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 展軍顏 覃玉嫻 徐星



[摘? ?要]初中化學知識分布比較零散,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復習記憶比較困難。而思維導圖作為創新型的圖形思維工具,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梳理知識,形成清晰的、具有層次結構的知識體系,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初三化學專題復習課中,可有效提高復習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三化學;專題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20-0062-03
學生在初三階段剛接觸化學,對于化學學科缺少有效的學習方法,而初中化學知識分布零散且內容較為抽象,在復習的過程中,若只是簡單地將書本知識進行梳理記憶,會使得復習效率較低。加之初三即將面臨中考,化學課程課時有限,如果學生沒有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體系,沒有對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是很難提高復習效率的。在總復習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常常會將某些知識遺漏或混淆,即便是復習過的知識,學生依舊掌握得不全面;對于一些考點較為復雜的考題,學生常常感到無從下手,難以從題目中找到對應的知識點去解答,缺乏思考的方向。
為此,筆者嘗試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初三化學專題復習課中,幫助學生尋找一種更為有效的復習方法,現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探討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專題復習課中的意義及應用。
一、思維導圖的特點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教育家托尼博贊提出的,它是以一個中心主題為中心,通過輻射線形方式連接其他關聯的主題,形成放射性立體結構,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的圖解方式,可作為一種思維可視化工具。思維導圖主要結合文字、符號和圖像,形成具有層次結構的直觀圖形,清晰地反映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呈現知識體系的框架,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思維認知過程表現出來,便于學生加深理解和增強記憶。思維導圖有多種類型,如氣泡圖、樹狀圖和流程圖等,每種思維導圖的構建,都具有較大的空間性和靈活性,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創新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的培養,同時可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解題的效率。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三化學專題復習課中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深化理解
傳統的復習方式,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大多在課堂上以文字的形式進行筆記整理,課后再結合練習加強記憶。不同于傳統的復習方式,結合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重新進行自主建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新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生需要對舊的知識進行分析和梳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產生新的認知沖突,發生思維碰撞,從而加強對知識本質的深入了解,提高復習效率。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復習課中,對知識進行精加工處理,有利于構建具有層次結構的模塊或專題的知識框架體系,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2.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素質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注重對課本知識內容的講解,卻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構建思維導圖的學習方式,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如自主繪制思維導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構建什么形式的思維導圖?每個主題下可分為哪幾個方面的內容?每個方面又涉及什么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發揮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如在學生自主繪制完成后,小組間進行分析討論,相互評價,這樣有利于學生深入思考分析,發展批判性思維。
三、思維導圖在初三化學專題復習課中的應用
1.在概念專題復習課中的應用
化學基礎概念是深入理解化學知識的基礎,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化學概念知識的復習就顯得非常重要。對于概念知識的復習,多數教師更傾向于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知識回顧,而這種記憶式復習往往浮于表面,學生如不及時進行強化,容易遺忘。思維導圖是一種以核心概念為基礎,對知識進行輻射式發散的知識網絡,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思維導圖,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本質上理解概念。例如,《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章節概念知識的復習,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習的中心主題是“物質構成的奧秘”,其次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物質是由什么組成或構成的”,得出“分子”“原子”“離子”“元素”四個副主題,進而讓學生自主分析每個副主題所涉及的知識,并按層級依次向外發散排列,得到如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
從圖1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物質構成的奧秘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分析:從宏觀角度看,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從微觀角度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分子、原子和離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原子得失電子變為離子,分子由原子或離子構成。同時它們也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如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微粒和元素之間也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如分子和元素的性質是不一樣的。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對分子、原子、離子和元素之間的區別及聯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認識,便于學生更好地記憶。
2.在模塊專題復習課中的應用
模塊專題復習課需要對同一個主題內容進行系統化整理,需要較強的分析概括能力,從廣度和深度上把握相關知識。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模塊專題復習課中,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某一模塊內容,進而深入理解每個知識點的本質。同時通過對知識進行層次化分析,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解題方法與技巧,有利于學生在做題時找到思考的方向,從而融會貫通,加快解題的效率。
例如,關于“常見氣體的制備與凈化”這一模塊的專題復習,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在實驗室是如何制備氣體的”,明確本專題的中心主題“實驗室氣體的制備”。其次,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可以分析出主要從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圖、操作步驟、氣體檢驗及驗滿方法、注意事項這五個方面去思考實驗室氣體的制備。然后,教師繼續激發學生思考每個環節的操作可以從哪些方向去具體分析,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最后,得出如圖2所示的思維導圖。
在初中階段,涉及的常見實驗室制備氣體主要有三種:氧氣、二氧化碳以及氫氣。根據上述分析的幾個方面,結合思維導圖的特點,讓學生自主繪制實驗室制備這三種氣體的思維導圖。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可以較容易地構建出相應的思維導圖,最后小組間通過交流意見、相互評價,完善知識框架體系,大致得到如圖3所示的思維導圖。
本模塊專題內容還涉及氣體的凈化。對于不同氣體的凈化問題,學生常常容易混淆除雜劑和干燥劑。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將具有相同性質的氣體進行歸類劃分,再思考某類型氣體的除雜劑或干燥劑。如先將氫氣和一氧化碳劃分為還原性氣體,再選擇能除去還原性氣體的除雜劑或干燥劑,幫助學生厘清知識的混淆點。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我們如何除去雜質氣體,干燥氣體,從而達到凈化氣體的目的呢?”,將知識點引向深處,得到如圖4所示的思維導圖。
圖4呈現的是實驗室常見的氣體凈化方法,而對于不同氣體的凈化可以有多種處理措施。例如,CO中混有少量的CO2,可以將混合氣體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CO2,或者將氣體通入熾熱的炭粉中,讓二氧化碳與炭粉充分反應,從而達到凈化CO的目的。
四、總結
新課改的不斷提出,強調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構建知識框架體系,還能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在專題復習課中,教師可以嘗試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以提高復習教學效率。
[? ?參? ?考? ?文? ?獻? ?]
[1]? 李雁.基于思維導圖在初三化學復習課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5):95.
[2]? 許紅青.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156.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