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家園共育是近些年教育領域中提出的一種新型教育理念,該理念的提出和應用,意在更加充分的整合和利用起學校、家庭、社區以及等多類教育資源,為幼兒教育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本文將就家園共育理論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教育;理論研究
關于家園共育理論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領域非常關注的議題之一,家園共育模式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園與家庭兩大主體的協調配合, 有助于為幼兒創造一個統一協調的學習和成長環境,讓幼兒接受科學統一的教育和引導,這對于幼兒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相關工作經驗,就家園共育理論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1 關于家園共育的定義闡述
何為家園共育,顧名思義,其指的是由家長和幼兒園來共同配合完成對孩子的教育?,F在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再是家庭或者幼兒園單方面的責任,其需要家長與幼兒園積極配合,共同來教育和培養孩子。
2 研究家園共育理論的價值和意義分析
2.1 家園共育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認知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接受到什么樣的教育對于他們日后的成長和發展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身處幼兒階段的孩子們,從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中進入到幼兒園這樣一個集體環境當中來,需要具備非常強的轉換能力和適應能力,也需要外界給予他們科學有效的幫助和指導,這不是一個家庭或者幼兒園單獨就能夠勝任的任務,而是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與協調配合,要一同為幼兒營造出一個和諧的成長環境,盡量減少環境變化對幼兒產生的沖擊,進而為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家園共育有助于提高現代家庭教育的質量
原生態家庭給予幼兒的教育和培養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在幼兒進入幼兒園學習之前,其所接受的教育主要來源于家庭、來源于家長,幼兒很多的言行舉止都是在模仿家里的父母或者長輩,但是,因為很多家庭成員都不是專業的幼兒教師,也沒有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所以其對幼兒所開展的教育很難保證科學性和專業性。實施家園共育模式,在家長和幼兒園之間搭建起一座交流和溝通的橋梁,家長也有更多的機會向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進行學習和討教,這對于提升現代家庭的教育質量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2.3 家園共育有助于提升幼兒教師隊伍的整體能力
家園共育模式的開展與落實,對于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和考驗,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難度,也對幼兒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家園共育理論是一種新型理論,其是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鑒和利用的,所以幼兒教師需要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能力去自主嘗試,其需要與幼兒家長們一起去探究和討論如何更好的應用科學教育理念來幫助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诟鞣叫枨蟮淖兓?,這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是提升自己綜合能力的重要機遇,幼兒教師需要在此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2.4 家園共育有助于推動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伴隨著現代人對教育教學的重視,幼兒園也開始面臨著越來越強的發展壓力,幼兒園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將家園共育理念落到實處。通過家園共育開辟出一片新的發展天地,從而借助家園共育的力量來推動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摸索出一條更加科學更加高效的發展道路。
3 目前家園共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3.1 家園共育中家長和幼兒園教育理念不一致
家園共育理想效果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條件就是要確保家長和幼兒園保持統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但是,在實際工作當中,有很多的家長并不愿意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還在堅守自己的教育理念,過度關注幼兒早期智力的開發,認為幼兒早點學到知識就能比其他孩子更加優秀。比如,當前有很多家長會強制性要求孩子多認字、早早就學習加減運算、背誦古詩詞等等,當孩子們可以在親朋好友面前表現自己的才藝時會覺得特別驕傲,認為這是自己教育好的成果,自己也覺得特別有面子。但是,現在的幼兒園針對幼兒所開展的教育內容是非常多元化的,其不僅僅看重幼兒早期智力層面的開發,還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表示出高度的重視,這樣一來,幼兒園就必須要將更多的教學資源投入在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面,會組織開展各種主題活動或者通過其他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諸如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等。因為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很容易造成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加之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其會嚴重影響到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效果。
3.2 家園共育分工不明確
家園共育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全力配合,而要想實現理想的配合效果,就必須要在開展各項配合工作之前明確清楚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要讓雙方對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有著清楚的了解??墒?,在目前的家園共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庭對各自的分工都不是很明確,幼兒園也沒有專門針對家園共育制定科學的分工制度,很多教師都是在隨時根據教學需求和情況的改變來規定家庭應該承擔的責任,而家庭一方則是在盲目配合幼兒園提出的要求,并沒有對自己到底應該在家園共育中承擔什么樣的角色產生清楚的認知。
4 如何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家園共育的措施分析
4.1 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
在家園共育模式當中,發起者與協調者應該是幼兒園和教師一方,因此,幼兒園和教師必須要從自身做起,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要在科學正確的教育理念引導下來開展家園共育工作。幼兒園和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與幼兒家長建立起高效的溝通方式,要下意識的向幼兒家長滲透正確的教育理念,確保教育雙方理念的一致性。
4.2 提高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意識
家園共育需要是幼兒園與家庭兩者之間的高效互動,其本質上也是一種雙向互動的活動形式,因此,提高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家長意識到自己在家園共育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清楚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才能夠和幼兒園進行高度的配合,積極參與幼兒園組織開展的各種教育活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家園共育主體。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群體的教育與成長需要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教育工作的兩大主體,如果這兩大主體在教育工作中存在著理論與方式的分歧,那么,其必然會影響到幼兒的學習和成長。因此,幼兒園和家庭應該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為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貢獻出各自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婧雅,蔡迎旗.新手型與熟手型幼兒園教師“家園共育”觀念比較研究[J].教育參考,2018(3):101-107.
[2]吳彬.新形勢下對家園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東西南北:教育,2019(15):9-9.
[3]陳靜.新時期學前融合教育中的家園共育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11):33-34.
作者簡介
朱燕楠(1989-),女,漢族,福建永安,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