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邯鄲市是國家園林城市、丈明城市,非常注重城市綠化,老城區和東部新城區不同的規劃發展定位決定了各自的綠化特色。在分析老城區綠化特點的基礎上,總結了老城區綠化的缺點,提出了這些缺點對東區綠化的啟示;并通過已建成道路的綠化分析使東部綠化集成了多種功能,融入了文化,注重了人性設計,避免了老城區綠化的缺點,成為東部宜居城市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老城區;綠化;特點;邯鄲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3-0077-02
1 邯鄲市綠化概況
邯鄲是晉、冀、魯、豫接壤地區唯一一座被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城市”,是河北省南部的區域中心城市,是一座有三千多年歷史、三千多年都沒有改名的城市,素有“成語典故之鄉”的美稱。
2001年,邯鄲市獲得“省級園林城市”稱號,2006年邯鄲市成功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13年,邯鄲建成區綠地面積達4790hm2,綠化覆蓋率47.2%,綠地率44.33%,人均公共綠地19.61m2,均以超過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標準要求,并且綠化體系建設,做到綠網覆蓋緊跟城市框架拓展,以規劃引領綠的方向及實現了出門見綠、抬頭見樹、300m見園,500m見場的城市綠化目標;初步形成各類綠地有機結合,功能完善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1]。
2 邯鄲市雙核城市發展定位
2012年3月國務院批復的第四期總體規劃確定邯鄲主城區發展方向為“重點向東擴展、南北適當發展、西部控制發展”。
老城區和東區新城形成“雙核”、”互動的組團型城區結構。東區是承接邯鄲市未來新興產業、城市功能的主要空間,是匯集城市未來行政、金融、商業、文化、居住、游憩、體育等功能,“現代服務業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生態宜居示范區,行政文體科教中心”,是彰顯邯鄲現代特大城市活力不城市風貌癿綜合性城市新區[2]。
3 老城區綠化特點分析
3.1 街道斷面形式
2003年楊淑華等對街道綠化的分類做了細化和補充,將其分為:人行道綠帶、分車綠帶、路側綠帶、交通島綠帶、公共建筑前綠化及其他類型綠帶(包括廣場、停車場、街頭綠地等綠化形式)。街道綠化按斷面形式一般可分為一板二帶式、二板三帶式、三板四帶式、四板五帶式等[3]。一板二帶式(一塊板)最為常見,由一條車行道、二條綠化帶組成;二板三帶式(二塊板)可將車輛的上下行分開,中間、兩邊共三條綠化帶,中間8m寬以上可布置成林蔭路;三板四帶式(三塊板)共有四條綠化帶,是較完整的道路形式,在寬街道上應用較多;一板一帶式多用在道路窄、山坡旁、河旁、建筑陰影大的地方。
街道綠化的斷面形式必須考慮街道的斷面布置形式,據楊思勇對邯鄲市道路紅線大于20 m的64條街道,116個路段的調查結果,街道斷面形式有5種,71個采用一板二帶式,3個路段為二板三帶式,8個路段為三板二帶式,29個路段為三板四帶式,5個路段為四板五帶式[4]。可見,老城區集中在一板二帶和三板四帶,絕大多數為一板二帶式(占調查路段的61.2%),這說明老城區道路模式兩極化較嚴重,這是受城市規劃發展影響所致。
3.2 街道綠化樹種特點
行道樹是沿道路兩旁按照一定的種植方式栽植成行的樹木,以喬木為主,喬、花、灌相結合的遮陰綠帶。行道樹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方面[5]。城市綠地系統結構布局中點、線、面是3個基本的要素。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行道樹的綠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6]。
邯鄲行道樹中植物種類共計14種,法桐、國槐、銀杏出現次數占總出現次數的68.2%。
分車帶中植物種類共計27種,大葉黃楊、金黃女貞、月季三種植物出現次數占總出現次數的53.4%,加上紅葉小檗、銀杏、紫薇、法桐、石楠、小葉黃楊共計9種占總出現次數的81.7%。
路側綠化帶有“種植物,草坪(地錦)、大葉黃楊、紫薇、大葉女貞、金葉女貞、雪松、紅葉小檗、月季、紫葉李、檜柏、碧桃、榆葉梅等12種占總出現次數的61.2%,加上白三葉(地錦)、木槿、銀杏、欒樹、紫荊、龍柏、毛楊、石楠、油松、合歡等共計22種占總出現次數的80.2%。
行道樹主要集中在3種(共14種),分隔帶樹種集中在9種(共27種),道路側綠化帶樹種集中在12種(共66種)。可見,行道樹、分隔帶、道路綠化側帶的植物種類雖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種類,因此導致了老城區綠化特色不夠鮮明。但將行道樹、分隔帶、道路綠化側帶的植物種類綜合起來較合理,街道綠化中喬木、灌木、藤本分別為59種,40種,5種,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分別為24種,80種,選擇的種類較為豐富,喬灌比及常綠和落葉比是比較合理的。
3.3 老城區綠化存在的不足
由邯鄲老城區道路模式、綠化樹種配置初步可以看出,老城區綠化沒有長期的街道綠化規劃,所用樹種種類集中,植物配置形式簡單,導致了街道綠化景觀相似、缺乏藝術性,道路綠化景觀效果不明顯,而且沒有融入進邯鄲系列文化,在人性化設計與細節處理方面也不完善[4,7]。
3.4 老城區綠化提升措施
