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錦霞
摘 要:素描作為繪畫藝術最基礎的技能,集中體現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思維和觀察。臨摹作為高中素描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诖?,重點探討和研究高中素描教學中的臨摹與創新。首先簡要分析臨摹對高中素描教學的重要性,然后就當前高中素描教學中臨摹的問題進行總結,最后重點闡述臨摹教學的創新方式,希望能夠為高中素描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素描教學;臨摹;創新
素描作為美術的基礎內容,看似非常簡單,卻是一種高品位的藝術形式。作為一種造型語言,素描有著包羅萬象的內容,幾乎涵蓋了全部的造型要素,其審美內涵與藝術品格都非常值得人們去探索和品味??梢哉f,素描之美,是其他任何藝術形式無法替代的。臨摹就是充分吸收現有素描作品的優秀品質,理解和觀察大師眼中的世界,并用自己的手將其畫在平面上。所以說,臨摹是學習素描非常重要的手段。然而,在我國的素描教學中,臨摹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將重點探討和分析高中素描教學中的臨摹與創新。
一、臨摹在高中素描教學中的意義
1.臨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素描基本功
學生學習素描,臨摹往往是起步階段的重要訓練方法,這對學生建立扎實的基本功有重要作用。通過對臨本的臨摹,學習素描作品中各種元素的選擇和使用;再針對特定內容進行大量素描,強化自己素描的基本能力。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從對靜物的臨摹,到對大師作品的臨摹,進而使自己的能力不斷強化。
2.臨摹有利于提高學生藝術鑒賞力
臨摹不僅只是對作品表面的復制,更是對內涵和表現力的再現;所以學生在臨摹優秀作品的過程中,與大師直接接觸,對其藝術風格、創作特點有更深的認識,這是提高自我藝術修養,拓展藝術視野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藝術鑒賞力。
3.臨摹有利于多種工具材料的認識
就當前高中素描教學的現狀來看,很多學生接觸的工具材料都非常單一,鉛筆和素描紙幾乎成了全部材料。這也嚴重限制了學生對不同工具、材料的認識。通過素描,能夠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和認識各種工具材料,知道除了鉛筆以外,德加的粉筆、倫勃朗的鋼筆同樣能夠帶來偉大的作品,這對開闊學生眼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意識都有重要意義。
二、高中素描臨摹教學中的問題
高中生學習素描,由于寫生的機會相對較少,所以臨摹教學非常重要。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不能依據自我喜好選擇臨摹范本,并且在臨摹的過程中對范本表象過于追逐,這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實質。對大多數開始接觸素描的中學生來說,一開始往往都選擇《素描集合形體入門》之類的書籍作為臨摹范本。但這些書藝術性相對較差,品位明顯不高。從語言描述上來看,講解不夠清楚,且規范性不足;從臨摹范例來看,美感嚴重不足,手法過于程序化。這樣的書會直接將初學者的審美能力降低,并且扼殺學生的藝術個性。
這帶來的潛在后果就是,學生失去了對真實事物的理解、認識和觀察能力,所以在后續的臨摹和素描中,無法合理運用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于是,出現了以下的各種問題:
1.線條方面
臨摹過程中往往非常重視線條的整齊排列,而忽視了對輪廓線的合理運用,對臨摹物體在畫面上線條的粗細、虛實缺乏正確的理解和呈現,忽視了對臨摹對象具象的掌握和呈現。
2.明暗方面
臨摹作品的過程中,往往只是被動地呈現原作品中的明暗效果,卻忽視了光影帶給物體的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質感、量感、空間感、立體感等,自然也就難以對相關內容建立自己的理解。另外,即使是明暗方面,也往往過于注重局部細節,而非整個畫面的整體效果。上述的兩種問題,會使學生臨摹出的作品,缺乏清晰的重點、整體上顯得紛繁蕪雜且統一性不足,內容眾多卻讓人覺得內涵匱乏。
3.質感方面
對繪畫藝術來說,繪畫的材質對作品的效果和質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在我們高中素描臨摹教學中,一貫缺乏這個方向的培養。典型的現象是,學生從學習臨摹開始,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無論臨摹的是風景還是人物,只用一種質感的紙張,導致學生完全沒有意識到質感的問題。而在高考的時候,一些美術學院提供了不同于學生平時使用的紙張,學生看到呈現出的效果會茫然無措。而最大的問題在于,學生對不同材質的不同效果缺乏認識,所以在作品的創作中始終存在手法單一的缺陷。
4.形和構成方面
很多學生在學習素描的過程中,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對“形和構成”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作品的整體呈現不佳,也嚴重影響了整幅作品的美感。其中由于“形和構成”問題造成的最嚴重的問題是畫面主題不突出,畫面中的主體事物完整性不足,或者穩定性不佳等。
5.空間方面
空間方面的問題,常常在學生的人物頭像臨摹、靜物臨摹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在靜物臨摹中,學生往往會因為對空間的把握能力不足,使得無法有效表現出畫面中前后事物的虛實關系,或者不同角度的關系,在對事物的刻畫上對背景事物做了與主體事物相同的刻畫,造成畫面整體缺乏層次感,無法清晰表達出二維或三維關系。人物頭像臨摹,同樣會表現出相同的問題;人物的頭部、胸部,以及人物與背景,面部五官這些特定的前后關系,學生常常由于空間方面的問題,將所有內容呈現在同一平面。
三、高中素描教學臨摹的策略和創新
