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田
摘 ?要:我國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過打造“三通兩平臺”不斷提高教師群體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入21世紀10年代,教育信息化覆蓋面的完善在推動我國教育改革方面有突出貢獻,讓更多學生接觸優質教育實現教育公平化,讓更多高水平教學案例走進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將簡要論述新時代下開展網絡信息化語文教學的必要性,并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淺要論述利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網絡資源;網絡教學
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互聯網覆蓋率高達94%以上,有80%的教室覆蓋多媒體設備。2014年起教育部發起一課一名師活動,全國超23萬所學校1400萬教師人次上傳1290萬堂課程。互聯網+教育逐步深度融合,使用網絡資源成為解決諸多教育問題的抓手之一。
一、利用互聯網資源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相得益彰
2012年教育部聯合財政部實施教學數字資源覆蓋專項,多年來開發了小學一到四年級語文、數學等學科一系列優質教育資源,免費提供給農村學校和教學點使用。在互聯網平臺,有海量豐富的課程及教學資源,通過使用這些網絡課程,可以拉近學生與國內知名教師間的關系,讓學生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同時能緩解部分地區語文教師的備課授課壓力,提高教學效率。
根據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安排,未來國家將繼續加大投入,推進各級學校聯網攻堅,不斷完善網絡教學環境,打牢信息化教學基礎條件,進一步提高教育公平化水平,提高我國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要趁著信息化時代東風,把握機遇,積極使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提高課程現代化水平,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
二、使用網絡資源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初探
信息時代互聯網+教育發展不斷提速,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出發,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相融合,并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正確地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探究。
(一)利用網絡拉近學生與語文的距離
義務教育階段重點在培養學生現代化信息技術意識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有要積極合理使用網絡豐富寫作、增強創造性表達的要求。在我國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將近130篇古詩文,在單元篇目上也有“日積月累”部分,教授學生學習謎語、諺語、蒙學讀物等內容,讓學生積累優美的傳統文化語言。
《中國詩詞大會》是深受學生、家長喜愛的電視綜藝節目,2020年春節期間該節目一經播出即吸引超3.95億人觀看。詩詞大會題庫的設置以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為主,考查參賽選手的古詩詞綜合素養。語文教師在教學生古詩詞時可以在課堂中用網絡播放詩詞大會節目片段,讓學生感悟古詩,學習古詩,用網絡拉近學生與語文和文學的距離。
在上海,教育系統持續推進古詩文進教材、進網絡等“六進”措施,打造社會教育課堂。在山東,各大中小學開展經典誦讀,以詩詞大會檢驗學生詩詞掌握情況,在河南,有學校專門研發校本教材開設詩詞校本課程。可見,以網絡資源為敲門磚豐富學生課堂內容,再將網絡教育新形式拓展到課外全面育人已成為教育界新常態。
(二)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素材
網絡世界有文學、藝術、建筑、風土人情等各類資源,這些都是語文教師豐富課堂內容非常好的幫手。在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有《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拉薩古城》等文章,向學生們描摹德國的大街小巷,水城威尼斯風光,旖旎斑斕的狂野非洲還有極具民族風情特色的拉薩古城。如果只是以課本為資源,語文課堂將單薄無力,小學生對世界認知欠缺,也無法想象出世界各地的風貌。此時教師可以從網絡下手,提前準備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視頻及圖片資料,在課堂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延展學生想象力,讓學生開闊胸襟,放眼世界。
(三)教會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生活學習
在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選讀課文中有《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一課,讓學生對電腦、對互聯網有初步印象。進入21世紀20年代,這一代青少年學生是在互聯網浪潮中成長的新弄潮兒,語文教師不僅要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課堂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
比如在開展《北京的春節》教學時,可以在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從網絡中尋找北京春節的照片、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自主預習中,借助網絡資源生動立體地感知到課本內容,加深學習印象,激發學習興趣。
結束語:
2017年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要求頒布,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進行一系列科學探究,并且會使用互聯網收集所需數據,利用flash等動畫技術創設問題情境。新時代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自身教學中使用浩如煙海的網絡資源,還要將這些資源轉化為自己所用,在課堂加以開發和利用,教會學生使用網絡資源學習探究。師生共同進步,打造適應5G時代、適應現代化的高效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黃雪芳.巧用網絡資源優化小學語文教學[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6):48-49.
[2]李小琴.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優化語文課堂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20,6(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