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刺激各產業的不斷變革與創新,作為高職院校信息工程類專業課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改革已成為必然趨勢,如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及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實施教學改革,本人從存在問題、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 計算機網絡技術? 教學改革? 創新
一、引言
2019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如此巨大的網民數量創造了如網上購物、網上辦公、網上交友、線上教育、移動支付等大量的互聯網業務需求?;ヂ摼W經濟爆發式增長刺激中國經濟發展與轉型,快速發展的經濟使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與創新,全社會進入一個嶄新的互聯網時代?!队嬎銠C網絡技術》是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生必修專業課程,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本專業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適應社會信息化需求,具有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規劃設計、網絡工程施工、網絡管理和數據維護、信息網絡布線、網絡綜合故障分析和移動通信技術運用等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當前各大高職院校紛紛加快課程改革步伐,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加速新教材開發力度,以此來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推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實際運用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
當前我?!队嬎銠C網絡技術》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方式,但還是擺脫不了老師主講,學生被動聽講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缺少思考,缺少自我探究,缺少團隊協作精神。
二、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與學生被動的“學”?!队嬎銠C網絡技術》課程知識體系理論性強、實踐性更強,運用一體化教學,以項目引領,學生在完成具體的項目過程中,掌握本專業的知識點與職業素養,教學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在課堂有限時間內教師必須要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但學生課前預習不充分、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后不能有效鞏固,被動學的問題比較突出。
(二)教師授課方式單一,內容乏味。計算機網絡知識抽象、很多都是專業名詞,沒有實物,難于理解。我們教師如果沒有企業實踐經驗,沒有參與過一些項目的建設與研發過程,課堂就很難生動起來。教師照本宣科傳輸知識,課堂就變得乏味。當前許多教師雖然已經利用多媒體上課,但課堂內容僅僅在在多媒體上展示,沒有更多的知識點連貫的講解,沒有拓展,缺少知識在實踐環節中應用的舉例,課堂內容就會變得很乏味。
(三)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實踐與實際相脫節。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點無法與實踐內容完全配套,很多課堂所講理論,實踐無法開展。所設定的實踐項目、實訓設備與市場需求和主流產品脫節,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甚至教材內容更新沒有及時跟上互聯網技術發展的速度。新技術,新設備層出不窮,教學內容與實訓設備要緊跟時代步伐。
(四)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未能有效銜接。課堂教學內容一般都是按照教材的目錄進行教學,但在實際過程中教材并不能有效地與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有效銜接,學生學習專業課目的性不強,針對性不強。考取職業資格證書不是目的,而是作為有效檢測學習效果,學校所學知識通過社會檢驗的一塊敲門磚,對就業求職有較強的說服力。
三、《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一)運用一體化教學,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在一體化教學中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老師為主導的作用。要實現一體化教學,不但要有一體的老師和教學場所,更要有一體化的教材和學材,引領并配合學生去積極探討和學習,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任務預習、任務引入、任務分析、任務實施、任務測試、任務拓展”六個步驟?;诮滩?、教學和學生三個方面的認識,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分組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和成果展示法等有機結合。使用項目教學法,以解決生產實踐的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用啟發式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的能力。使用采用分層教學法,對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基礎不一樣,欠缺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我們在制定學習任務時,要能抓住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本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建立合作型討論小組,推動學生間協同共進。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建網絡應用案例小組,在理論和實踐操作過程中有疑問的,首先通過組內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通過查詢資料、翻閱文獻、請教老師等解決。網絡小組之間通過真實的網絡工程項目為案例,例如“家庭網絡系統規劃與設計”、“校園網絡系統規劃方案”增加學生自行設計和實驗內容,通過“項目概況、需求分析、總體規劃、主機系統設計、網絡結構系統設計、網絡拓撲結構設計、廣域網設計、安全設計”等方面的探討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三)充分運用互聯網,建立網絡教學與網絡資源平臺。建立網上教學平臺打破了教師傳統教學的有限性和封閉性,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騰訊課堂、騰訊會議、釘釘、QQ群、微信群、云班課、問卷星等多種教學軟件開展教學活動。課前通過海報、鏈接、二維碼發布上課信息,通過QQ、小程序等進行網上考勤,注重學生課中互動,積極使用職教云、中德諾浩等免費在線資源進行教學,使用云班課、問卷星等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測試,使教師的教不僅僅局限于學校課堂,讓教師的解題答疑更加的便捷。利用慕課、網易云課堂等互聯網資源課外提前預習,自主學習。計算機專業教師也可以利用專業知識配置校內的WEB服務器、FTP、DNS、DHCP、Mail服務器系統、實現校園內部網絡資源共享,這樣既能保證資源的內部共享性,也能保證瀏覽的通暢性。
(四)采用課程過程化考核,構建綜合多元考核體系。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考核主要是通過期末理論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導致部分同學平時不學,考前突擊,考后就忘,不利于學生長久的專業素養的培養?!队嬎銠C網絡技術》是綜合性課程,既要考查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可以將學生的考核過程貫穿于學習過程。課程成績主要由期末成績、課堂測試、實踐創新能力三個方面組成。按總分100分計,分別占比重為40%、20%、40%。 期末成績由期末理論考試和實操成績組成,課堂測試由課堂提問和課間測試組成,實踐創新能力由學生上交具體課題的分析報告、具體項目的設計組成。過程化考核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重視,加強自主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大幅增強創新思維意識,對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養成,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四、總結
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必須緊貼市場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緊貼國家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本文通過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性思維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職業資格所需的職業素養,為建設網絡強國提供信息技術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張文柱,周雪婷,衛銘雯.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J].教育教學論壇, 2020,2(9):374-375.
[2]王嘵曄,吳東,石艷,閔笛,彭增焰.面向職業資格認證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J].大學教育,2020, 2(2):123-125.
作者簡介
張雙喜(1980.07-),男,江蘇鹽城人,漢族,工程碩士,計算機專業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相關教學研究、技工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