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彤 李婉瑩
摘要:由于建筑行業大環境的需要,我校建筑學專業開設了建筑模型制作課程。經調研思考,發現有幾項問題需要重視與解決,制作模型時技能的開發、資料快速準確的獲取、制作后資源良好的保護等。所以在信息化時代下,我們以翻轉課堂為主方向,對建筑手工模型課程的改進刻不容緩。
關鍵詞:建筑學;手工模型;信息化時代;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TU7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213-01
一、建筑手工模型制作的大環境及意義
據記載建筑模型應用到建筑領域中是隋代。宇文愷負責明塘建設時資料里附有設計圖紙和木制建筑模型。建筑模型己成為輔助建筑行業的重要工具之,主要是模型展示用于項目申報等,沿用至今,已逐漸趨于完善和成熟。我國各高校大都開設了建筑模型制作課程。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同學的空間結構能力,培養集體精神,有助于全方位發展。另一方面手工模型是歷史的產物,寄托著古人的思考與心血,它需要我們保護和發展下去。
二、我校建筑學專業教學的現狀
1.課程設立。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方案設計創作等能力,建筑學專業自成立以來便將建筑模型制作融入課程,使學生們通過模型制作來進一步了解建筑的產生、外部造型及內部構造。
2.現狀:(1)學情。相比老牌建筑院校學生,我校學生自主性不足,認知效率低。據調查,目前我校建筑學學生超過90%沒有美術基礎,對色彩構成、空間感知能力薄弱及其他知識的欠缺,直接導致課。上學習較吃力。(2)設施。我校場地設施提供較完善,有專業教室,減輕學生尋找教室的壓力,使師生學習交流有固定場所。但在建筑模型制作上提供的便利條件較少,尤其建筑材料資源獲取比較吃力。(3)教情。我校是教師課堂上講,學生以聽為主的傳統方式,課后再實際操作。由于周圍環境、自身各種干擾因素,使得學生們認知結果有差距。即使課后努力復習積極交流,也是事倍功半。
三、建筑模型手工課程改革的需要
綜合模型制作,學情教情等多方面因素,我們發現有幾項問題需要我們重視與解決。(1)受”鮑扎”教學思路的影響,模型制作以制作經典為目標,達到最完美的外觀視覺效果。意在強調經典價值,重視最終成果而忽略了基本制作過程技能的開發。(2)在模型制作期間查找資料困難,網絡時代雖已經來臨,但是有針對性的資料缺少之又少,且混亂不堪,學生無法快速準確的查找需要資源;(3)學生耗時耗力完成的模型未能得到良好的保護,所得到的資料資源很容易流失,相互交流、研究難度加大。
四、信息化時代下課程的改進
1.改進方向:(1)改變課程割裂狀態,提高依賴性,比如將手工模型與建筑材料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在模型制作的過程中汲取關于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識,學以致用。(2)豐富種類。增設搭建節,通過1:1的比例讓同學們切實感受到三維空間。還可發起全校性的搭建比賽,增加與各專業的同學們之間交流。(3)增加學時。建筑手工模型的制作與各個相關課程的結合,必然會用到更多時間去學習,增加學時讓同學們理解各個課程之間的相關性,激發興趣。
2.改進措施一以翻轉課堂為主。(1)翻轉課堂。它是將課堂內外的教學模式進行重新分配。教師課前將學習資料傳送給學生,課前完成基礎知識,課堂上深入研究,側重知識點的拓展和衍生,思維的創新和發散。變被動為主動,打造高效率的課堂。(2)平臺建立。(1)通過技術手段搭建網絡知識共享平臺,并取得網絡平臺的建設管理權限。通過網絡平臺搭建框架。(2)由管理人員負責多渠道收集講解視頻、資料,如模型的原材料選擇,所需工具等,通過老師建議,再次編輯重組,進一步濃縮精華,通過管理身份上傳到平臺,學生只需要注冊登錄就可以使用。(3)及時更新優化平臺,利用信息時代資源共享這一特性,對收集的資源進行整合。隨著時間積累,越來越成熟完善,可以形成一整套完善成熟資源系統。(3)平臺運用。首先,課前學習。翻轉課堂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自學,學生利用班級群等獲取課前的學習資料,自主安排時間,全面深入地學習新知識,化被動為主動,自己獲取課上內容。其次,課上深入。課堂上同學和老師之間交流探討,深入思考,增強課堂互動性。不僅鼓勵學生自主積極學習,還可以對課堂的知識更好的吸收。最后,課后應用反饋。課上高效率汲取知識,課后思考總結,通過課后作業對其進行一個完善認知。課程中有非常多的實際操作難點通過網絡平臺資源對課堂進行回顧,使學到的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
信息化時代,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將建筑手工模型及相關信息保留和發展,通過網絡媒介進行深化優化,使學生在模型制作的過程中學到技能并且運用技能解決更多問題,體會中國古建筑之美,發揚中國匠人精神。
★基金項目:遼寧科技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項經費資助,項目編號:101462019421.
參考文獻:
[1]何雪鈺.建筑學專業課程整合淺談[J].長江大學學報,2008(12).
[2]葉青基于認知效率探究翻轉教學在高校建筑模型制作課程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