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祥
摘要:開展職業指導是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事關培養什么人的核心問題。現階段高校不同程度存在著對職業指導工作的持續發展重視不夠、組織實施創新不多、個性服務范圍不廣、整體觀念認識不強等問題。增強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必須切實提高做好職業指導的思想認識,著力提升職業指導隊伍的專業素質,注重完善高校職業指導的課程體系,努力擴大職業指導的個性服務范圍。
關鍵詞:高校 ?職業指導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012-03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的不斷變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也不斷呈現新的變化和新的特征,就業難和難就業一直喧囂塵上,成為困擾政府、高校和畢業生個人的社會問題,因此,做好高校的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引導和幫助學生畢業后順利實現就業創業意義重大。
一、高校職業指導的內涵及屬性
職業指導是指圍繞職業發展過程提供的指導、輔導、咨詢等服務。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引發的職場競爭日趨激烈,把握求職機會是個人實現事業夢想的關鍵,尋求職業指導就成了求職者應時而做的選擇。
高校職業指導是指在國家政策和法律框架下,面向大學生開展的教育培訓、信息咨詢等職業導學服務。大學生接受指導后,會對自身特點進行客觀評估,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職業選擇上作出科學判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來實現自身的價值追求。高校職業指導是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包括就業信息提供、職業咨詢和職業價值觀的塑造等多個方面。
高校職業指導是一個教育過程,本質上屬于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在面對職業信息時,能夠客觀、科學地評價自己,理性思考自己的職業取向,作出正確的職業選擇。高校職業指導在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發揮著橋梁和媒介作用,助推雙方的有效溝通,因此,高校開展職業指導工作,既要與用人單位進行及時溝通交流,明確用人單位在人才引進與使用方面的客觀要求,又需要采用評估、訪談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在此基礎上,學生接受職業信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將自身的專業知識與崗位結合起來,進行職業發展的路徑設計,明確自己的職業取向和發展空間。
二、高校職業指導的現狀和問題
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如果上溯至2000年全面停止包分配制度,20年來高校圍繞大學生就業,不斷強化職業指導,在師資力量、課程建設、指導方式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發展,職業指導的實效性也在不斷增強,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端正擇業觀念、勇于接受職場挑戰上作出了很大成績。但是,進一步從職業指導工作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發展角度來審視,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
1.高校對大學生職業指導的持續發展重視不夠
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歸屬部門多,在機構的設置上對建立專業性強的職業指導部門認識不夠,高校管理者不同程度地認為畢業生就業工作內容就是進行畢業生統計和辦理相關就業事宜等,導致職業指導工作抓而不實,口號喊得好,措施不落地,在場地場所使用上得不到保障,在職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上得不到加強,有的學校由于師資缺乏原因,導致職業指導課程開課率很低。有的教師持有職業指導資格證但不去從事職業指導實踐,也不參加高校職業指導的繼續培訓,使得專業理論水平不高,實踐能力也受到削弱。另外高校從事職業指導的教師大多沒有社會工作經驗,畢業即走上教師崗位,主要通過查閱資料、別人的介紹和經驗傳授等間接渠道了解職業、行業的發展情況,個人直接接觸不多,這些都嚴重影響到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科學開展。
2.高校對大學生職業指導的組織實施創新不多
受辦學水平、地理位置、行業特點、工作視野等因素的影響,部分高校雖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開展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但是職業指導的實施主要是依托開設職業指導課。職業指導的形式單一,涉及內容有限,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性不強,實際工作方面就會流于空洞的說教,在學生感興趣的求職方法和技巧方面缺少創新,就難以吸引學生,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也就難以體現。由于職業指導缺乏實踐性,學生在實際求職時就無法將所學到的職業指導理論與求職就業活動結合起來。另外,高校缺失全程職業指導思想,職業指導的對象和重心僅僅放在在校生身上,指導時間集中在學生快畢業的時期內,這種短時間的職業指導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對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也缺乏持續性的追蹤,使得職業指導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饋,高校自身無法對指導結果進行科學評估,也加大了調整和優化職業指導工作的難度。
3.高校對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個性服務范圍不廣
開展個性化職業指導,需要高校花很大力氣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專業和能力等信息全面匯總,點對點地開展職業指導活動,滿足學生個體對于職業信息和自身發展規劃的需求,才能紓解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面臨的壓力。然而,當前高校職業指導多是傳統的職業課程指導,以單純課堂授課形式或請一些專家或企業人士做專場講座來實施,組織形式相對簡單,個性化服務受眾不多。學生畢業就要面對人生十字路口的選擇,在心理上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應,這個時期,非常需要個別的職業咨詢輔導,但是學校的跟進不深,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區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的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缺乏針對性和特殊性研究,一對一指導的范圍不廣。另外,高校職業指導還存在注重畢業班學生、忽略非畢業班學生的情況,對低年級的早期職業指導不夠,職業素質測評、職業設計和幫助短缺,使得不少大學生邊學習邊謀劃職業的主動性降低,職業視野就得不到開闊。
4.高校對大學生職業指導的整體觀念認識不足
職業指導力量薄弱,單靠就業指導機構來完成大學生的職業指導是不少高校的常態,教職員工參與職業指導不充分,經常與學生接觸的教職工未能充分發揮職業指導的作用。這些現象的存在都與整體職業指導的認識觀有關系,缺少幫助學生獲取職業信息、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方面的方法引導。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樹人,實現就業是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涉及“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單靠高校的學生工作隊伍是無法做好的,需要形成全員育人整體認識來整體推動實施。學生在形成自己的職業取向時,還可能會受到媒體和社會輿論的引導,全員育人的作用發揮不夠,也會導致學生盲目追逐熱門職業,不能科學處理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的關系,在理想或目標的選擇上就會產生迷茫心理甚至迷失自己,這些都與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不相適應。
