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欣


摘要:對于屯堡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化、建筑、地戲、服飾等方面。通過資料搜集、文獻查閱,以及分析近年來有關屯堡花燈的論文發表量,發現與屯堡文化中的馬關花燈文化有關的研究極少。馬關花燈的保護和傳承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談及文化的發展,繞不開人這一話題,以普定馬官鎮民眾為調查對象,從民眾對馬關花燈的歷史了解情況、年輕人是否愿意學習馬關花燈等方面進行調查,探討馬關花燈的傳承和保護策略。
關鍵詞:馬關花燈 保護 傳承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088-02
貴州花燈按地域共分東、西、南、北四路,普定屯堡花燈屬于貴州西路花燈的代表。馬關鎮位于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享有“全國民間文化藝術花燈之鄉”、貴州省“屯堡文化奇葩”美譽。關于它的起源、演變,文獻記載較少,但大致可知普定縣屯堡花燈是在明洪武年初至清順治前期出現,在清乾嘉時期普定花燈班遍及普定漢族村寨及一些少數民族村寨。這期間,普定的花燈演出形式以地燈中之歌舞燈和地燈中之燈夾戲為主,這些歌舞和小戲在民間花燈藝人中傳承,因而得以保持其純樸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鄉土氣息[1]。但這朵優秀的民族文化之花,當今也面臨傳承的問題,需要找到解決的對策。
一、馬關花燈現狀分析
本次調查筆者采用田野調查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形式,訪談對象為普定馬官鎮民眾,主要想了解的問題有如下三點,第一,當地人對馬關花燈的重視程度;第二,年輕一輩有多少人愿意學習、傳承馬關花燈;第三,自身對馬關花燈發展的建議。
1.當地人對馬關花燈的重視程度
通過實際走訪、詢問筆者得知,每年元宵節安順普定馬關鎮村委會都會召集組織周邊村寨花燈表演團隊和花燈愛好者,召開馬關花燈賽事。若有特殊情況,或逢盛大活動,活動舉辦地點也會改在安順市,賽事的盛況也會上傳至網絡,以宣傳馬關花燈文化。
涉及當地人對馬關花燈的重視程度的兩個問題,當地人反饋如下:
從問卷反饋可以看出,當地居民對于馬關花燈的歷史有一定了解,但能詳細說出馬關花燈歷史傳承的人很少,大多居民只是簡單了解。居民們參與馬關花燈文化活動的方式,主要是現場或者網上觀看表演,22%的人經常觀看,33%的人表示只是偶爾觀看。筆者進一步了解到,選擇經常、偶爾選項的居民,大多也只是在特定的節日或活動中觀看與馬關花燈相關的節目。土豆視頻、優酷視頻等網站上關于屯堡花燈的相關視頻點擊量不高、數量也不多。可見,在流行娛樂文化沖擊下,花燈在當地人心中的主流娛樂地位已岌岌可危。
2.年輕一輩有多少人愿意學習、傳承馬關花燈文化
問卷調查中還有個問題是:
從調查結果看,愿意主動學習的年輕人不多。當筆者詢問是否希望和支持年輕人學習和繼承馬關花燈表演技藝時,當地居民都表示會希望和支持。但問及其自身是否愿意嘗試學習時,得到的卻是“年紀大了,學不懂”,或是“工作/學習太忙,沒時間去學”等回答。筆者發放問卷時隨機詢問的60多名年輕人當中,只有不到20人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大多數年輕人對于馬關花燈的學習興趣不大。在和愿意學習的年輕人深入交流后,筆者了解到,這些年輕人愿意學習花燈表演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家里有人參與馬關花燈的表演,從小受到花燈表演的熏陶,對馬關花燈有深入的認識;二是因為自身喜歡花燈節目,所以愿意去學習。
總體而言,促使人們愿意學習和繼承花燈表演技藝的理由有三個,一是個人興趣,二是時間是否充足,三是周圍人的影響。而花燈在當地居民心中娛樂地位下降的原因,無非也是傳統花燈表演與當代流行娛樂活動之間的沖突較量所導致的,傳統文化想要在當今娛樂項目豐富的時代繼續傳承下去,必須思考自己如何與流行文化相融合,改進自己的表演形式這一問題。
3.對馬關花燈發展的建議
在筆者問到“是否希望馬關花燈能越來越好”時,所有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如果筆者讓居民們試著對馬關花燈未來發展提出建議時,大多居民都說不出來。
由調查可知,當地民眾對于花燈發展有著一定的關注度,但很少付諸實際的行動。皮開祿先生是普定“小康文藝宣傳隊”隊長,榮獲過“西路花燈傳承人”稱號。皮開祿先生深刻認識到馬關花燈所具有的傳統文化價值和教育意義,同時也感受到當前花燈面臨消亡的困境[2]。在此情況下,相關組織應積極思考如何充分發揮作用,調動當地民眾的行動力,一同來傳承、保護馬關花燈。
