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檢測報告質量管理,是環境治理的重要參考依據。為此,本文結合國內環境檢測報告分析的實際情況,首先對環境檢測報告常見問題進行總結,其次通過內容分析、標識運用等方面,探究如何應對環境檢測報告常見錯誤,以實現提升環境檢測報告信息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環境檢測報告;常見隱患;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12-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2.106
Research on common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test report
Zhu Leilei
(Shanghai Jul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Shanghai 201711,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inspection reports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al test report analysis,firstly summari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report,and then explores how to deal with the common errors in the environmental test report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and label application,so as to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report information The purpose of qualit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test report;Common hidden dangers;Countermeasures
環境檢測報告,是環境保護工作勘察和分析的主要依據,它能夠對環境階段性檢測和分析情況進行總結。隨著國內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系列活動的持續性開展,環境檢測報告分析工作,受到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為提升環境檢測工作的準確率,各項工作實施與安排活動,更是呈現出了多元化、系統性的實踐趨勢。
1 環境檢測報告常見問題
1.1 信息報告內容缺失
環境檢測報告日常管理活動實施過程中,必須包含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才算是規范性、有說服力的報告[1]。但在日常實踐過程中,部分地方性環境檢測報告輸出和記錄時,往往僅對其中的關鍵項目進行綜合記錄,而對于認證標志、檢驗地址等輔助性信息多采取省略,或者是采用縮寫的方式進行,這會直接導致環境檢測報告中局部信息不全、亦或者是部分信息誤導的狀況出現,從而影響檢測報告的證明價值。
1.2 標識應用不當
標識應用不當,是環境檢測報告問題中,較為嚴重的實驗失信行為。此類問題產生狀況主要體現為,環境檢測機構進行樣分析和檢測過程中,認定報告中出現了違反《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中,非授權認定項目非法認定行為。更直白地說,就是認定機構在不屬于自己認定檢測范圍之內進行了報告檢測認定,此種情況下所開展的系列活動,均不存在法律效力,更不會有報告認定效力。
1.3 檢驗依據存在錯誤
環境檢測報告生成依據方面的差異問題,也會導致檢驗結果產生相應錯誤,進而影響環境檢測報告結果。導致此類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其一,檢測報告依據與客戶要求之間不一致。雖然環境檢測報告大體內容相同,但由于所應用的場景不同,在局部區域范圍之內,還是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實際進行環境檢測報告分析過程中,部分認定機構直接按照常規要求生成報告,而沒有與客戶進行溝通;亦或者是,客戶所要求報告形式不符合認定要求,但認定機構并未與其進行解釋。這些情況,都會直接導致環境檢測報告與前期所設定的依據不相符。其二,環境檢測報告依據信息更新較快,程序生成報告與系統更新后的要求不相符,這也是導致環境檢測報告生成環節系列問題層層產生的隱患之一。
1.4 報告信息標注模糊
環境檢測報告管理過程中,生成報告部分信息模糊,是指環境檢測系列活動實踐分析過程中,并未對項目分包管理的內容情況進行詳細的標明。比如,企業中環境檢測報告,是由于內部工作安排擁擠,而導致無法進行環境檢測報告出示。但進行報告信息輸出時,并未將這一情況注明,則后續就會出現環境檢測報告信息標準不當,報告認定分析不當的問題產生。
1.5 原始信息管理缺失
環境檢測報告分析期間,由于環境檢測工作實施中的原始信息管理不到位,也會導致其實施報告的可行性降低。一方面,環境檢測報告生成環節中的部分原始數據記錄部分,在檢測設備、試驗環境參數、實驗樣品狀態等方面,均有可能存在著原始信息不健全的問題。另一方面,檢測人員在原始信息記錄核對期間,也存在著信息核對不仔細、環境檢測報告信息內容最初狀態缺失的問題。環境檢測報告分析過程中,環境檢測報告原始信息部分管理不到位,也會直接導致其活動實踐層面問題缺失,進而造成后續環境檢測報告內容錯誤。
2 對應環境檢測報告常見問題的方法
環境檢測報告常見問題應對方法包括:
2.1 規范信息報告內容
