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斯平



關鍵詞:插圖;插圖教學;小學英語
插圖作為一種直觀的視覺信息和教學媒體,是教材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課堂教學資源。新編PEP英語教材,從兒童視覺美學角度對單元主線與版式作了全新的設計,改變了人物造型與版式風格,畫面更簡潔、立體感更強,給教師和學生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它不僅吸引了學生的視線,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更是宣告了小學英語教學已經進入一個讀圖的時代。
插圖,即插畫,它在《辭海》中的解釋是:“指插附在書刊中的圖畫。有的印在正文中間,有的用插頁方式,對正文內容起補充說明或藝術欣賞作用?!币蚨鍒D教學就是運用書上的原有插圖、插表等進行教學,加之其在教學體系中運用而成的一種融入性的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對于小學英語在聽說認讀寫方面的二級目標有如下表述: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編者安排插圖其主要意圖是希望借助插圖,使學生輕松地學、說、用英語,并通過插圖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上,插圖不僅僅是補充知識,還具有提供資源信息的功能,成了知識的一部分。筆者將通過觀摩省、市、區新教材培訓的展示課例以及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總結插圖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實踐研究: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材插圖或展示具體事務,或描述直觀行為,或創設語用情景,或提供單元話題等,有了這些插圖的輔助,學生可以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語篇文本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如何充分利用插圖這一課程資源,將圖片語言進行有效的二度組織、重新建構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分析課文插圖,明確教材編排目的
書中每一幅插圖都是編者們精心挑選過的,我們在插圖教學時,首先要明確編者意圖,才能進行有效教學。如在PEP 5 Unit 3 A Lets learn是學習食物詞匯hamburger, sandwich, salad, ice cream, tea; B Lets learn 是學習味道詞匯sweet, healthy, delicious, fresh, hot;然后再看Look, write and say及 Lets check版塊的食物圖片為chilis, vegetables, chicken, ice cream和hamburgers, sandwiches milk,juice,salad,此時我們不難發現教材的選圖是有其用意的,即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的對比區分。若老師不加分析地在課堂中選用了單數與復數圖片的對比練習,那么就模糊了教材的用意。
二、活用插圖,意會新詞
1.拆分插圖法
在我們日常教學中,利用插圖進行教學最多的往往是詞匯課。我們需要通過圖片來理解和記憶單詞或詞組的意義。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中低段由于單詞以名詞性及外觀顯性居多,往往會造成我們“出示插圖就是完成教學”的錯誤觀念。到了五六年級后,新單詞的意義很多并不是一張圖片就能顯而易見的,這時插圖教學就顯得極其重要。
【課堂實例片段1】PEP5 Unit1 B Lets learn “helpful一詞的教學過程”
以上是吳老師對于helpful一詞的插圖教學,一張圖片,四個步驟,先讓學生看圖說圖,通過對Zhang Peng can clean the room. Chen Jie can clean the blackboard. Mike can clean the window.圖片觀察與描述,最后總結引出新詞helpful。相信學生在吳老師的細致導圖、讀圖的過程中真正感知并理解了helpful一詞的意義。
2.疊加插圖法
新教材插圖作為直觀的知識呈現的載體,隱藏了大量信息,我們要在變化中求突破,采用有效的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身圖片教學的技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插圖可以拆分,亦可疊加。又如上面案例中吳老師在教授hard working 時就用了圖片疊加的教學方法。吳老師從一個已授詞clever引出,先出示一張吳一凡學習的圖片,然后依次疊加到四張不同時間吳一凡學習的圖片,學生在觀察與討論疊加完成圖片后感知并意會hard-working。
3.演繹插圖法
文字是圖片的具體描述,插圖又是文字的體現,圖文并茂構成了一個整體。當插圖無法直接表意時,我們可以通過演繹圖片來真實地體驗并感知意義。下圖是【課堂實例片段1】PEP5 Unit1 B Lets learn中教學polite的課件演示過程圖。
吳老師通過三個不同時間段,遇到老師、同學時說的三句禮貌用語“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Excuse me.”演繹了書本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和說的過程中感知了polite的真實意義。
三、借用插圖進行情境教學
1.利用插圖顯性信息,創設課堂教學語境
新教材的課文插圖很多本身就蘊含真實語境。在PEP 7 Unit 2 B Read and write中整頁有5幅插圖,其中4幅是語篇中的插圖,意在補充說明短文內容。還有一幅雖然在頁末位置,與語篇內容看起來也沒有直接聯系。但方老師準確地抓住了圖片與語篇的關聯點,設計了一個robin為生病的爺爺讀雜志的情境,將新舊知識很自然地連接起來。
2.挖掘插圖潛在信息,自然導入文本
強化語言發生情境的真實性和生活性是新教材單元主題版塊的特點。這些插圖如果教學得當,則完全能成為新課導入資源。
【教學案例片段2】PEP5 Unit2 B Read and write:夏老師先通過觀看學生在校一周的體育活動,看詞組做動作和用第三人稱談論他們進行各項體育運動,激活學生關于體育活動的舊知,為后面的談論Why is he so tired?做好思維鋪墊。然后課件出示書本插圖,并且放大到整個電腦版面,給學生直接的視覺刺激,引起有意注意。
T: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about this picture? Can you try?
