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飛
摘要:時代的變化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在面對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也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需要工作人員對群眾文化建設的內容與方式進行不斷完善。本文根據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內容進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建議,進一步豐富當代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文化價值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201-01
一、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學的發展,當代群眾文化建設對人們的生活水平產生了更強烈的影響,面對人民群眾更高層次的需求,如何建設新時代的群眾文化是當代人們需要著重解決的主要問題。群眾文化的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對群眾個人的生活與發展都起到了良好的豐富作用。群眾文化需要群眾的參與,以群眾為工作主體,滿足群眾對文化精神的需求,群眾文化包含著廣泛的內容,傳統民間藝術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等都是群眾文化建設的內容。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已經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改豐富其中的內容,但在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進。
首先,當代群眾文化建設還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群眾文化的建設也需要規章制度進行規范,在當代群眾文化建設中,文化管理的難度較大,群眾之間對文化的理解與喜好各不相同,這就導致不同組織的基層文化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無法對群眾文化進行統一管理。
其次,當代群眾文化建設中基礎設施不完善,政府與社區組織的活動數量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人民群眾之間經常開展一些活動卻缺乏合適的場所,導致群眾文化的開展經常受到阻礙,不能對群眾的精神文明提供積極正向的作用。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缺乏有組織有計劃的安排,不僅不能有效提高當代的群眾文化建設,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利于當代社會的和諧穩定。
再次,當代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一直較為傳統,這樣的文化建設已經不能滿足當代人民群眾對群眾文化的多樣性需求。群眾文化建設中一直缺乏相應的活動創新,廣大群眾的活動內容與方式一般較為傳統,依舊采取單一的文化建設方式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群眾文化建設對當代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貢獻了力量,但在發展中我們也需要正視這些問題的存在,結合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群眾文化建設。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新路徑
(一)加強群眾文化管理機制
在當代群眾文化開展的過程中,對群眾文化的管理一直處于弱勢階段,群眾中缺乏相應的監管機制。社會文化建設需要良好的秩序,同樣群眾文化的建設也離不開監管,在當代群眾文化開展的過程中,許多活動由群眾自發組織,缺乏完善的運行機制與管理。群眾文化的開展需要結合各部門的監管有序進行,各部門與組織應當重視當地群眾文化的開展,在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的同時將監管方案落實在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只有在良好的群眾文化監管下才能確保文化建設的開展有序有效的進行,增加群眾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在當代群眾文化建設中還缺乏相應的管理人才,基層組織需要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強化自身能力,促進群眾文化更好的開展,提高群眾文化對基層群眾的影響力。
(二)完善基礎文化建設設施
在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經常出現缺乏基礎設施的情況,群眾的活動開展缺乏場地。當代群眾文化更加豐富,人們面臨更多的文化沖擊,面對更為復雜的形勢,需要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積極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在開展群眾文化時需要完善基礎設施,為群眾開展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條件。許多基層群眾文化的開展缺乏相應的基礎設施,群眾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這就導致許多群眾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參加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只有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帶領群眾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與改進,才能促使群眾文化的發展,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有力幫助。
(三)創新群眾文化活動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也需要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基層群眾之間也需要不斷創新當代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將群眾文化活動與時代特點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全民素質。在節假日等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基層工作人員可以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文化活動,在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開展活動可以更好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促進群眾文化活動更有內涵。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需要有保障、有基礎設施作為基礎條件,將群眾文化活動融入群眾生活,進而提高基層群眾的思想素質。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也要結合傳統的中華文化,將傳統文化推而廣之,結合時代與本土特點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陳意如.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及輔導方法研究[J].北方文學(下旬),2016(10).
[2]韓德琴.論和諧社會視角下的群眾文化建設[J].北方文學(下旬),2017(01).
[3]劉國富.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黑龍江科學,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