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陽
摘要:教師是教育的主力軍和主導因素。目前,各高校如何落實好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及如何更好發揮該學科教師的教學藝術成為首要問題。對此,教師應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做到熱愛思政學科、練就過硬的本領、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并結合當今的時代環境,以現代的教學方式迎合學生,從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師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183-0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列寧曾指出:“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完全只能由教學人員來決定。”鄧小平同志也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可以說,思政課教師在培養高素質人才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力作用。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指出的,思政課教師是決定思政課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的“六個要求”“八個統一”為思政學科的更好發展提供了理論遵循。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推進因素不能只局限于學生主體,也應對思政課教師提出更高要求。
一、教師應熱愛自己的思政學科,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所在,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這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對思政學科的重視程度及上好思政課的堅決意志,是新時代高校教師上好思政課的一針強心劑。作為思政課教師,應從內心出發熱愛自己的本專業學科——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及堅信此學科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這門學科是包含很強的政治性、學術性、專業性的課程,它不是可有可無的學科。相應的,擔任這門學科的思政課教師也不是隨意頂替的,作為思政課教師,應該對學科充滿信心,努力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不負國家和人民的重托與期待。在傳授知識、思想時,要以正確的價值導向為引導,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以高度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學育人過程中,使學生消除對思政課的誤解偏見,堅定不移地把思政課辦好、辦強,把思政課辦成鑄魂育人的基礎課,辦成學生真正喜愛的關鍵課。身為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守正創新、堅持這種學科自信和學科作用,只有這樣自信地講好思政課、熱愛思政課,才能使學生產生出對此學科的熱情、對中華民族的信心、對我們國家的熱愛,進而才能更好地落實思想政治教育鑄魂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
二、教師應練就過硬的看家本領,以扎實的理論學識啟迪學生
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一項知識性、專業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要做好這一工作,思政課教師就必須具備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看家本領,以扎實的理論學識啟迪學生。擅于使用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旗幟鮮明地進行解剖和批判,要練就不怕問、怕不問、問不怕,見問則喜的真本領。教師不能以“高”“大”“空”的花架子去教育學生,教師在專業知識領域底氣要足。思政課教師應努力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理論,以及與此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倫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并將其綜合運用于教育實踐,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豐富性和科學性。平時大量閱讀馬列經典原著,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提高自身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把知識點、重點難點,以及學生不懂有疑惑的領域講通講透,讓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得到一個科學正確的回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實是一個釋疑解惑的過程”。思政課教師只有這樣真教,學生才能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進而助力學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獲,相應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才能更好地建設與發展。
三、教師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學生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一定的政治標準,切實符合主流社會的政治訴求。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和各種社會現象,必須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具有高度的政治前瞻性和政治辨別性,始終心懷國家和民族。必須嚴格把握學術有自由、課堂有紀律的原則,用正確的理論教化學生,使之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例如,思政課教師在向學生傳遞知識時,不可避免地會探討到社會熱點問題,若這時教師自身的政治立場不堅定、政治素養缺乏,那么對其問題的評價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就會傳遞給學生,再加上當今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以及大學生自身價值觀立場的不穩定,易導致大學生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和政治原則,這不僅是受教師職業影響,更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性質、目標和本學科任務所決定的。教師要保證自身政治正確,并給予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引領,帶領青年學生揭開錯誤理念和錯誤思想背后的神秘面紗,做大學生成人成才道路上的“把關人”和“引路者”,為當代大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
四、教師應結合當今的時代環境,以現代的教學方式迎合學生
伴隨現代信息技術及各種網絡平臺的日益發展,網絡已基本實現對大學生百分百的全覆蓋率,可以說,“每日用網”早已成為當前大學生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他們習慣于以短小、快速的碎片化信息獲取知識。因此,教師應結合當今的時代環境,不僅要在理論知識上做到與時俱進,也應逐步完善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想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就必須改變曾經一味填鴨式的講授模式,應在此基礎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采用更加具有實效性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網絡課堂的作用。當然,網絡課堂也不要只拘泥于教師將教學相關內容知識通過幻燈片形式向學生逐次播放,學生則觀摩學習或記錄摘抄的單一模式,這種“老師播、學生記”的教學方式除了會減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啟發性思考與互動外,還會逐漸削減主客體之間在學習方面的深度溝通。這種網絡課堂教學方式相對較為淺顯化、初級化,教師不能僅注重自己“網絡教案”的內容,而不注意授課的質量。如果教師只是單向地在課堂上播放幻燈片課件,從頭讀到尾,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灌輸,這在本質上并沒有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只是由手寫教案、手寫板書改為省時省力的“電子教案”而已。因此,部分教師應該反思這種不負責任的教學行為,應提高自己運用網絡媒體教學的本領,緊跟時代步伐,增強對信息技術的專業化運用、藝術化呈現、新穎素材挖掘等方面的技能,以提升網絡多媒體融入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此外,也可采用播放歷史紀錄片、課堂討論等豐富教學手段。總之,教學手段不能過于單一,教師要結合現下的時代格局和當今學生的個性特點,在傳統教學手段基礎上不斷創新,融入一定的現代教學方式,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