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艷紅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對于小學語文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教學模式已滿足不了當今社會所需,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也將面臨全新的挑戰。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在融媒體背景下實施策略進行了分析,對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情況、教學環境等展開了討論,以期能夠幫助學生實現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策略
在融媒體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渠道以及教學方式呈現了多元化的傳播形態,這種方式對傳統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較以往媒體平臺特點相比,融媒體在原始基礎上更新專業技術以及獨有特色,實現了“資源通融、內容兼容、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更是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重要產物。目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專業技術更新換代非常快,社會的各大領域深受信息技術的影響。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將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渠道進行整合,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融媒體有機結合,為學生創造更優質的學習平臺,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由以往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從實際生活出發,引入游戲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在融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切合實際生活,引入場景創造良好課堂氛圍。調動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水平。因此,教師借助信息技術來創造教學情境,通過多方面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性,比如通過圖片、視頻、動畫、音樂等來還原真實情境,使語文課堂更加生活化。融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開放自主的學習平臺,有助于學生在自主研究中不斷總結經驗,找到最佳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
教師以多種形式打造課堂教學,將游戲帶入課堂,在游戲中傳教并營造趣味性課堂。在融媒體環境下,教師引導學生借助網絡信息平臺,以游戲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玩心較大,在游戲教學中,他們可以盡情釋放天性,展開豐富想象力,有助于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教師一定要具備新穎的教學意識,收集豐富的教學資源,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教學素材,有利于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善于采用游戲教學法,還要秉承在游戲中傳教,創設趣味性課堂的教育理念,將游戲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學生在游戲中提升綜合技能,營造生動趣味的語文課堂。
二、融媒體環境下基于任務的自主學習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將大力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
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生生之間的探討、網上查詢、收集學習資料等方法,讓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和探究,通過對媒體、互聯網、信息技術等多方面了解,能夠學習更多語文知識,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課前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為學生安排相關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通過教師布置的相關任務,學生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獲取信息,并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有助于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問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在教師引導下合理安排語文教學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通過學生實踐操作以及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使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活動教學并行,極大地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從興趣切入教學,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雖然融媒體具備多種形式,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小學生受年齡段影響缺乏對融媒體的了解以及運用的方法,少數教師對融媒體的運用技能難以掌握,不能對學生更好地指導,降低了學生運用融媒體自主學習的效率。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有趣的教學內容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關鍵,小學生由于自身的年齡和閱歷有限,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對于學習更多是出于興趣。因此,教學內容中一定要包含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實際生活中,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掌握他們的興趣愛好,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利用融媒體的技術優勢將他們興趣愛好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如此才能使學生真正對語文課程感興趣,激發他們對于學習語文課程的熱情,從而達到改善語文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的情況下,教師想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升上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嘗試,在一次次失敗的經歷中總結經驗。利用融媒體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文學世界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能夠真正的學有所獲,在學生人生畫卷涂上一抹文學的炫彩,為他們以后的人生發展發展打下良好的文學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延榮.新媒體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32-33.
[2]晉建花.融媒體環境下小學語文自主探究策略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0(0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