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娟
摘要: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高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我國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進入21世紀以來,計算機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對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現代化的高職教育必須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潮流,才能為我國的發展輸送更多的人才。本文從現實出發,以會計專業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的育人模式展開了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會計專業;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因此也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教育體系中,高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要求高職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時代的變化趨勢。21世紀是計算機全面應用的時代,“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專業是高職教育中比較重要的專業之一,在互聯網技術的沖擊下,會計人員無論是從工作工具、工作內容以及工作觀念等方面均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此,結合時代背景研究高職會計專業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時代的相關內容概述
(一)“互聯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計算機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互聯網作為一種基本的載體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從經濟社會的發展歷程來看,“互聯網+”更是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具體指的是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的結合,從而顯著地提升經濟社會的生產力。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教育行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為了我國職業教育工作中創新發展的新力量。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
首先,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高職教育具有深度開放性的特征。在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開始與教育深度結合,不僅僅打破了傳統知識傳播以及獲取的局限性,更是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讓整個學習過程更加簡單而又輕松。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無數的付費以及免費課程開始走向人們的生活,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就可以學習新知識的效果。比起傳統的課堂教學來說,“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更具開放性的特點,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開始變得多元化,且在知識的選擇上更加具有自主性。其次,“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云技術的發展使得數據的儲存能力和讀取能力大大增強,極大地擴充了知識學習的范圍,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按照自己的習慣來選擇知識,并且有重點地進行知識模塊的訓練,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最后,“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教育還具有翻轉性的特點,這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進。在傳統課堂中,教學的整個流程是由教師把握的,也就是說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實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互聯網+”時代下的課堂教學帶給學生們更多的驚喜,課堂的翻轉性得以實現,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通過短視頻等形式呈現,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在這樣的模式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明顯提高。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育人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畢業生就業面臨巨大挑戰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革新,而生產力的革新也必然會對教育行業產生相當大的沖擊。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緊貼著社會生產一線,因此面臨的挑戰也最為明顯。近些年來,會計領域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巨變,普華永道機器人、德勒機器人等相繼問世,人工智能領域向著更深層次的發展,依托人工智能平臺進行財務管理的創新已經成為了時代的潮流,傳統會計工作技術以及內容逐漸被顛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傳統的知識性崗位,例如數據的輸入、報表的編制等將會被一些智能財務軟件所代替,而且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下,會計崗位之間的界限將會被抹去,崗位之間的分工也會越來越少,基礎性會計人員的工作空間也會被壓縮,大量的基礎性會計人員將面臨著失業的危險。
(二)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傳統會計教育所培養出的會計人才被機器所替代,越來越多的基礎性崗位也開始被一些軟件所替代,而且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于會計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傳統的封閉式培養模式必須做出巨大的變革,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面臨著重構問題。從整體上來說,高職院校培養會計人才的體系應當從師資力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上進行積極轉型。當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同樣也給會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人工智能技術重塑了會計崗位,一些智能化的會計軟件開始應用在實際工作中,顯著地提升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有著傳統會計行業所不具備的優勢。
從總體上來說,“互聯網+”的時代為會計的職業教育提供了新的現實可能性,尤其是人機之間的互動時代使得會計職業教育能夠回歸教育的本質。從職業教育的視角來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要求職業教育的培養應當適應當前社會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樣也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前進與發展。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的路徑分析
(一)革新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一定要面向未來、與時俱進,高職教育亦是如此。在“互聯網+”時代的沖擊下,高職教育也應當積極應對,并且做到主動轉型,不斷地變更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從高職教育的特點來看,高職教育不同于本科、研究生等高等教育,高職教育的層次相對比較低,主要是為社會輸送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但是,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普通技術技能型人才已經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使得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已經迫在眉睫。“互聯網+”時代背景的主要特征是跨界融合、學科互通,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會計人才需要適應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方面的新技術,而傳統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當充分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的優勢,不僅實現工學結合,還要實現人機互動,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們的體驗感。在實際的工作中,學校可以將一些財務機器人引入到學校實驗室中,并且根據院校的實際特點建立起符合現狀的財務共享中心仿真實驗室。除此之外,對于已經采用財務機器人且經驗比較豐富的企業,學校應當與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并且依托對口企業建立起財務中心實訓基地,定期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學習與實踐。
(二)創新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
“互聯網+”時代融入了大數據、云計算以及區域鏈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這對于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高職會計專業培養人才的內容、模式、方法均會受到巨大的挑戰。在這樣的影響下,高職會計專業應當根據時代的變化來調整教學內容,積極順應“互聯網+”時代下的產業需求變化,在課程的設置方面要突出重點,對于一些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課程應當酌情刪減。在教學內容方面,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交互式的學習和人機互動。其次,在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應當注重學生專業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雖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會計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處理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機器,但是對于一些政策類問題的把握以及倫理類問題的解決卻是無法做好的,因此,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向這一方面偏斜,將課程思政融入到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倫理水平以及誠信觀念,要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精神的培養,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完成機器所不能取代的工作。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應當下大力度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因為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貫徹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師資力量的強弱也就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推動師資隊伍改革是大勢所趨。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對自身進行充電,更新知識內容,接受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技術的相關培訓,并且在會計師資隊伍中組建高水平的研究團隊。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從自身的實際出發,主動聘請一些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為校內師資隊伍進行培訓,更新每一位會計教師的教學理念。
(三)依托大數據背景,建立互生互動的生態系統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加快自己的發展步伐,實現與時俱進,開拓教育新領域,以“互聯網+”時代中的各項優異技術作為主要抓手,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建立起互生互動的生態系統,引領高職院校會計培養體系的改革與轉型,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在該系統中,無論是學校還是政府部門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政府部門應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并且針對“互聯網+”時代的顯著特點來做好頂層設計,為高職會計專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以及資源保障,從而推動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其次,高職院校本身也應當從自身實際出發,與智能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深度合作,進一步加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高職會計專業教師應當深入企業內部進行調研,做好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也應當定期到智能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內部進行頂崗實習,實現有效的人機互動。最后,企業也應當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指派本企業中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技術骨干、智能專家等深入到高職院校內部擔任外聘教師,從而為學生們的發展提供更為準確的途徑和指導意見。此外,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也要有危機感,“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原本就比較飽和的會計崗位顯得更為緊張,尤其是一些智能機器人的應用使得傳統的會計崗位被機器所替代,面對這樣的現狀,學生應當立足于社會發展現狀,積極學習會計專業知識,不斷磨煉自己的技能,在課堂學習之外應當積極深入到企業中學習會計實踐知識,了解崗位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得自己能夠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社會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模式以及思路就必須發生轉變,才能夠適應當前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方向。從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模式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依然還是沿用傳統的培養模式,使得學生們的綜合素養不高,不能夠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在“互聯網+”背景下,無論是學校、政府還是企業、學生都應該從自身出發,充分轉變自己的發展思路,積極轉型發展,從而適應當前會計行業的巨大轉變。本文立足于實際,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希望能夠進一步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彩霞,張佩,劉汶德.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財會學習,2018 (08):159-168.
[2]王立新,王英蘭.“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課教學改革探討[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 (02):21-24.
[3]褚靜靜,張紅蕊.管理會計能力框架融入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研究——以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8,16 (03):41-43.
[4]趙麗錦,趙月喬.基于“互聯網+”的中高職會計教育銜接研究:現實困境與發展路徑[J].職教通訊,2018 (16):1-5.
[5]張俊娟,狄雅嬋,崔笑.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 (0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