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勁松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基于傳統教學和網絡化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是目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在整個學習過程的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不同階段,利用網絡平臺上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將單純的課堂講授與網絡自主學習結合起來,在學習平臺的支撐下,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將傳統的課堂真實環境和網絡虛擬環境相結合,形成混合式教學環境,打造隨時隨地的學習空間。實踐表明,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既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探索創新能力,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設計;主體地位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20)07-102-03
0引言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在教育領域的迅速應用,以融合、創新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易被忽視、師生互動大多停留在形式上,很難做到因材施教,課程的能力要求也不能得到保證。而在線學習以其豐富的交互性和個性化學習特點得到學習者的喜歡,也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然而,在線學習存在的問題也是明顯的,學習者靠主觀意愿學習,思維容易中斷,學科的邏輯順序容易把握不準,而且缺乏面授教學中師生間和同學問的基本的情感交流,而融合“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則試圖將二種教學的優勢互補,以提高學習者學習效率,達到有效教學的學習目的。
1混合式教學特點
“混合式教學”起源于在線學習,是通過課前采用問題式引導學習、線上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針對重點難點講解、深度討論、采用線上、線下綜測的過程性考核等方式,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模式轉變,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取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時間靈活: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靈活學習網上的知識點,而不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教室內學習,因而靈活性更強。
(2)形式多樣:對于課前需預習的知識點,除了教師給定的資料外,網絡上還有更多形式的學習資源,可以多角度地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有效提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3)重構了傳統教學課堂:“線下”的教學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照搬,而是基于前期“線上”學習中的問題而展開的更深入的教學活動,是對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擴展。
2混合式教學設計過程
基于相關的學習理論和學習過程,設計并實施了融合“線上”和“線下”的教學模式,如圖l所示。
2.1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的學習模式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混合式教學設計圍繞教學目標,多角度、多維度提高認識、鍛練技能、培養情感,在設計中注重了人一技術一環境的相互作用,創造有利于學習者意義構建的學習環境,重視發展型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認知方法,在交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著、幫助者和促進者,通過建立新型網絡環境下的師生伙伴關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給學習者的知識構建與思維發展提供支持。
2.2合理整合線上的資源
線上資源是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前提,因為我們倡導的混合式教學就是希望把傳統課堂講授中的基礎知識點,易通過網絡展現的內容通過線上的形式進行前移,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帶著較好的知識基礎走進課堂,充分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擴充課堂的內涵,因而資源的選取和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網絡學習資源的類型可以分為網絡課件,網絡課程,專題學習網站,案例庫(典型個案分析),題庫,多媒體資源庫等。不同類型還可以設置不同等級和層次,如題庫可以設置題型、難易度、使用次數,允許不同形式的檢索,可以設置平時練習的作業庫,章節練習,知識點試卷庫,測試可以設置成課前小測,單元小測,在線測試等。
不同類型的網絡學習資源由于其應用范圍、功能不同,對于各類網絡學習資源的設計和選取,應切合課程內容、形式豐富、提供良好的交互性功能,還應考慮界面的友好方便、教學策略的活潑生動以符合學習者自身的特點。
在設計網絡學習資源時,不是把資料簡單堆積,而是從與教學內容的相關度、知識綜合的整合度和知識面、學習功能的擴展度等方面統籌考慮,選取范圍不僅限于教材中的內容,還應盡可能地拓展學科面,向課外知識延伸,符合信息時代素質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目標。
2.3課前學情分析,以學定教
在混合式教學設計中,課前的知識調研是教學設計的起點和基礎。
首先,教師應研究課程計劃,把握學科的教育目標,明確教材體系結構和內容主次,注意隨時補充本學科的發展脈絡及前沿技術,充實教學內容;
其次,教師需要了解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已有知識和經驗,智能特點與發展水平、學習興趣、動機等,做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在深度分析學習者學習現狀基礎上,教師就可以通過平臺,有針對地提供多維度學習資源,如前期的預備知識,淺層知識、重點難點知識的設計,延伸學習資料、自測題等,可以是文本資料、帶音頻的PPT資源、視頻、網絡資源等,使不同層次的學習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通過課前預習和設置自測題來加強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利用測試及平臺數據來了解學生遇到的難題,有利于在授課中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為后續的課堂深度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
2.4課堂教學采用問題導向,關注學習過程
混合式教學設計是聚焦問題解決作為促進學生學習的首要關注點。而教師則需要在充分調研、理解基礎上,整合環境、工具與資源,根據梳理出的前期學生通過平臺預習中提出的問題,以問題為重點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以梳理出的共性問題為核心組織課堂教學的結構,對于個性化問題,則可以采用線上個別輔導的方式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