣一個變化,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廉頗為何逐漸對藺相如產生不滿?廉頗為何要向藺相如請罪?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的故事內容,形成深刻理解。除了在課前做好問題設計之外,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握恰當的時機,提出設計好的問題,由此指導課堂提問的開展。
2.多樣性提問
在課堂提問中,如何呈現問題,這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除了傳統的口述和板書方式之外,如何運用其他的方式來提出問題,值得探討。
(1)多媒體提問。
多媒體是近些年來在教育領域應用較多的一類信息化設備。教師通過多媒體提出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問題的直觀性,使其具備可視性,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問題。
仍以《將相和》這篇課文為例,關于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在網絡上有很多相關的影視素材或動畫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相關的動畫資源引入課堂,通過剪輯構建廉頗負荊請罪的場景,然后設置問題:畫面中廉頗在干什么?他的背上是什么?藺相如做了什么?結合多媒體提出問題,讓問題的呈現更加直觀,從而促使學生展開深度思考。
(2)情境化提問。
除了通過多媒體提出問題,教師還可以基于情境構建提出問題。情境構建,就是結合相關內容,運用生活素材或其他素材構建一個具體的情境,讓學生代入相關角色融入到情境中,感受情境中包含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創設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情境,在情境中設置具體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的《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創設在船上等待箭射過來的情境,然后提問:弓箭不斷射過來,有的甚至射進船艙,諸葛亮害怕嗎?你們害怕嗎?為什么?
(3)清單式提問。
課堂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技巧,還可以延伸拓展為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基于問題構建問題清單,通過問題清單驅動學生在課堂上實現自主學習。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的《景陽岡》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系列問題:武松要去哪里?為什么只讓吃三碗酒?武松吃了幾碗酒?武松為什么不聽店家的勸阻?武松和老虎誰更厲害?通過設計這些問題,將其編制為一個問題清單,讓學生依照問題清單展開自主學習。
3.趣味性提問
除了要保證提問形式的多樣性之外,還要注意提問內容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引入其他的趣味素材來輔助構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
(1)利用生活素材構建問題。
生活和語文有密切的關系,很多語文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具體的應用。因此,教師基于現實中的一些生活素材來設計教學問題,提升問題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的《金字塔》這篇課文時,主要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神秘。其實在我國同樣也有很多偉大的古代工程,如長城、都江堰等。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生活中的旅游素材,創設旅游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這樣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歷有了聯系,自然就更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有效參與進來,深入展開學習。
(2)通過娛樂素材構建問題。
娛樂活動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平時也會參與其中,教師可以聯系娛樂素材,構建趣味性的問題。首先,利用游戲素材提問。目前很多學生都喜歡玩手機游戲,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便可以通過游戲中的一些素材來構建問題。其次,利用影視資源提問。電影電視、卡通動畫等都可以成為課堂提問的素材,教師要找準語文內容和娛樂素材之間的關聯,合理構建問題,指引學生學習。
三、結束語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低效提問現象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多樣性與趣味性為導向,創新課堂提問方式,基于明確的教學目的提出問題,并優化問題的提出形式,讓問題內容有趣,確保課堂提問能夠成為推動教學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石東芳.基于激發學生興趣的趣味化小學語文課堂創設分析[J].新課程(上),2018(11).
[2]張帥.趣味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的創新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12).
[3]趙海紅.“問”為上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的優化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9).
[4]魯征.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策略[J].中華少年,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