二、馬關花燈的傳承、保護建議
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除了要關注這個文化的傳承者外,還應關注該文化的受眾。接下來,筆者將根據調查結果,淺談馬關花燈的保護和傳承。
1.加強線上宣傳
在走訪調查中筆者了解到,普定馬關鎮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很多,而這些年輕人一旦走出家鄉,就很難再接觸到馬關花燈。因此,筆者認為,開展線上活動不但能緩解這些年輕人的鄉愁,還能跨越時間、空間宣傳花燈文化。尤其是如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通過手機客戶端觀看視頻已經成為很多人閑暇之余的主要消遣。抖音、火山小視頻等平臺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手機必備軟件之一,這些視頻平臺擁有大量的年輕用戶,非常適合作為對青年開展宣傳的切入點。相關人員可以學習新的視頻剪輯技術,在網絡上發布馬關花燈相關視頻,擴大宣傳,提高其影響力。
2.將馬關花燈融入生活
當在走訪中筆者向居民提問:馬關花燈對你的生活重要嗎?大多數居民說回答:一般。筆者追問:為什么?有個年輕人回答:花燈不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娛樂方式。傳播文化的最好方式是融入人們的生活,如果能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馬關花燈的表演活動,將有利于馬關花燈文化的傳播。
當地可以成立馬關花燈協會,組織有時間、有興趣的居民參與活動。花燈創作來源于生活,花燈表演隊的負責人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作為花燈創作的素材,鼓勵居民投稿,共同發展、傳承花燈文化。
校園也是一個重要的宣傳出口,可以把學生發展為新一代花燈文化傳承的主力軍。近幾年多次開展的戲曲進高校活動取得了極好的反響,馬關花燈文化也可以走進高校。此外,還可以和當地中小學建立聯系,開展馬關花燈文藝表演活動,或是請專業人士制作與花燈文化相關的動畫片,開辦講座,在中小學生中普及花燈文化,讓學生深入了解馬關花燈的藝術價值。
3.建立獎勵機制
政府部門應關注馬關花燈的發展,制定出臺有利于花燈創新、發展的獎勵措施,如:給在馬關花燈戲曲內容、表演形式、音樂元素、道具等方面有所創新的藝人發放獎金、頒發證書,表彰優秀的花燈節目藝術創作人員,激發相關人員創新花燈節目的積極性。近幾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花燈戲的內容有所革新,比如增加了歌頌家鄉變化、歌頌社會和諧等新內容,相信在更多獎勵機制的保障下,馬關花燈在未來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結語
近幾年來,社會各界都開始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馬關花燈是中國民族藝術瑰寶,獨具魅力。談及本土文化發展,離不開養育它的本土人民。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馬關花燈的傳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究竟用何種方式順應時代發展,融入居民生活,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何恒揚.普定花燈[J].貴州文史叢刊,2000(6):63-66.
[2]趙歡,張光紅.傳承人視角下馬官花燈傳承路徑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71-74.
[3]劉媛,袁仁鋼.安順普定馬官屯堡花燈音樂的流變及創新[J].貴州民族研究所,2014(4):66-69.
[4]徐江南.人地關系視角下貴州民間戲劇文本形態研究:以地戲、侗戲、布依戲、儺堂戲和花燈戲為例[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
[5]陶少華,田敏.民族精英推動秀山花燈傳承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71-74.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