S1:He is Yifan.
T: OK, thank you! So?
S2: Wu Yifan is tired. He is sleeping on a green sofa.
T: Yes, very good. Wu Yifan is so tired. He is sleeping on the sofa. Why is he so tired?
S3: Because he doesnt like sports.
T: Maybe.
S4:Because he is hardworking.
T: Maybe. You try!
S5: He does some sports.
T: Maybe he did some sports. Now lets see have you right? Lets read the test1, and find the answer.
夏老師僅僅只用一張插圖,讓學生就圖說圖,在觀察和描述過程中不做任何與語篇文本信息的判斷,最大限度地發散學生的思維,激起了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積極性。最后通過閱讀文本對談論的正確性自然地轉入課文的語篇教學。
四、聚焦插圖,突破重難點
教材文本中的重難點往往交織在一起,有時難以用英語描述性話語進行突破,此時我們可以嘗試把關注點轉移到插圖上來進行解決。
【教學案例3】:PEP7 Unit 4 A Lets talk 中“He reads to the cows. Thats interesting!”句子間的因果關系及interesting一詞的理解是本文的難點。以下是我基于趙老師原有設計后改動的教學實錄:
出示課本插圖:
T:We know Oliver likes reading books. Look ! What can you see?
S1: I can see the cows.
T: Yeah! So where is Oliver ?
S2: He is on a farm.
T: Yes, so he lives on a farm. Sometimes he reads to cows, thats interesting!
(部分學生還沒聽明白句子意思。)
依次添加小兔子、小豬等很多圖片
S3:Sometimes he reads to the rabbits/pigs/...,thats interesting!
Pair work: Sometimes he reads to, thats interesting!
從書本圖片,一步步放大農場場景,添加動物示范新句式,由點到面,最后學生在邊體會邊操練的過程中完成句子的輸出,也明確了interesting一詞的意義。
五、再用插圖,解讀并復述文本
1.圖片排序法
在故事教學或者語篇教學中,往往會配有多張描述事情的插圖來補充解釋文本的意義。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文本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插圖教學。如PEP5 Unit 3 story time中,有zoom 和zip一起制作沙拉的過程表述。屠老師先一起呈現4幅打亂順序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然后完成排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認真觀察圖片又清楚理解了整個語篇的大意,為后面的聽音、朗讀大大降低了難度。
2.任務設置法
在高段的教材中,有些語篇并不像故事一樣內在聯系很強,那么我們就可以在拆解插圖的基礎上設置任務,以細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強化知識點記憶。
仍以PEP7 Unit2 B Read and write為例,方老師在圖文結合講解文本的過程中,給每幅插圖設計了一個相應的閱讀任務,要求學生根據每一幅插圖的提示,將文本內容以轉述、答疑的形式進行小組自主精讀,這極大地鍛煉了學生提煉關鍵信息的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說英語的能力,最后在圖解任務教學活動下完成對本課新知的意義輸出。
對于這種不同國家、地區間風土人情的語篇,方老師還設置了任務二“復述”。復述是對文本的又一次解讀,方老師在該課中采取了挖空填詞的方式進行復述。但對于我們偏遠農村的孩子來說只有成績較好的少部分同學可以完成。因此為了降低難度,我們可以在挖空文本旁邊再配上書本的四幅插圖,圖文并茂地提示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可完成復述。
插圖教學的功能顯而易見,它不僅能節省教師在網上搜索教學資源的備課時間,還可以讓課堂變得更豐富多彩。只要我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靈活地調整教學方式,相信它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多。我們應不斷研究教材插圖及其潛在作用,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課堂所用,為學生所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方曉麗.探究插圖藝術 優化語篇教學[J].小學時代,2011(10).
[2]徐慧宏.牽手圖片語言? 激發文本再構[J].小學教學設計,2014(21).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