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玲
摘要:初中科學是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是初中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社會發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它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引導學生認識客觀自然規律。本文將對如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進行簡單的探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科學教學;生活化;對策
初中科學和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只局限于書本知識,要善于發掘生活中的小事,把它們轉化為教學資源,使教學中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通過科學教學的生活化培養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形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意識,對學生以后的成長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初中科學教學加強與現實生活聯系的意義
1.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當前的科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簡單的根據教材進行教學,忽視了科學是源于生活的,使得教學變得抽象化,增大學生的理解難度,也就降低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通過在教學中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的認識科學現象,掌握科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開心,為科學教學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2.提高科學教學的成效
教學的成效主要體現在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這兩個方面,按原有的教學模式,學生對科學知識理解不深刻,很難明白其中原由,為了考試成績只能依靠硬背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都很難讓人滿意。[1]通過在教學中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科學知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高科學教學的成效。
3.開拓學生眼界
受課時、篇幅等限制,單純的課堂教學內容比較有限,不利于學生眼界的開拓,知識的汲取,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加強初中科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學生直觀的了解到更多科學現象,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不僅開拓了學生的眼界,也有利于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在初中教學中加強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具體對策
1.在教學引入環節中設置生活化的情境
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們在面對問題時有個直觀的感受,有利于學生對科學問題的理解,也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食物中的營養素》這一單元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七大營養素極其作用,筆者設置了一個生活化的情境。
教師:“同學們,最近我有個朋友正在減肥,每天晚上只吃一點水果,你們覺得營養能跟的上嗎?你們有沒有什么建議,吃什么水果既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還能控制體重呢?”很快臺底下的學生就熱烈的討論起來,還能聽到幾個聲音說“我也想減肥”,在幾位學生的回答后,筆者在引入營養素的課程,讓學生在輕松的生活化情境中高效的學習相關知識,整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輕松,以此達到加強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又如,在《認識簡單機械—杠桿》這一章節中,筆者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后來有次吃飯碰到了那位在減肥的朋友,她還和我抱怨前兩天出去買水果被小攤老板給坑了,四斤的蘋果,回到家重新稱發現才兩斤多點。“同學們你們是不是也覺得是小攤販老板在桿秤上動了手腳,那攤主要具體怎么操作才能使桿秤缺斤短兩呢?”,學生對此爭相討論,卻不能明確的指出問題的關鍵。這時我再提出,只要掌握了杠桿的基本原理,就能輕松解決這個問題。接下來的課程,學生就會帶著好奇心進行學習,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率也明顯提高。
通過在教學中設置生活化的情境,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融入其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直接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教學質量。
2.在教學當中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最關鍵環節就是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在這一環節中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根據具體的生活現象來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教學,有助于學生直觀易懂的掌握科學知識。
比如,在《常見的植物》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上課前一天讓家里有養花草的學生把花草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實實在在的觀察、了解植物。在通過教師專業的講解,學生可以對植物的種類、結構等有著更直觀的認識。
3.布置課外作業時注重生活化
學生學習并不僅僅依靠課堂,課外作業是課堂學習的延伸也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形式比較單一,內容多有重復,與現實生活也基本沒有聯系,對學生鞏固科學知識幫助并不大。教師要及時改變觀念,在課后作業布置上更加生活化、合理化。
例如,教學完《空氣污染與保護》這一課程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時可以更加生活化,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渠道收集當前所在城市的空氣污染狀況,通過真實的數據展示空氣受污染程度。然后讓學生開動腦筋,為何會有空氣污染,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保護空氣。通過這樣的生活化課外作業,學生不僅記住了課堂學習的知識,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環保意識。如果采用傳統方式布置作業,學生們也只是在重復課堂上的知識點而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寥寥。
4.在科學實驗中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實驗是科學教學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一個好的實驗可以讓教學更生動更高效,對學生掌握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科學實驗中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認識,體會到科學的樂趣,從而喜歡上科學。
比如,在《光合作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有些學生以為植物體的材料全部就是從土壤中吸收得到的,忽視了光合作用的貢獻。這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科學試驗,通過玉米播種,記錄土壤的質量和長大后的玉米桿質量,可以發現玉米桿的質量要超過土壤減輕的質量許多,學生能從這實驗當中清楚的認識到植物體的物質并非全部來源于土壤。
結語
初中科學科學來源于生活,在科學教學中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可以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活力、更有成效。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樓劍芳.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有效性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