臨摹的核心功能,是要通過對學生的訓練,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結構塑造能力,同時更好地認識規律,提高審美情趣。有人說,臨摹是學生學習素描的最佳老師。對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務必要科學合理地運用臨摹,不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表現技巧,更重要的是從臨摹過程中汲取偉大畫家的經驗。另外,務必要告訴學生,臨摹不是目的,而是學習過程。具體來說,高中素描教學的臨摹,應當高度重視以下四個方面。
1.依托藝術規律,實施變通臨摹
歐洲文藝復興的美術三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都非常善于運用素描來反映和刻畫客觀世界??此坪唵蔚墓蠢?,卻能夠反映出十分深邃的世界和豐富的內涵。但是,要做到這樣的效果,絕不是僅僅掌握素描的筆法就能夠實現的。這對繪畫者來說,要做到的就是要深入認識繪畫規律,而不是僅僅只專注于繪畫表象。
學生在學習素描的過程中,往往都會在開始階段從臨摹入手。這個時候,教師務必要引導學生逐漸了解和認識繪畫對象的規律,而不是僅僅針對某一事物、某一作品來進行重復性的訓練。比如,在學習成角透視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都會以立方體臨摹作為訓練學生的方法。然而,很多教師對學生臨摹作品的評價,是以和范畫的一致性作為標準,不允許學生自我發揮。事實上,這樣的評價機制不利于學生認識繪畫規律,養成良好的繪畫素養;而這樣的臨摹訓練事實上也并不是理想的臨摹訓練,淪為為了臨摹而臨摹的機械方法。事實上,范畫僅僅只是參考,學生更應當做到的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物體角度、線條長度做出自己的調整,同時運用透視變化規律,畫出自己心中的臨摹作品;這樣的一幅作品,只要在透視規律上沒有問題,能夠自圓其說就是一幅好的臨摹作品。如果班上的學生都是以這樣的標準來完成臨摹作業,盡管班級作業的整齊程度不一致,卻能夠切實幫助學生認識規律,理解規律,運用規律。
2.敢于質疑臨本,堅持真理臨摹
高中學生通過素描教學中的臨摹,要達到的絕對不是對臨本的復制或者復印,而是要學習臨本中的表現藝術、表現內涵、反映客觀世界的方法;這些方法最終要成為自己思維的一部分,內化成為自我思考。但是,很多學生在臨摹過程中,將臨摹認定為對原作的全方位模仿,認為臨本呈現的內容就是最好的,臨摹就是要完全按照臨本的內容執行。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完全淪為了“照貓畫虎”,缺乏自己的思維。學生在臨摹過程中更應當帶著自己的主動思考,堅持真理。事實上,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書籍中的作品,本身就存在著問題。但是學生有時候明明感覺到臨本中的透視出現問題,卻不深入分析、思考和改善,而是主動否定自己的疑惑。這樣下去反而對學生本已建構成型的透視規律造成困擾,隨著面對畫面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對這些規律理解不清必將影響學生的思考和創作。所以教師務必要告訴學生,臨摹只是一種訓練方式,臨摹時必須要帶著自己的思考,敢于質疑,敢于追求真理;即使再偉大的畫家也并非不會發生錯誤。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不斷的自我思考中去偽存真,進而對繪畫規律認識更深,內化更快。
3.尊重主觀感受,追求個性臨摹
當前我國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個性化,注重因材施教和個性的培養。事實上,素描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教學更應當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重視對學生個性的引導。所以對臨摹來說,切不可過分強調臨本中所謂的各種標準程序,示范步驟。藝術創作不是工廠生產線,其可貴之處在于千人千樣,就在于不同的主觀感受。所以,在指導學生臨摹作品的時候,只要學生的基本前提(比如,遵循先整體后局部的觀察和思考)正確,具體的創作過程,要允許學生依據自己的習慣、喜好、觀察能力、思維模式來展開。學生的創作過程事實上代表的是學生的獨特視角,有的學生愿意先橫平豎直打好結構,然后再局部構建;有的學生愿意從上往下全面鋪開;有的學生樂于先背景后主體。作為教師,不應該對學生的獨特抱以成見,而應當學會接受和引導。事實上,讓學生完全尊重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學習,會讓學習更具效果。臨摹更是如此,臨摹時允許學生發揮主觀想象,寫生時才能夠有更有效的感受,從而做出更好的處理,創作作品時才能夠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入作品,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四、小結
臨摹是高中素描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和方法,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教師務必讓學生理解,臨摹是學習繪畫、學習素描的過程,而非目標,所以學生在臨摹過程中,必須堅持真理、合理變通,帶著鮮明的主觀色彩展開臨摹,這才真正有益于素描的學習,有益于對藝術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陸莉.淺談高中美術課堂素描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9(14):104-105.
[2]董安良.試論高中美術素描有效教學的理論分析[J].美與時代(中),2018(3):120-121.
[3]李舒婧.高中素描教學中學生感受力的培養[J].才智,2017(7):104.
[4]馬建明.論高中美術班素描教學的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3):153,155.