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巖
摘要:隨著“互聯網”科學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普及和興起,高校大學生應用媒體技術的需求和水平日益提高,同步衍生的高校網絡危機現象頻發,高校網絡輿情危機對成長黃金期的大學生而言,呈現出諸多負面影響。新媒體背景下的網絡輿情形態上,具有“突發性,多元性,雙面性,盲目性,局限性”五大特點,需要適時監督;而大學生黨員作為學生群體的精英,在高校網絡輿論危機處置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管理干預的中堅力量,本文總結了高校學生黨員干部如何應對輿論危機的處置方案,闡述了高校黨員抵制網絡輿情危機的保障、預警、監控、引導和善后恢復機制。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學生黨員;網絡輿情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在我國的迅猛發展,網絡全媒體融合互滲、整體發展呈現新媒體覆蓋常態,輻射擴散方式通常出現多內容整合、多平臺發布、多終端兼容的信息傳輸方式傳遞。網絡的積極活躍使用者多為當代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和思想成熟辨識度的不足,總存在盲目跟風,趨之若鶩等現象,高校學生黨員是學生群體的生力軍,他們來自于學生中,又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管理可依靠對象,從學生黨員參與管理的視域下考慮,他們既是學生良好風氣塑造的導向標,也是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公信力發聲者,所起作用至關重要。
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便捷、互聯、共享的新媒體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在我國的迅猛發展,從“紙媒時代”到“微博微信”再到“視頻、H5、HR全景”移動終端功能、信息輻射方式以實現多內容整合、多平臺發布、多終端兼容的信息傳輸與運用狀態。因此充分發揮青年黨員的傳播執行力和有效力,樹立服務學校、服務社會的正確態度,傳播正能量。如今的新媒體網絡整體發展呈現多元化態勢,輻射擴散方式通常出現多內容整合、多平臺發布、多終端兼容的信息傳輸方式傳遞。高校學生黨員是學生群體的生力軍,他們來自于學生中,又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管理可依靠對象,從學生黨員參與管理的視域下考慮,他們既是學生良好風氣塑造的導向標,也是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公信力發聲者,所起作用至關重要。
1、學生黨員應及時了解大學生網絡思想動態和關注大學生的生活。隨著云技術、智能終端技術的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學生網絡高效交流的主要平臺,大學生群體在思想成熟度和辨別是非方面都存在著盲目跟風、趨之如騖等現象,學生黨員群體是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中流砥柱,發揮著先導、謀劃、組織示范、激勵作用,學生黨員需要時刻關注新媒體網絡輿情的新變化,適時正確引導網絡輿情,規避網絡輿情消極因素。
2、學生黨員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網絡輿情危機干預意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創建得益于有效監督和預警。市場經濟的影響和不良社會道德的功利、失信、虛假、夸張、推脫責任的陰暗報道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認同,個人發展目標和社會現實反差致使部分學生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甚至危害社會,高校學生是引領社會新媒體發展的倡導者和踐行者,網絡治理還存在漏洞和缺失,相應網絡輿情法律治理和監管體系還不夠健全,網絡失責懲處的難度也容易導致學生放松自身要求。學生通過配合教師監督網絡平臺,倡導良好學風,共同塑造良好價值觀,形成合力營造良好的網絡使用和日常學習氛圍。
3、學生黨員應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保證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高校校園是大學生成長和學習的聚集區域,高校青年人更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分析力、判斷力不夠成熟,思想、信仰及價值觀尚未完全確立,均有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高校大學生作為時代的精英,他們的思想政治更堅定,抵御外界誘惑的能力更顯著,學生干部只有高度關注校園網絡動態情況,才能占領高校輿論輿情管理的主動權,維護校園和諧。
參考文獻
[1]周小華.基于新媒體技術的馬克思主義傳播[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2。
[2]王學儉,劉強.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王玉婷,王新山.試論新媒體對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影響與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
[4]趙正元.北京利用微博創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首都高校百萬師生同上“微黨課”[N].中國教育報,2013-01-05(1)。
[5]王兵.論手機上網對高校大課堂教學的影響[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5),7-9。
[6]華麗.淺析課堂上的“手機文化”現象[J].高教前沿,2011(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