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雷 任文娟
摘要:網絡背景下的用戶知識分享行為的影響因素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而網絡健康社區用戶知識分享行為的影響因素更是得到學術界的普遍關注。文章首先對網絡健康社區和知識分享行為的定義和相關研究進行總結,然后從用戶、知識和社區三個維度對網絡健康社區用戶知識分享的影響因素進行梳理和歸納,以期填補已有研究的空白。
關鍵詞:網絡健康社區;知識分享;影響因素
一、引言
網絡健康社區是一種存在于互聯網環境中、以電子工具為媒介、供用戶進行健康自我管理、日常疾病控制和醫療信息咨詢的網絡共同體。它的出現為緩解我國當前面臨的醫療資源匱乏、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已有研究表明,網絡健康社區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區內用戶的知識分享行為。在此背景下,諸多學者對網絡健康社區內用戶知識分享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并取得了可觀的成果。本文旨在對網絡健康社區中用戶知識分享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梳理和歸納,以期為后續研究的開展提供參考。
二、相關概念
(一)網絡健康社區
網絡健康社區的雛形為1993年誕生在美國的BrainTalk社區,該社區旨在為神經科患者提供一個在線文本交流平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而后相繼誕生了諸如國外的patientlikeme、medhelp、MDJunction,以及國內的好大夫在線、丁香園等一系列網絡健康社區。在網絡健康社區中,用戶可以向醫療專業人員咨詢健康信息,也可以與患有相似疾病的患者交流治療經驗,獲取有益的醫療健康知識。由此可見,網絡健康社區的興起和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健康信息獲取渠道,對于用戶了解疾病知識、交換治療意見、提高健康素養具有促進作用。
(二)知識分享
知識分享是指發生在個體之間的,涉及個人知識、經驗和技巧的一種知識轉移行為,已有研究表明網絡社區能夠簡化知識分享流程,進而促進知識分享行為的發生。作為一種特殊的網絡社區,網絡健康社區中的知識既包括患者和疾病關注者對健康信息的描述和提問,也包括醫生等醫療專業人員的回復和撰寫的健康類科普文章。因而網絡健康社區中的知識分享主要涉及醫患之間和患者之間的健康信息交流。
網絡健康社區情境下的用戶知識分享研究主要從知識分享的影響因素、動機和網絡演化等方面展開。例如,張克永等學者基于社會認知理論,建立了包括自我效能、利他主義、社會信任和感知風險等因素在內的網絡健康社區用戶知識分享影響因素模型;Oh識別出娛樂性、感知學習、同情心、互惠和聲譽等10種影響用戶知識分享的動機;吳江等人以醫享網某圈的真實用戶數據為研究樣本,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發現該社區用戶發帖-回帖網絡具有明顯的小世界效應;石靜等人的研究則表明糖尿病社區內的活躍用戶隨著社區的發展而逐漸減少,并指出社區運營方應該在社區的不同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機制,注重用戶保留和意見領袖的培養。
三、知識分享的影響因素
知識分享作為網絡健康社區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并且取得了較為可觀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對知識分享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和歸納,為后續研究提供思路。通過文獻分析發現,當前網絡健康社區用戶知識分享行為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用戶層面、知識層面和社區層面。
(一)用戶層面
用戶層面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是指知識分享行為本身相關的因素,例如信任、自我效能、感知愉悅等;外部因素則指并非由知識分享行為本身引起,而是由與知識分享行為相關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誘發的外在因素,例如獎勵和地位等。周濤等研究證實用戶對社區的信任以及用戶之間的信任均正向影響用戶在社區內的知識分享行為;孫悅等則對網絡健康社區內用戶知識分享行為的關鍵因素進行了識別,結果發現自我效能、感知一致性等顯著影響用戶知識分享行為;Park等研究發現聲譽對隱性知識分享具有顯著負向影響,而利他主義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分享均無影響;Yan等分別探究了一般知識和具體知識分享行為的影響因素,結果發現,面子關注、自我價值感、社交支持等因素對一般知識和具體知識的分享行為均有顯著正向影響。
(二)知識層面
不同于一般社區中的知識,網絡健康社區內的知識在內容上往往涵蓋了眾多醫學類專業詞匯而晦澀難懂,因而在知識的表達上對用戶的專業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知識層面的相關研究主要聚焦于知識特性對知識分享行為的影響機制。例如,張海波發現中醫知識的特性對中醫傳承工作室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分享行為和知識分享水平具有正向影響;金曉玲等人基于信息傳播理論,從信息內容的社會特征、情緒特征和功能特征三個維度出發構建了微信朋友圈健康信息傳播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型,并采用廣義線性回歸方法予以驗證。
(三)社區層面
