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的轉型升級改變了對以往電商專業的要求,探索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新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存在的問題以及目前高職院校已有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礎,提出了高職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新方向。
【關鍵詞】 電子商務 跨境電商 人才培養
從“互聯網+”的概念提出至今,外貿行業面臨新的轉型,將“互聯網+”與“外貿”相融合已成為眾多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發展方向。盡管每年各大高校向跨境電商行業輸送了大量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但跨境電商人才仍存在一定的缺口。近年高職院校也在積極探索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新模式,大多數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融入了更多的互聯網思維,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一、跨境電商人才現狀
(一)存在的問題。
1. 綜合型跨境電商人才緊缺。中小型企業在進行跨境電商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意味著需要大量具備外貿、電商等專業知識的人才,人才供給缺口明顯。一方面高校培養了大量電商畢業生,但缺乏實踐能力成為電商專業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弊端;另一方面,企業的需求發生了改變,從跨境電商行業整體來看復合型人才緊缺,但部分企業沒有能力去引進有能力的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缺口達到450萬,并以每年30%的增速擴大。
2.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跨境電商企業業務的多元化發展意味著在對電商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掌握外貿和電商相關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是各大跨境電商企業所需[2]。高職院校在綜合型人才培養方面仍存在不足,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跨境電商需要融合了多門學科,如國貿、計算機、管理、商務、外語等學科;二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缺乏電商企業實戰經驗,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學生進入企業之后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因此將社會實際的需求融入到跨境電商專業課程建設中是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
(二)高職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礎。
1. 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迅猛,國家政策的支持。網易考拉、天貓國際等平臺為應對交易規模的激增也在逐步完善自身的供應鏈系統,跨境電商平臺已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追求和消費能力的升級。需求發展、以及國際之間的物流鏈的完善推動著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逐年增長。
2019年1月1日,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商法》的出臺,進一步規范了電商領域的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業的發展。此外,我國也推出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大力鼓勵跨境電商企業對外貿易,面對巨大的政策機遇,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也緊緊地抓住機遇,跨境電商供應體系也漸趨完善。
3.電子商務專業群建設。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群中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包含了電子商務、商務英語、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專業的任課教師。2018年學校陸續引進了電商、物流等專業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如今專業群建設已經形成了協同育人的合力,為我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4.校企融合,互利共贏。產教融合的方式不僅能為學校提供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實踐資源,還可以與學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參與實踐基地的建設等。江西工業職業學院針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與省內外多個外貿企業、跨境電商企業開展了密切的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我校注重合作的深度和效率,積極有效利用校企資源支持創業實踐教學項目。我校已建立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孵化中心為電商專業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二、高職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對策分析
(一)完善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群須群策群力,發揮專業群的力量明確跨境電商專業培養目標。跨境電商專業重點培養學生的跨境電商平臺操作、跨境客戶服務等實際應用能力,通過主修專業和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實踐相結合,建立不同專業與電子商務交叉復核的多元知識結構,加強學生的創業實踐與企業實訓、實戰能力。因此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除了包含電子商務專業課程之外還應增加SEO搜索引擎優化、商務數據運營分析、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化管理等課程,在減少相應理論課時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實踐環節的占比。
(二)增加“雙師型”教師比例。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實際操作能力不足、對所在崗位所應掌握技能不熟悉等問題,根本原因在于學校一味地完成填鴨式的教學[3]。我校為了提升專業教師的應用技能,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鼓勵專職教師利用寒暑假去相應行業企業鍛煉,并出臺了相應的獎勵措施。對于教師自身而言,通過技能的修煉而使自己更具專業性、教學更具說服力,通過專業知識的不斷補充,在自身的領域里不斷鉆研,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教訓和積累經驗。
(三)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企業和學校進行聯合辦學,由跨境電商企業的老師帶領學校的專業學生,通過在實際崗位中進行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便適應就業崗位的需求,以此達到企業和學校的雙贏。跨境電商企業能接觸行業最新資訊、最新資源,高職院校可利用跨境企業的跨境電商資源,聯合建立校企孵化基地,將學生的課堂搬到實際崗位中,充分利用企業的經驗和資源。學生能夠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充分掌握跨境電商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基礎的崗位所需技能,成為綜合型跨境電商人才。
2020年,隨著“職教20條”的逐步落實以及社會力量的進入,職業教育正在邁入屬于它的“黃金時代”。高職院校應抓住時機,借助多方的力量,為跨境電商專業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更完善的實踐設施。
【參考文獻】
[1] 韓國威.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以長江職業學院為例[J].經營與管理,2019(12):157-160.
[2] 高海鳳.高職院校跨境電商人才核心能力培養途徑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4):46-47.
[3] 付建全.高職院校跨境電商教學教育模式思考[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34):174.
作者簡介:賴園園(1991—),女,助教,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