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是學生在高中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而言,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合理設定課堂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內容,有效落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得到培養,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學生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能夠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要求;實施策略
新課程改革后,《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在整個課改過程中,以此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深入了解高中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主義教育,使學生的品性、修養、道德等方面均得到積極的培養,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積極意義,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就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落實的具體要求以及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了以下簡要介紹。
一、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是一門以文字教學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學生對相關文字的識記、了解、領悟,從而使學生學得新知,并得到相關文學素養的熏陶。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情感等方面均已成熟,其內心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則應當適當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相關思想滲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品德,使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使學生面對生活始終保持微笑,對待他人始終以“善”踐行,不斷完善自身行為,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現實意義。除此之外,教師不應再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一味地注重學生的成績與分數,而是應當在某種程度上強調對學生三觀的培養,彌補學生自身不足,結合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使學生真切感悟其中道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弘揚。
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得以弘揚的相關要求
(一)細致解讀,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
我們所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二十四個字從國家、社會、個人三方面闡釋了社會建設、社會目標、公民道德的相關理想內容,要想真正使這二十四字方針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得以落實,這便要求教師細致地對其進行解讀,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涵,從而結合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相關內容,形成具體的教育體系,使學生愛國、愛家、愛他人,對周遭的一切均仁愛,為學生創建恰當的教學情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得以弘揚。
(二)突出教材相關價值觀重點內容,使學生深思
語文學科雖然包含的大量的文字內容,但是,這些文字中卻包含了一定的情感內容與價值觀體系,因此,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其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重點內容進行突出且明示,使學生能夠深刻了解,并對此進行深思,從而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加以積極引導,使學生得以發展。
例如,《故都的秋》是郁達夫在抗日戰爭時期所作,這篇文章寫出了在當時惡劣的社會環境下愛國志士的情感,對于這篇文章的教學,教師應該將“愛國”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感受作者文章表現情感的同時自身情感也得以升華。
(三)積極引導,課堂教學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內容并不是每一篇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看便有聯系,有時對于一些內容,學生并不能直截了當地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接聯系,而對此便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拓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理念,融慣古今,使學生進行理解。
例如,高中階段學生所學習的一些關于孟子的王道主義思想看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沒有密切的聯系,但是,教師則可以對此進行拓展延伸,向學生提問如何才能真正為“王道”,作為一個國家的“王者”應該具備哪些品質才能被人們所信服?那么,對此學生便能夠緊密地結合當下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一些觀點進行闡釋,教師加以積極引導,自然便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
(四)密切聯系時政,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時事政治是當前學生在高中階段多要涉及的內容,這一內容的引入,能夠不斷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打開學生思想理念,豐富學生見識。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也應當將時事政治引入課堂教學當中,就其中具有針對性的內容進行細致分析、引導,使學生體會其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
例如,早教學《別了,不列顛尼亞》時,教師對其中香港回歸的片段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并與當前中國的社會發展現狀相比較,使學生感受我國的國威與國際社會地位,使學生深感作為一名這個人的自豪感。在這鮮明的對比下,使學生感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中國現況,培養學生“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合理實施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價值觀
我們這里所說的“美”,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外在美,不是好看、漂亮的意思,而是鼓勵學生去發現美、感悟美、欣賞美,只有學生善于發掘生活中的美,才能以一種較為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對待周圍的一切。就高中語文教學過程而言,其中最直接體現美的存在的便是文章,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分析文章,感受文章的結構美,辭藻美、語言美、修辭美、手法美。在此基礎上,學生便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生深入挖掘文章內涵,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感悟其中所包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素。因此,教師對學生合理實施審美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價值觀理念,并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有效弘揚。
例如,《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同志面對眼前景象所創作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描繪了湘江的美好景象,為學生展現了一幅景色壯觀的秋天之景。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去品讀文章前半部分,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其次,結合毛澤東同志生平來對后半部分內容進行分析,能夠深切感受到毛澤東同志面對眼前景象所表現出的雄才大略,使學生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社會責任感,結合學生現狀,使學生明白此時此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現階段責任。因此,教師應當將審美教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聯系,鼓勵學生發現美并創造美。
(二)以情育人,將情感教育踐行價值觀教學
高中階段的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已經形成,且這一階段的學生情感仍能夠得到有效的塑造,且學生的情感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的人生態度,同時還直接關系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落實。而語文這一學科本身便具有這一優勢,尤其是其中文章中所直接表現出來的情感特征。因此,教師應當以情育人,將情感教育落實到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受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并得到積極引導,從而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
例如,《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課文中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在學生品讀文章中令人譏笑的內容時,也能夠從側面對學生進行思想主義教育,使學生對于人性進行理性的思考,感受善良正直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一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使學生明白實現“民主、文明、和諧、自由”的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意義。
(三)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道德標桿
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便是以身作則,以自身來影響學生,對學生起到一個道德模范作用。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便是教師以身作則,通過自身來為學生來樹立道德標桿。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長期間,便以身作則,面對學校的老師以禮相待,對他人均十分友善,這便直接影響了在校的學生與全體教職工,整個學校呈現了一幅“和諧、友善”的畫面。除此之外,教師往往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失誤,而對于教師無意間所犯的“錯”,面對學生,教師應該積極承認,并虛心改正,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白“誠信”的高貴之處。因此,教師的示范作用十分有效。
(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訓練中
對于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喊口號,并不是教師心里明白,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就可,而是應當將這一教學理念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訓練當中。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高中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與高考息息相關,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近年來,高考的作文與閱讀理解等類型的題目中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較多的涉及。因此,教師在平常的訓練過程中就應當培養學生的價值觀理念,使學生在長久的“訓練”下自覺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在文章中所提及的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質上便是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進行培養,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三觀得以樹立,品德得以修正,情感得以熏陶,閱歷得以開闊。因此,教師應當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合理有效地進行新課程改革,將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的眼界得到開拓,結合具體的時事政治,使學生養成誠信、友善的生活態度,對長輩、對同學和善,使學生的生活態度積極樂觀,使學生成為一個擁有正能量的人,使學生未來的發展更加長遠。
參考文獻:
[1]習相同.抓綱務本,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談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基礎教育論壇,2019(8):32-33.
[2]彭國良,曾文霞.農村高中語文教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路徑的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2):7-9.
[3]王治宇,楊玉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融入高中語文課學教學的實踐探討[J].科學咨詢,2019(12):36-37.
作者簡介:
張文明,甘肅省金昌市,金昌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高中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