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紅
摘 要: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求圍繞多種多樣的活動開展課堂教學,把議題式教學活動引入課堂,教師的作用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對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要求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因此,要有效發揮教師在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中的有效作用,必須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有效作用
議題式教學是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的產物,它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和豐富的科學性,它對改變目前存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習慣不良等方面問題有著很大作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把“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作為首條教學與評價建議,要求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應圍繞多種多樣的議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開展議題式教學的意義在于議題式教學活動能夠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夠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升華。
思想政治課堂引入議題式活動,打破了傳統的教師是主動者,學生是被動者的模式。議題式教學中,學生是主動者,教師是指導者、引導者、組織者、管理者。教師地位作用的變化,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師在議題式教學活動中的有效作用。
一、提高教師設計議題的能力
傳統思想政治教學中,問題的設計一般是根據教材知識設計的,簡單、直接。在議題式教學中,議題的設計要求比較高,既要考慮學生學習活動和學習思維的規律,又要考慮教學開展的邏輯性和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原有經驗水平和認識基礎及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選擇合適的議題,然后深入研究議題情境和設計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參與,達到理想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設計議題的能力。
二、提高教師合作教學的能力
傳統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只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可以不和其他學科的教師發生業務上的交往而獨立完成教學工作。但在議題式教學活動中,圍繞議題進行教學,需要利用計算機上網搜集資料、整理資料、處理數據等,這就跨越了教師的專業領域,這就需要多學科教師聯合起來,需要教師從個體教學模式轉向合作教學模式。議題式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從關注本學科知識轉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知識,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自己也要學會合作教學,不斷提高教師合作教學的能力。
三、提高教師情感教育的能力
傳統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學是一個注重認知而輕視學生情感的教育過程。議題式教學活動則很重視學生的“體驗”,而“體驗”過程是一個充滿情感的認知過程。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突出強調了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在議題式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議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議題探究的欲望,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內驅動力;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與社會發展變化,選擇適合學生參與的議題素材,減少學生在進行議題式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挫敗感和厭倦感。教師可以通過議題式教學活動把自己的情感體驗與學生分享,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的共鳴,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學生的積極評價,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因此,不斷提高教師情感教育的能力,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情感因素的釋放、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提高教師更新知識的能力
傳統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主要是通過教師教學獲取教材知識,要求教師牢固掌握教材知識就可以。議題式教學中,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層出不窮,是多種多樣的,很多內容和方式可能超出了教材和教師掌握的范圍,教師要不斷增強學習,不斷拓展知識深度和廣度,不斷更新知識體系,不斷更新知識獲取的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更新知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議題式教學活動這種變化。
五、提高教師科學研究的能力
傳統思想政治教學中,只要求教師搞好課堂教學任務。議題式教學活動中,還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科學研究的能力,教師要善于了解國情,善于分析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善于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變化,關心身邊生活,成為與議題式教學活動相適應的教科研型教師,從而適應議題式教學對教師的素質要求。
因此,教師應該圍繞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更新教學理念,解放思想,以議題式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契機,從教育理念、工作方法、知識構成、行為表現等方面,不斷轉變和完善自我,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效發揮教師在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余國志.議題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路徑:以“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8):26-28.
[2]嚴宏亮.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探究:以垃圾圍城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9):14-15.
編輯 王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