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菊
摘 要:生本理念又稱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在生本理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教師需要把設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從一個個知識點轉變成知識的“靈魂與線索”,盡可能地去創造大的空間來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這種嶄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不僅能使教育者在這種理念教學中體會教育的真諦,同時也能使受教者享受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和趣味,二者均能得到共同且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生本理念;小學語文;閱讀策略;研究方法
小學階段不僅僅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更是少兒教育的啟蒙階段。而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科目,它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想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則需要依靠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去使學生獲得。教師不僅需要積極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還需要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學習中去,讓學生主動地去探尋學習的樂趣。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得到了很好的轉變,課堂上教學質量得以提升,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所以,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地進行下去,我們必須把生本教育理念全面滲入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去。
一、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前提下,若要很好地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則需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立教學目標。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知識接收能力、閱讀能力及閱讀范圍是不同的,為了教學正常的開展,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小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面是比較狹窄的,要達到預期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增加學生自身的閱讀儲備量,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去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表達自身情感的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所以小學生的閱讀視野需不斷擴大,文字表達能力也需要不斷加強,優美的字、詞、句更是需要大量地積累,以學生為本,更好地展開教學工作。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為例,課前教師可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熟識文中陌生的詞句,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過重點詞句感受大禹的奉獻精神,充分體會文中所表露出的情感。具體教學目標如下:
1.積累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
2.理解文章主旨
(1)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以及著重描寫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的語言特點。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筆下大禹的大無畏精神,激發學生向大禹看齊,培養他們卓越的戰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3.課文重難點
(1)重點: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2)難點:感受大禹無私的奉獻精神。
明確的教學目標會使課堂表達更有條理,循序漸進的講述也能使學生更易吸收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二、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
閱讀教學內容的設計需要依據學生實際的知識儲備情況。教師需根據設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標準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和研究,課堂上要明確指出教學的重難點,以此來設計教案,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從現有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任務中不難看出,教材所設立的閱讀面還是較為豐富的,如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詩歌以及散文均有涉及。在教師的教學指導下,學生需充分掌握課文中要求掌握的字詞,反復多次閱讀文章,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以及作者所表達出的情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中,教師可以提出幾個課前問題,比如,文章中有哪些你們陌生的詞語?課文主要寫什么?通讀整篇文章,作者表達出了什么樣的情感?你們通過閱讀全文想到了什么?等等。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這篇課文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提出的疑問進行科學有序的整理,設計出一套完整且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案,以此達到教學目標。
三、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一個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更有效地推進教學活動的開展,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由于本身年紀小,在課堂上會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抑或者會出現注意力集中時間不夠長而導致對所學知識不能很好地掌握和運用等情況。對此,教師需從實際的教學內容出發,創設出符合課本內容卻又不偏離實際的教學情境,盡可能地利用生動、有趣的情境充分引起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使學生積極投身于課堂學習中來。以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為例,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學會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培養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奧秘,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大自然的奧妙和情趣。以“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你會怎么做?”為話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學生處于自己真實的生活情境里,講述著自己真實體驗過的故事或者未來他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堂學習中來。
四、落實完善的評價機制
人云亦云,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不僅僅對已有長久生活閱歷的成年人受用,對處于正在思維發展和個性形成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更為受用。生本教育理念本身就是以學生為本,其宗旨也是一切為了學生,所以,教師需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以老師為中心的這種思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評價環節中來,對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可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點評的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思維評價中抉擇出最為受用的學習方式。當然,同樣的課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能力不盡相同,教師應讓學生自由發揮,充分尊重他們的學習成果,對表現好的學生予以鼓勵,對表現較差的學生更加耐心地指引和教導,讓學生在接收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自信心,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斗志。例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沙灘上的童話》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對這篇文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不同學生對情感的掌握可能不同,請五位學生朗讀完后分別對自己和其他四位同學進行評價,待評價完后由教師進行整體評價以及指出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情感把握問題,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評價作為輔助機制進行評優,在激烈的探討評價中,激起學生的好勝心,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五、加強有效的師生溝通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影響下,“以師為尊”可謂是已經形成了傳統,學生往往會因為教師的嚴厲而不敢和他們有過多的交流。這樣一來,不僅學生接收知識會表現得非常拘謹,教師往往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拉近師生的關系是很有必要的,有效的溝通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以師為尊”是前提,“以師為友”是途徑,師生之間建立和諧、民主、友善的關系,教師站在朋友的角度和學生多方面地進行交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亦師亦友更容易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有效的溝通也會向設立的教學目標進一步邁進。以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傳統節日》為例,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可課下和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討論自己家鄉的春節或者其他的傳統節日和課文中寫到的傳統節日的習俗有何不同之處,盡管不同地區的習俗可能大同小異,教師可以將這個話題換為“我們家鄉特有的習俗”,讓學生自由討論,老師參與其中,拉近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作出評價,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其中,老師不僅能了解到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程度,學生也能了解到不同地方的特有習俗以及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六、培養自主的學習能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中,人們將老師比喻為蠟燭,他們燃燒了自己,同時也照亮了他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往往占據主動地位,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老師怎樣教,他們就怎樣學,老師教什么,他們就學什么。學生被動的學習會使他們失去本身獨立思考的能力,單純地汲取老師所給的知識而不去轉化為自身的養分,實質上,這是一種錯誤的教學方式。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轉被動為主動就是生本教育理念下新的教學模式,在整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針對課堂內容探索出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來解決老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以及課本上所對應的重難點。例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太空生活趣事多》中,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以“你眼中的太空生活”為話題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與討論,探討太空生活在他們眼中是什么樣子的。探討過后可以讓他們結合課本內容對比,看看他們眼中的太空生活與作者筆下的太空生活有何不同。再對文章進行進一步分析之后,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太空生活與地球生活不同的樂趣所在,例如,在太空中喝水、洗澡、睡覺和在地球上有什么區別,也可以讓他們自行去想象在太空中還會發生除文章中所舉例子以外的哪些趣事,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優勢去完成教學目標。
生本教育的提出,比“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為基礎的是發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認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主要標志,學生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發展感悟,積累的意義也在于感悟的形成。簡短來說,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最為根本的是要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其次也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科學、有效的變革。以學生為中心,將其作為課堂的主體,在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增加生動的教學情境等措施下,更科學、更有效地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所規定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許曉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淺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6).
[2]林玉蘭.生本理念下閱讀教學的指向[J].小學教學參考,2013(7).
[3]王敏.生本教育理念主導下的小學生語文童話閱讀教學探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5).
[4]林雅真.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5).
[5]馮乘雄.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