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愛霞
摘要:小學是學生養成習慣的重要階段,我們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將學生培養成懂得被教育的人,其中的“教是為了不教”深刻的反映了現代教育的思想內涵,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進行分析,探求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在小學語文中的教學優勢。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表達;語文教學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培養是我們教育領域的重點和難點,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教師的口語交際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社會中更加需要全面性的人才,但是在教學中卻常常片面的追求分數,而忽略了學生的多方向發展。
一、開展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育的要點分析
1.注重教師的角色定位。學生在語文口語交際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方式進行,例如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同時也鼓勵學生使用網絡與其他人進行討論,只要是有助于查閱資料的方式都可以使用。另外教師也要參與到和每個同學之間的交流過程當中,但是更多的是作為引導者。課后時間,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教師則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在語文課堂上學生要認真聽老師講課,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或者有疑惑的問題,需要及時向老師示意提問,要建立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
2.注重口語交際教學的啟發性。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內容雖然不是很深奧,但是學生的口語交際思維還不夠成熟,因此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傳遞尤為重要,課堂中的內容大多包含大量的信息,但是老師在教學中需要與學生的掌握情況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教學效能。很多教師的互動方式都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導向,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優勢,實行啟發式教育,注重對學生的思考引導。
3.注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生長環境、秉性資質,在學習方面也可能呈現出不同的接受能力,但是我們的口語交際教育方式不能將所有學生“一概而論”,在我們的課程改革教育方針中特別指出了現代教育要注重向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性。在一個課堂中,我們也需要針對不同的同學進行不同的互動,要具有不同的針對對象。老師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口語交際教學的效果。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實踐探索
1.鼓勵學生表達,培養口語表達綜合素養。我們在教育實踐中會發現一個問題,小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特別快,而且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雖然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都不強,但是可以在不斷學習中積累,在學生看見他們有興趣的事物,或者新奇的事物時就會喜歡提問和探索,這是學習天性的外在表現,但是學生們對于提問和答案不能很連貫的結合起來,這樣可能就造成了他們學習的知識點都是單獨的,老師如果能夠幫助學生捋清思維,將問題按照邏輯形式串聯起來,那么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語文教育中這樣的引導可以培養學生思路更加清晰,條理更加順暢,所以我們在完成了觀察和想象兩個環節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表達訓練,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題,老師要有耐心的幫助解答,在初始階段可以一個句子接一個句子的進行陳述表達,然后老師幫助學生整理句子的通順性,減少重復詞語,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性。例如,很多小學生在家里都會由父母給過生日,老師先讓學生回想過生日都有什么樣的場景,并給出其他的相關圖片,回想自己的生日與圖片中有什么共同之處。很多同學在表述的開頭都會寫道,某天是我的生日,我的爸爸媽媽給我買了蛋糕,這樣的表述本來沒什么問題,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句子進行點綴,“爸爸媽媽給我買了生日蛋糕”改為“爸爸媽媽親自為我挑選了精美的生日蛋糕”,僅僅是在句子中加了“親自”、“精美”,但是讀起來就會更加優美,鼓勵學生進行表述。
2.指導學生看圖表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個人通過自身經驗利用感官能力對事物的基本判斷,感官能力是多種維度上的個人感受,包括聽覺、思維、視覺、語言等。小學生目前還處于感知世界的初級階段,他們的認知能力不強,需要老師引導,看圖說話的前期需要學生對特定的圖片資料進行觀察,并對圖片中的表達內容自我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圖片的內容理解,并形成初步的印象。但是小學生常常在觀察過程中毫無頭緒,可能會在頭腦中形成了圖片的概況,但是無法表達出來,或者只是形成了某一點的印象,這時候老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例如,當我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圖片資料上顯示的是遠處的一片房屋,房屋上還有裊裊炊煙,這個時候老師需要讓學生先從陳述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圖片中的主要對象包括什么,有的同學就會說有房子、有大樹、有飛鳥、有炊煙等等,然后繼而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有炊煙說明這個屋子里正在發生什么事情,學生們會在思索片刻后回答家里人在做飯,然后老師繼續引導學生,家里的父母做飯都在什么時間,學生積極思考和回想。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不斷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圖片的細節中尋找答案,并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果。另外老師在指導學生看圖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例如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逐步觀察,這樣可以防止漏掉細節,還能讓學生養成循序漸進的習慣,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有積極作用。
三、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要更多的體現學生為教育主體,作為教師要擺脫以往的陳舊教育觀念,不僅要關注學生所學知識的內容和運用技巧,還要了解小學生的口語交際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進行制定教學方案,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