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馨

摘 要:總結近三年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的26例內保外貸違規案件的特點,分析新形勢下該業務面臨的客戶風險、境外合規管控風險、美國長臂管轄延伸帶來的訴訟風險、資產轉移風險和履約風險。為了更好地管控風險,商業銀行要加強客戶資信審核;強化對交易背景、還款來源和貸款用途的審核;加強內部合規體系建設;降低保函履約風險和法律風險,促進內保外貸業務健康發展。
關鍵詞:內保外貸;合規審核;風險
聯合國貿發會議《2019年貿易和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降至2.3%,全球貿易增長率則可能降至2%,部分大型新興經濟體已陷入衰退,部分發達經濟體距離經濟衰退僅一步之遙,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為了促進本國投資與貿易發展,各國紛紛采取措施為企業提供資金融通。在我國開拓國際市場的實踐中,內保外貸成為幫助企業獲得資金融通的有效方式,被廣泛應用于境外承包工程、國際并購、海外項目融資等領域。
內保外貸是指境內擔保銀行根據境內企業申請,為境外企業(借款人)提供擔保,向境外融資行(保函受益人)開出融資性保函,境外融資行據此向境外企業提供融資貼現、授信等融資業務,便利境外企業的業務經營。如果境外企業出現違約、無法及時償還貸款情形時,境外保函受益人可以向境內擔保銀行提交符合保函規定的單據或請求,并提出索賠要求,此時,擔保銀行必須根據保函條款及時做出償付。這種方式極大便利了我國境外企業的資金融通和業務經營,但也給擔保銀行帶來一定潛在風險。
一、違規內保外貸業務概覽
為了減少內保外貸業務可能對我國銀行運營和外匯管理帶來的潛在風險,國家外匯管理局一直嚴格管理核查各銀行內保外貸業務,并及時通報違法違規案例。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別于2017年發布違規案例通報4份,2018年發布違規案例通報6份,2019發布違規案例通報1份,共通報內保外貸違規案例26例,是銀行各類違規案例中被通報次數最多的業務。
分析這些違規案件,可以發現:
(一)違規案例主要發生在2014年—2016年間
該期間正是我國企業走出國門、對外直接投資迅速增長階段。許多企業缺乏對外開拓市場的資金和信譽度,無法在國際市場獲得資金,需要通過內保外貸方式獲得資金融通。
(二)涉案銀行多
通報的違規案例涉及各類銀行,包括五大國有銀行(5例)、外資銀行(7例)、股份制銀行(10例)和地方銀行(4例),違規銀行多為這些銀行在東部和沿海地區分行,其中廣東省6例,福建8例,天津6例,北京2例,大連1例,西安、太原等內地3例,這些地區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較多,內保外貸業務量較大。
(三) 違規案例沒有做到盡職審核
根據銀行業務流程要求,辦理內保外貸簽約及履約付匯業務時應進行盡職審核的類別主要包括:貸款資金用途;債務人主體資格;預計還款資金來源;擔保履約可能性;相關交易背景。從表1中可以看出,26例通報違規案例中,未進行盡職審核的事宜主要集中在1、3、4、5 四個類別,其中未盡職審核相關交易背景的案例23起,占比最高達到88.5%,銀行無法確定交易是否合法合規; 未對預計還款資金來源進行盡職審核的案例22起,占比達84.61%,銀行無法保證賠付后,保函申請人有確定的資金來源進行償還;未盡職審核貸款資金用途的案例17起,未盡職審核擔保履約可能性的案例15起,如果擔保銀行在無法查實貸款資金用途和擔保履約可能性的情況下簽發保函,不僅可能將擔保銀行卷入款項非法使用事件,而且也增加了擔保履約可能性,為擔保銀行運營留下極大隱患。
(四)主要處罰手段多樣化
目前國家外匯管理局采取的主要處罰手段包括: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暫停對外售匯業務,情節嚴重者,對負有直接責任的高管和相關人員進行處罰。26件案件中,有三起案件暫停了銀行對外售匯業務并對相關人員進行追責,這三起案件都發生在XX銀行分支機構,罰款金額最高達1349萬元。
二、內保外貸項目違規涉及的風險