環境檢測報告中信息缺失,或者是信息內容完整等問題的應對,應從規范檢測報告內容管理工作開始。其一,規范按照國家要求,進行環境檢測報告信息的保留。其二,形成電子版報告信息備份體系。前者可保障報告中各項信息數量與國家要求一致,后者可保障環境檢測報告信息可以迅速完善,進而減少環境檢測報告信息內容層面的錯誤率。
比如,某地區工作人員進行環境檢測報告問題處理過程中,為了很好地應對規范信息報告內容方面的隱患,在信息報告內容管理環節給予的實踐要點歸納為:(1)工作人員進行環境檢測報告信息填寫時,嚴格按照國家管理要求,進行標題、認定標志、檢驗檢測專用章、檢驗檢測機構名稱與地址、標記、時間等方面信息的輸入,從環境檢測報告的內部信息上進行具體內容的研究與分析[2]。(2)工作人員將所有環境檢測報告,都進行信息電子化錄入和準備。如果發現報告中有未填寫完整的情況,應立即進行信息報告錄入系列信息的補充。
環境檢測報告信息內容記錄不全面、信息不完整等問題解決時,主要是通過程序操控和最優化管理的方式解決問題。而針對性的資源管控與處理方式,更為系列工作的推進提供了可靠性依據。
2.2 認定標識妥善運用
環境檢測報告綜合分析過程中,為了有序應對當前將環境檢測報告中存在的問題,也要求實踐群體在標識應用環節進行規范性調節,從而達到認定系列活動科學化展開,多重實踐工作合理化推進的實踐目的。
比如,某地區進行環境檢測報告綜合分析與研究過程中,工作人員所給予的系列活動實施要點可歸納為:(1)進行環境檢測報告認定前,應詳細核對報告認定機構和環境報告檢測認定項目之間的關系,確定檢測報告認定在機構服務范圍之內后,再進行各項內容認定。(2)加強對于環境檢測報告認定機構工作的監督與管理。一方面,機構內部建立日常工作監管體系,對于日常工作中的環境檢測報告認定內容進行詳細核實和檢驗;另一方面,嚴格控制認定機構中環境檢測報告認定工作,避免以權謀私等行為,從而降低環境檢測報告資質標識濫用等問題的發生率。
環境檢測報告常見問題應對過程中,為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合理有序地進行多重實踐系列活動的妥善性安排,從環境檢測報告認定化管理方面入手解析,是科學進行各項活動實踐安排的主要形態。
2.3 檢測依據綜合勘察
環境檢測報告依據問題的有序性應對,在于針對檢測依據勘察環節進行規范性管理,從而實現多重實踐系列工作最優化調節,這也是減少環境檢測報告中問題遺留的有效方法。其一,注重對環境檢測報告依據信息的核對,減少后續報告中不符合要求的比重。其二,時時關注環境檢測相關政策動向,以相對合理的形式,開展多項因素的有序化調節。
比如,某地區進行環境檢測報告管理期間,工作人員就著重從檢測依據層面進行各項要素的系列安排。本次工作實施的系列要點可歸納為:(1)實驗人員進行環境檢測分析,數據報告輸出前,一方面,要嚴格按照國家要求進行規范操作,另一方面,要對客戶提出的要求進行解讀,避免環境檢測報告輸出結果,與客戶要求不相符合的情況。(2)如果實驗人員發現客戶所要求形成的環境檢測報告信息,與國家管理要求不相符合,應及時與客戶進行溝通,適當地進行不符合內容的修繕和更改,從環境檢測報告生產環節進行做好常見問題的防護與控制。(3)環境檢測實驗單位,應時時關注環境檢測報告管理政策、以及水源、空氣、綠化等方面情況的考察,盡量在程序信息、認定實驗分析標準等方面,保持最新化的分析管理形態。
環境檢測報告依據方面問題的處理和優化,不僅為后續生成與管理活動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更為如何進行多重管理要素的協調安排提供指導依據。
2.4 報告信息明確標注
環境檢測報告信息明確性分析,結合信息內容情況,對應做好報告信息內容的記錄,就可以規避報告分析中的問題隱患。
比如,某企業進行環境檢測報告綜合管理期間,為規避系列工作實踐中的缺失,各項活動具體實施期間,所進行的報告信息明確標準系列活動包括:(1)依據企業但當前狀況,在報告中注明委托第三方進行環境檢測報告提供的原因。由于本次工作是由于該企業不具備環境檢測的能力。為此,報告原因中填寫“無能力進行分包”。(2)對應的,環境檢測報告信息明確日期,應做好認定編號、認定項目、認定名稱等相關內容。盡量做到認定分析內容事無巨細,科學規范的進行環境檢測報告的信息報告與管理。
環境檢測報告綜合管理與分析過程中,為實現各項實踐活動的有序展開,做好每一環節、每一步驟的系列要求規范化記錄。不僅能夠實現環境檢測報告信息綜合分析的效果,更為未來實踐信息的應用提供了便捷實踐途徑。
2.5 原始信息科學管理
原始信息是環境檢測報告輸出的主要來源,也是影響報告認定結果是否合格的重要內容。系列工作具體實施期間,為規避原始信息科學管理問題,后續活動相應研究與分析期間,要求原始信息管理人員,應嚴格掌控這一部分工作。其一,實驗人員要詳細的核對環境檢測的原始記錄,其中包括檢驗樣品名稱、成分、以及檢驗要求等。其二,在原始信息復核環節上,如果出現與原始信息不相匹配的情況,應立即進行更正,不能在原始信息管理環節出現模棱兩可的狀況。
環境檢測報告常見問題中,原始信息部分科學管理活動的有序安排,在于科學統籌的進行管理內容的統籌分析,協調給予多重實踐要素的掌控,這樣方可實現環境檢測報告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的成效。
3 結論
環境檢測報告常見問題研究,是確保環境管理工作實踐中不斷進行內容完善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規范信息報告內容、認定標識妥善運用、檢測依據綜合勘察、報告信息明確標注、原始信息科學管理等方面,分析環境檢測報告問題解決方法。因此,文章研究結果,為環境資源管理提供了新視角。
參考文獻
[1]蒙杰深.影響室內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及檢測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8):61-62+93.
[2]高斌.淺談環境檢測作用和環境保護措施[J].科技風,2020(22):120.
收稿日期:2020-10-10
作者簡介:朱蕾蕾(1993-),女,漢族,本科,初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水氣聲土壤報告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