三、促進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對策
推動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實現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發展,增強職業指導的實效性,必須立足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市場形勢,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動態,拓寬工作視野,才能幫助大學生準確規劃職業發展方向,實現思想道德、專業素養、事業追求的全面提升。
1.切實提高做好職業指導的思想認識
轉變傳統的就業工作觀念,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發展要有清醒的認識,把做好大學生職業指導放在學校辦學質量提升、社會聲譽擴大的高度來對待。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及配套措施,在職業指導機構設置、職業指導人員的待遇和發展方面給予政策保障,充分調動實施職業指導的工作熱情,通過制度建設將大學生職業指導納入全校性的重點工作,各個部門和廣大教職工積極參與,確立全程服務、全方位服務的職業指導工作理念,提高職業指導工作的系統性。高校要落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責任制,學校領導要牽頭擔任職業指導機構負責人,配齊配強專職指導教師,多部門參與,統籌推進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同時在基層院系中建立相應的機構,院系領導要專人主抓本單位的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發動專業課教師和實驗實踐課程教學人員積極參與職業指導工作。要積極探索和總結職業指導與學校教學貫通融合的好方法,提高職業指導的有效性。要準確把握職業指導和就業指導的關系,職業指導是一個動態的、連續性的過程,貫穿在大學生涯整個階段。就業指導是階段性的,是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高校職業指導要聚焦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全程指導,教育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擇業觀。
2.著力提升職業指導隊伍的專業素質
職業指導人員的專業素質決定著職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高校要把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擺到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統籌規劃,認真研究,為職業指導人員的學習深造提供條件,要有計劃地選拔職業指導人員參加職業指導師等系統培訓學習,掌握行之有效的職業指導技術,具備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專業的知識,做到無論是解決個體咨詢、團體咨詢問題,還是開展職業素質測評,均能得心應手。通過職業指導工作隊伍的素質不斷提升,實現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要圍繞提高職業指導隊伍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采取經驗交流、專業會議、專題講座、理論研究、技能比賽等方式來開展一些專項活動,營造氛圍,探索有效途徑,使職業指導戰線的工作者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3.注重完善高校職業指導的課程體系
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要緊密結合實際的需求,對職業指導的范圍和內容進行必要的拓展,實現職業指導體系的多元化、體系化、科學化。職業指導課程體系設計要體現整體性、全程性、長效性思想,這是職業指導實現標準化的具體要求。高效職業指導要貫穿大一到大四的日常教學安排中,分階段安排不同特色的職業指導課程,教育教學思想鮮明,增強職業指導工作的有序性。職業指導課程建設可圍繞大學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設置和調整優化。在大學一年級,開展職業啟蒙指導教育,主要是解決學生對于職業、就業的認知。在大學二年級,開展職業發展指導教育,為學生將來就業構建起專業基礎,幫助學生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全面分析,對職業發展方向進行定位。在大學三年級,開展就業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在專業實習和就業取向上進行規劃指導,促進學生提升職業技能。在大學四年級,開展就業服務教育,指導學生提升求職應聘能力,開展模擬實戰活動,幫助學生理性對待職業信息,順利實現就業,并對畢業生進行跟蹤服務,根據個人反饋評價職業指導效果。構建和完善高校職業指導課程體系,不同階段各有側重,才能使得高校職業指導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促進學生增強就業競爭能力。
4.努力擴大職業指導的個性服務范圍
高校職業指導的個性服務是職業指導精細化的具體表現,開展大學生職業指導在滿足共性需求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別,開展點對點式的個性服務。開展職業指導的個性服務,要充分了解被指導個體的性格特征,觀察和總結個體之間的優勢與劣勢,結合外部環境提供的機遇和帶來的挑戰,綜合研判后再制定符合學生自身發展和個性發揮的職業指導計劃。個性服務和針對性指導的重點是特殊群體,比如針對高校畢業生中貧困生群體的指導。家境貧寒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他們在學生中屬于弱勢群體,不僅經濟條件差,而且缺乏社會關系,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應對人生風雨,在生活、學習和心理等方面都承受著遠比同齡的其他人更大的壓力。針對這些學生開展職業指導,不僅要有心理安撫,還要仔細研究個體專業技能和素養,結合個體經歷,進行求職技能和技巧訓練,突出其優勢和特點,幫助其適應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學春.試論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J].經營管理者,2017(5):351-352.
[2]錢慧.試論高校職業指導改革與實踐[J].咸寧學院學報,2012(5):143-144.
[3]李廣松,石維杰.試論高等農業院校的職業指導的開展與推動[J].消費導刊,2009(6):118-119.
[4]許文曲.高校開展精細化職業指導初探[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85-87.
[5]張敬.高校輔導員作為職業指導人員職業素養探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7(1):173-176.
[6]盧敏敏.農業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2(6):63-65.
[7]李惠.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淺議[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11):97-99.
[8]沈秀清,譚勇.我校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實踐與探討[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5(3):95-98.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