除了傳統的保函法律風險、基礎合同糾紛和匯率變化引致的風險等,隨著國際投資和貿易環境日益復雜,擔保銀行面臨著一些新的風險。
(一)客戶風險
內保外貸項目起源于國內客戶幫助境外企業獲得資金融通開拓國際市場的需要,銀行保函履約可能性也取決于國內客戶和境外企業的合同執行能力和誠信程度。因此,如果這兩個法律實體存在的真實性、合法性,兩個法律實體的資產和債務關聯性、業務經營的可持續性、業務經營范圍等方面存在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則內保外貸業務將給擔保銀行帶來極大風險。
雖然目前通報案件中,債務人主體資格未認真審核的案例占比較少,但隨著世界各國對反洗錢和非法轉移資金案件的重視,隨著美國長臂管轄權的實施,內保外貸項目中的境外企業的資信、該企業項目交易對手資信、項目的合法性、交易對手和項目是否被列入制裁名單等也要納入審核范圍,以盡量減少保函履約帶來的風險和損失。
(二)境外合規管控風險
近年來,各國的合規和反洗錢立法不斷更新完善,美國實施了《FATCA法案》要求金融機構開展客戶盡職調查;歐盟出臺了《有關防止犯罪集團利用金融系統進行洗錢與資助恐怖主義的指令》等系列法令以強化反洗錢制度并打擊非法資金轉移;日本修訂了《犯罪收益轉移防止法》;中國香港、新加坡出臺了打擊貿易融資洗錢的監管指引,加強貿易融資洗錢風險管控。各國法規都要求銀行有效監控客戶洗錢、逃稅等行為,并不斷加強對銀行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力度。我國一些銀行海外分支機構曾因為經營合規事宜被罰巨款,且各國對反洗錢案件的執法可以追溯既往且整改耗時漫長,尤其對忽視反洗錢漏洞等事前防范事項處罰較重,一旦被卷入這類案件,涉事銀行將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和經濟損失。
如果銀行沒有認真核查項目交易背景和貸款資金用途,則極有可能因為保函履約被卷入洗錢、資產非法轉移案件中,不得不將面臨監管機構的嚴厲懲罰和巨額經濟損失。被處罰最重的XX銀行案例中,擔保銀行沒有認真核查項目還款資金來源、履約可能性和相關交易背景便盲目開出保函,最終被罰款1349萬,暫停對公售匯業務3個月,并對有直接責任高管和人員追責。這只是來自我國監管部門的處罰,如果一旦卷入跨國非法交易,整個銀行的銀行聲譽和跨境交易將受到極大影響。
(三)美國長臂管轄延伸調查帶來的訴訟風險
美國聯邦法院根據“最低限度聯系原則”創立了長臂管轄權,只要非本州被告與受訴法院之間具有某種“最低限度聯系”,法院可以對該被告擁有管轄權。當一國銀行在美國設有分支機構,美國可以將該分支機構的母行納入美國司法管轄范圍之內,要求其遵守美國法律;或者,當被認定的違法資金全部或部分金融交易發生在美國境內或通過美國金融系統進行清算時,處理該筆金融交易的銀行賬戶要受到美國司法管轄;即使銀行在美國沒有分支機構,但只要利用美元清算系統進行結算,如果客戶為制裁對象或交易被視為違規,清算銀行則可能因長臂管轄牽涉其中并接受懲罰。
根據長臂管轄權原則,一旦美國政府發現某個銀行有違規行為,則可以實施包括征繳巨額罰款、凍結該銀行美元賬戶、禁止美國金融機構為該銀行開立賬戶或建立代理行關系、停止該銀行美元清算資格、干預該銀行業務范圍和其在美國從事的營業活動、銀行業監管機構收回其金融牌照或實施接管等制裁措施。這些措施對違規銀行業務的國際清算業務、業務運營范圍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為了規避長臂管轄權影響,擔保銀行需要對保函的交易背景、貸款用途和客戶進行盡職調查。例如,碳鋼的生產和貿易看似正常,但碳鋼可以用于自行車制造,也可以用于火箭制造,如果擔保銀行沒有認真審核上述事宜,一旦產品用途和交易客戶涉及美國制裁名單,涉及到跨境洗錢或恐怖融資,則擔保銀行的跨國支付、國際清算通道,甚至業務范圍都可能受到美國長臂管轄權影響,銀行將面臨重大經濟損失。
(四)資產轉移風險和還款風險
根據我國外匯管理要求,內保外貸項目下資金只能用于企業正常業務范圍,境外企業不得虛構交易背景用于套利或投機性交易。
虛構交易中,境外企業通過提供虛假合同、簽訂根本無法執行的合同協議獲得國外銀行貸款或融資后,立即違約。國外保函受益人只能轉而向國內擔保銀行提出索賠要求,國內擔保銀行不得不根據保函項下承諾進行跨境支付,形成境內資本外流。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借助保函履約非法向境外轉移資產風險和資產變相外逃風險,使得內保外貸項目成為犯罪分子進行資產轉移、外逃和詐騙的手段。