社區層面主要從社區氛圍、制度機制和社區基礎設施三個維度影響用戶知識分享行為。Zhang等探究了好大夫在線社區中醫生和患者的知識分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表明社區互惠氛圍對醫生和患者的知識分享行為均有顯著正向影響,并且進一步對比研究發現,社區互惠性對兩種不同角色的知識分享行為影響程度存在顯著差異性;王瑋認為信用程度也是影響網絡健康社區用戶知識分享的影響因素,并且基于社會信用體系理論構建了包括政府信用檔案、企業信用檔案和個人信用檔案為主要內容的信用檔案體系框架;韓曉翠將社區激勵分為線上激勵和線下激勵兩種類型,前者包括醫生通過知識分享所能獲得的名譽回報和經濟回報,后者則是指醫生線下身份的提升,研究表明名譽回報和經濟回報和線下身份均正向影響醫生的在線知識分享行為;Kim等通過對196份網絡健康社區用戶的交互文本進行分析,發現社區內信息資源豐富程度和社區網頁特征顯著影響用戶的知識分享行為。
四、總結
綜上可知,用戶在網絡健康社區中的知識分享行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用戶在社區內執行知識分享行為的過程中,會受到來自用戶自身、知識特性和社區三個層面的影響。進而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深化用戶知識分享行為產生的內在機理,便于社區運營方采取有針對性的社區機制和激勵措施來提高社區用戶的參與程度和知識分享積極性,促進社區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曉屏.非交易類虛擬社區成員參與動機:實證研究與管理啟示[J].管理工程學報,2009(01).
[2]張依敏.2.0時代的醫療[J].信息方略,2007(11).
[3]Lin, H.-F., Effects of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on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7(02).
[4]Pi, S.-M.; Chou, C.-H.; Liao, H.-L., A study of Facebook Groups members knowledge sharing[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05).
[5]張克永,李賀.網絡健康社區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 2017(05).
[6]Oh, 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otivations of health answerers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in online environm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03).
[7]吳江,周露莎.在線醫療社區中知識共享網絡及知識互動行為研究[J].情報科學,2017(03).
[8]石靜,張斌,周利琴.健康問答社區用戶知識共享網絡動態演化研究[J].情報科學,2019(02).
[9]周濤,王盈穎,鄧勝利.在線健康社區用戶知識分享行為研究[J].情報科學,2019(04).
[10]Park, J.; Gabbard, J. L., Factors that affect scientists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health and life sciences research communities:Differences between explicit and implicit knowledg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8(78).
[11]Yan, Z.; Wang, T.; Chen, Y.; Zhang, H.,Knowledge sharing in online health communities:A social exchange theory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6,53(05).
[12]張海波.國家名醫傳承工作室團隊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7.
[13]金曉玲,馮慧慧,周中允.微信朋友圈中健康信息傳播行為研究[J].管理科學 2017(01).
[14]Zhang, X.; Liu, S.; Deng, Z.; Chen, X., Knowledge sharing motivations in online health communi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normal user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75).
[15]王瑋.基于在線健康信息共享的信用檔案體系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18 (12).
[16]韓曉翠.在線醫療社區不同激勵因素對醫生貢獻行為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5.
[17]Kim, H.-S.; Mrotek, A., A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diagnosis of online health communities sustainability: A focus on resource richness and site design featur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63).
(作者單位:許雷,昆明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任文娟,云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