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丹
摘要: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教育階段,為幫助幼兒從心理、學習、生活,知識及能力等方面盡快向小學生的發展需求過渡,養成各種好習慣,我們一年級導師團開設了新生好習慣養成課程。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新生入學前的家訪至關重要,對于幫助孩子較快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好習慣的養成,除了一系列的習慣養成訓練,多方面多角度的評價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關鍵詞:家訪;幼小銜接;聯誼結對;寓教于樂;多元評價
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習慣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幾天幾月的短期行為,它一旦形成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會與人相隨一生。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教育階段,為幫助幼兒從心理、學習、生活、知識及能力等方面盡快向小學生的發展需求過渡,養成各種好習慣,我們一年級導師團開展了新生好習慣養成課程的探究,主要分以下四步走: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三步曲”奏響“新生好習慣”序曲
1.導師團入學前家訪,消除憂慮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新生入學前的家訪至關重要,對于幫助孩子較快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導師團通過與家長交流,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孩子的個性以及在家的表現,了解家長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理念,為今后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向家長講述學校的基本情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強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更有信心地和老師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每到8月下旬,暑期新生家訪活動就開始了,我們導師團的微信群里出現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是在家訪,就是在家訪的路上”。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一起冒著酷暑來到每戶新生家里,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和學習環境,了解孩子的興趣特長,還會給家長送去一份精神大餐--新一年級告家長書。這份精神大餐對家長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讓孩子順利入學,同時也為師生搭起了一座友好溝通的橋梁。
2.報到時相互交流,促進了解
家訪時,我們會搜集每個孩子興趣特長方面的照片,記錄孩子最想跟新伙伴說的一句話,然后花幾天的時間,把孩子們的照片和寄語做成音樂相冊。報到那一天,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在教室里循環播放。孩子們進入陌生的教室,意外地看到自己的照片,是多么激動與興奮!伴隨著這樣的氣氛,孩子們很快就交流開了,“呀,你會彈鋼琴呀,我也會,你有考級嗎?”“原來你也是小書蟲,你看的這本書我也看過,特別有趣”“你學的是民族舞,我學的是拉丁舞哈哈”……原本不熟悉的小伙伴因為有個共同的話題,很快就融合在一起!
3.課程組熱烈討論,達成共識
開學初,全體一年級任課教師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在每一堂課中滲透新生好習慣的培養,從不同角度對孩子進行習慣教育,讓孩子順利地從幼兒園生活過渡到小學生活。任課教師都會積極發言,出謀劃策,很快達成共識;開學第一個月開展“新生好習慣伴我行”活動課程,活動分四周進行,每一周都有不同的好習慣養成點,分別是上學好習慣;課堂、課間好習慣;就餐好習慣;放學好習慣。每周訓練一個點,按照好習慣循序漸進的養成原則,讓學生在開學初一個月內養成各種好習慣。
二、課改進行時——“多聲部”編織“好習慣伴我行”課程
1.幼小銜接,多管齊下促習慣
開學第一個月,幼小銜接的“新生好習慣伴我行”活動課程正式開啟。就拿第一周的上學好習慣來說吧,不同的課程都有不同的訓練點,比如擔任語文課兼班主任的我首先教孩子們如何參加開學典禮,筆者告訴孩子們開學典禮是很嚴肅的,我們要安靜地觀看,臺上發言結束后,要熱烈鼓掌。美術老師教孩子們制作教師節感恩卡,讓孩子們懂得尊師愛師;音樂老師則結合課堂上的問好方式,“你的名字叫什么,我的名字叫……”,幫助孩子們認識新同學,促進相互了解。不同的學科從自身特點出發,從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不同角度對孩子進行好習慣的教育,使習慣教育成為每一個任課教師的“習慣”,而不再是班主任的“專職”!