在國內客戶要求開出保函時,擔保銀行通常要審核保函申請人還款資金來源并要求其提供擔保金或抵押物。保函發生索賠時,擔保銀行要先行對外償付后再要求申請人進行補償。如果申請人沒有還款來源,將給擔保銀行帶來巨大損失,同時也存在境內外客戶聯合欺詐銀行的可能。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間,XX銀行太原分行在沒有核實申請人還款資金來源情況下開出保函,國家外匯管理局給予其沒收違法所得207萬、罰款160萬的懲罰。
按照銀行操作規范,申請人保證金應置于專門的保證金賬戶內??顚S?,不可移做它用。但實際操作中,部分銀行和企業對保證金的使用和監管并不規范,最終導致銀行賠付后無法及時從企業獲得補償。
(五)保函履約風險
內保外貸業務中,銀行需要客觀評估并盡可能減少保函履約可能性,降低銀行履約后無法從客戶獲得補償的風險,并減少因為履約被卷入洗錢或長臂管轄事宜的可能性。
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擔保銀行明知保函必定履約仍然開出保函。例如,XX銀行天津開發區分行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間,在貸款使用報文內容無法辨認、未明確資金使用情況、履約金額大于貸款金額等情況下付款,明顯違背開立保函的初衷和目的,被外匯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67萬元,罰款120萬。XX銀行泉州分行于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間,明知企業境外不良貸款已經發生,明知必定履約的情況下開出保函,最終被罰款280萬。
三、風險防范對策
(一)加強客戶資信審查
KYC(Know your customer,了解你的客戶)已成為銀行客戶資信審查的基礎。
首先,嚴格審核保函申請人資格,提高對客戶盡職調查深度。嚴格按照監管機構要求開展盡職調查,審核境內保函申請人存續合法性、企業實際控制人、企業經營范圍、信用等級、持續經營能力以及交易實際受益人等,重視境內保函申請人償付能力和業務背景。
其次,嚴格審核境外借款人(境外企業)真實存在性、合法性,經營范圍、資信水平,核查國內申請人和境外借款人的關聯情況、資金和業務往來。如果境外借款人是國內申請人境外投資企業或分支機構,要確保對外直接投資符合國家相關政策要求,不得將資金用于國家不鼓勵或禁止投資行業。
最后,加強對交易涉及客戶的盡職調查,深入了解調查“客戶的客戶”, 識別客戶的代表人和受益人,審核客戶和其相關各方的真實性、合法性、經營范圍的合規性。持續關注美國制裁名單及最新變化,實時更新銀行自身數據庫,防止客戶與受美國制裁的公司、行業或國家從事交易導致長臂管轄風險,要對高風險客戶和其相關代表人或受益人進行交易回溯審查并持續監測。及時更新國外制裁名單,加強對可疑交易的篩選、識別和報告。
(二)加強交易背景和貸款用途的審核
嚴格甄別交易背景、交易項目和貸款用途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關注交易各方是否可能引發“長臂管轄權”的實施,是否涉嫌洗錢行為,是否違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相關規定,是否違反境外企業所在國相關行業準入和業務經營規定,保證項目真實存在、合規合法性且可執行完成。擔保銀行應要求申請人提供貸款用途證明資料,了解和掌握境外借款人融資真實目的,核實資金用途是否超出借款人經營范圍,明確貸款資金用途不得用于企業正常經營范圍之外,不得違反當地相關法規,不得用于涉嫌洗錢項目,不得用于可能引發“長臂管轄”的項目或客戶。
審核交易背景時,要根據申請人清償能力和投資意圖判斷保函履約可能性,建立履約風險評估機制,關注反擔保品或抵押品價值變化,防止申請人利用擔保履約實現資金違規出境。
(三)強化銀行風險控制水平,減少履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