由于以前城市規劃,老城區街道基本沒有發展空間,不能大規模街道擴建和綠化面積擴大,但邯鄲市仍做了許多提升工作。2017年邯鄲市實施“綠美邯鄲”行動,除了日常街道綠化帶維護、城市防護林帶提升等常規工程外,綠化工程幾乎涵蓋了主城區的每個角落,12項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全面啟動,新增主城區綠化面積15萬m2;繼續推進道路、公園、廣場游園、庭院、裸地五大體系綠化,主城區綠化格局出現新變化,市民生活環境也得到進一步改善[8]。
3.5 老城區綠化對東部新城綠化啟示
老城區在綠化方面的優點有:城區街道綠化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良好、因地制宜有效改善街道綠化水平、植物配置注重層次和色彩變化、植物種類豐富,適地適樹[4]。
目前邯鄲市東區正在如火如茶地建設,東部新城綠化克服了老城區的缺點,與老城相比,東部城區街道綠化規劃系統、特色鮮明、景觀藝術性強、注重人性化設計與細節處理。
3.5.1 東部城區綠化定位
邯鄲東區包括京廣鐵路以東、邯臨路以南、309國道以北、新城東大街以西范圍。按照開放性街區的要求,道路兩側建設項目原則上不設實體圍墻,街道打造為景觀路,形成“一路一景觀,一街一特色”,如荀子大街打造海棠大道,毛遂大街打造桃李大道,聯紡路(秦皇大街一毛遂大街)打造丁香大道,太極路打造紫荊大道[9]。
此外,東區綠化景觀結構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倡導集約混合開發,構建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意向鮮明、節點突出的高品質城市空間環境,形成規律且富有特色的景觀環境,或突出親水特色、或體現門戶形象、或融合休閑空間,形成景觀節點和景觀軸線,營造高品質的景觀空間形態。
3.5.2 在建街道綠化特點
荀子大街綠化特點:在《邯鄲市東區道路系統體系規劃》中,荀子大街的樹種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規劃,規劃突出強調了春夏景觀,主題為花色滿園,典型色彩以黃白色為主,較為淡雅,適當結合各種色彩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豐富的季相變化。荀子大街設計注重景觀與人文高度融合,是東區的城市形象窗口名片,與周圍環境完美協調,且富于文化內涵。
毛遂大街綠化特點:毛遂大街緊鄰河北工程大學,街道規劃設計挖掘校園環境特色和文化內涵,選用“桃、李”類植物形成街道植物特色,營造文化氛圍。設置道路交口節點和路邊休憩節點,設計根據場地及其周邊的實際情況,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運用現代中式設計風格,通過地鋪和極筑物等景觀小品設計中融入積枀進取,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毛遂精神,展現并傳承毛遂精神和邯鄲文化。
3.5.3 新開河綠化特點
新開河流經東區,是邯鄲市十大重點項目之一,與趙王大街沿線共同構成景觀主軸線,體現高坡低谷、流動變換空間組合的綠化布局形態,定位為復合型的生態廊道,是科學治水、探索生態治水的一次有益嘗試。
東區新開河(一期)工程在滿足園林景觀造景要求前提下,通過多層次的水岸綠廊建設,水面、綠化、橋等園林小品設施融為一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不僅使河道沿岸成為滿足城市防洪排瀝的功能岸線、自然和諧的生態岸線,而且為市民打造愜意休閑場所,達到可游、可觀功能[10]。
4 結語
邯鄲市城市已形成明顯的新舊雙核發展,東區和老區的綠化差異很大,老城區受條件所限不能擴大面積,但可以進行提升增質,在此方面邯鄲市對老城區的綠化做了大量工作。東區綠化不僅注重系統規劃,而且融入人文因素,考慮了更多的人性設計,并將綠化與水系相結合,這在北方地區綠化中并不多見。
參考文獻:
[1]王紅玲.邯鄲市主城區道路綠地植物景觀評價研究[J].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3.
[2]邯鄲市人民政府.邯鄲市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發展規劃通知(2016-2020,邯政字[2016]95號[R].邯鄲:邯鄲市人民政府,2016.
[3]楊淑秋,李炳發.道路系統綠化美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4]楊思勇.邯鄲市城區街道綠化調查與分析[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27.
[5]錢能志,薛建輝,吳永波,等.遵義市城區行道樹組成結構分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5(11).
[6]楊鳳云,李娜,李永進.邯鄲市綠化樹種的現狀與規劃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7(6).
[7]王正文,趙慶超.邯鄲市主城區行道樹綠化現狀與配置技巧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1(5).
[8]嚴金娥,張曉婕,趙耀新.邯鄲市“綠美邯鄲”攻堅行動去冬今春造林56萬畝[J].河北林業,2018(7).
[9]河北新冀網絡傳媒有限公司.邯鄲東區打造園林綠化新城[N].河北新聞網,2018-11-12.
[10]堅持科學治水探索生態治水東區防洪排澇工程啟動[N].邯鄲日報社多媒體數字報,2019-07-15(4).
收稿日期:2019-12-05
作者簡介:任振江(1973-),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園林綠化管與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