2.聯誼結對,身邊榜樣樹新風
新生結對是我校的一個特色。所謂新生結對,就是一年級每個班都會有一個聯誼班級,聯誼班級一般是五六年級。每每有活動,聯誼班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就會來到我們班級,和一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一起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集體的快樂,體會互幫互助的溫馨。
10月13日,是孩子們期待已久的新生入隊節,五六年級的孩子就在入隊節前夕給一年級的小朋友上隊課,教孩子們唱隊歌、行隊禮、念誓詞、佩戴紅領巾,個別孩子不會戴紅領巾,他們就手把手地教,直到教會為止;個別孩子行隊禮不到位,他們一個個糾正。入隊節那天,大哥哥大姐姐親手為我們新一年級學生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當鮮艷的領巾飄揚在胸前,孩子們是多么自豪,多么激動,心里暗暗下著決心:我們一定要向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筆者不得不驚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3.寓教于樂,爭當文明小公民
“玩”對孩子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但如何讓孩子文明玩耍,又不失樂趣,而且還有所收獲,這是關鍵。我們班前面的一個休息亭中印制了幾張極具特色的棋譜。筆者想,這正是孩子們課間游戲的好去處!于是,筆者利用大課間,帶著孩子們去跳棋譜,先教孩子們如何分組,每個組員之間如何合作,然后帶領每組玩了一兩次,發現孩子們學得很快,馬上就能分組合作著玩了。有些孩子喜歡玩“文明禮儀飛行棋”這張棋譜,棋譜中設計了“警告”環節,如:學生在“旅游”途中,不小心走到“隨地吐痰倒退三格”,他就必須老老實實倒退;踩到“亂丟垃圾”的格子,他就要站在這個格子中停玩一次……就這樣,我們在智慧游戲中寓教于樂,潛移默化提升了學生的規則意識,提高了同學間的和諧相處。
三、多元評價,“四重奏”促成“好習慣”養成
恰當合宜的評價,像綿綿春雨,能滋潤幼苗的茁壯成長。好習慣的養成,除了一系列的習慣養成訓練,多方面多角度的評價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我們從四個不同層面,對學生做了多元的評價,以期達成好習慣養成的終極目標。
1.教師評價
每位任課教師會隨時在課堂上對孩子的好習慣進行表揚,并及時抓拍一些好習慣的鏡頭,發到班級微信群或QQ群上進行表揚。每周我們年段會下發一張好習慣評價表,由班主任針對孩子一周表現進行評價,評價細則見下:
上學習慣評價:能按時獨立到校學習,自己走進校門,心理上,行為上不再有對父母的依賴。
課間習慣評價:熟悉上學時的作息時間表安排,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課間十分鐘,下課時及時上廁所,做準備工作及時,自覺喝水。
上課習慣評價:上課時能認真傾聽,并積極舉手發言,回答問題聲音響亮。讀寫姿勢正確,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課桌一拳遠。
就餐習慣評價:安靜就餐,不挑食,提倡光盤行動
放學習慣評價:整理書包快靜齊,默默排隊呈直線
2.學生評價
評價表經班主任評價后,下發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評價時要求孩子們實事求是,及時肯定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及時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自己評價后再由同桌評價、組長評價。同桌和組長評價后,班主任再次審核。
3.家長評價
家長主要是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查看孩子回家后各方面習慣的保持情況,有所松懈的要及時提醒,好的習慣及時肯定鼓勵。最后家長也會對孩子的習慣作出評價,填好評價表,并寫好家長寄語!
4.年段評價
班主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評出“每周之星”,年段在“每周之星”評比的基礎上,配合四色花監督崗和文明禮儀監督員的檢查,進行一月總結評比,每班評出20%的“文明禮儀智慧少年”,并在新生入隊儀式上進行了集中表彰。孩子們在表彰中更加堅持自己的好習慣,也為其他孩子起到了模范引領作用。好習慣在評價中鞏固提升,評價又進一步督促孩子養成好習慣,兩者相輔相成,完美結合!
播下一種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我相信,“新生好習慣”養成課程一定能在我校深深扎根,讓我們靜待有一天:文明之花開遍校園,絢爛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